宋夏圭溪山清遠圖

宋夏圭溪山清遠圖

紙本,長卷,墨色,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 山岡巨石,危岩壁立,叢林茂樹,山寺樓觀,遠山朦朧,江水遼闊,圖作無盡江山之景。 山石用粗勁的大斧劈皴,以勁利方硬之筆勾括,間以水墨渲染,塊面分明,折落有勢。

宋夏圭溪山清遠圖

【名稱】夏圭溪山清遠圖
(圖)宋夏圭溪山清遠圖宋夏圭溪山清遠圖

【年代】南宋
【類別】中國古畫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

紙本,長卷,墨色,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
圖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的景色:群峰、山岩、茂林、樓閣、長橋、村舍、茅亭、漁舟、遠帆,勾筆雖簡,但形象真實。山石用禿筆中鋒勾廓,凝重而爽利,順勢以側鋒皴以大、小斧劈皴,間以刮鐵皴、釘頭鼠尾皴等,再加點,筆雖簡而變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長運用墨色的變化,在慣用的層層加皴、加染的“積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後在筆尖蘸濃墨,依次畫去,墨色由濃漸淡,由濕漸枯,變化無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使墨色蒼潤,靈動而鮮活。空曠的構圖,簡括的用筆,淡雅的墨色,極其優美地營造了一幅清淨曠遠的湖光山色。
山岡巨石,危岩壁立,叢林茂樹,山寺樓觀,遠山朦朧,江水遼闊,圖作無盡江山之景。畫卷構圖虛實相間、開合有致,全無拖沓拼湊之感。山石用粗勁的大斧劈皴,以勁利方硬之筆勾括,間以水墨渲染,塊面分明,折落有勢。棲閣層宇,不假界尺,信筆畫就。圖中點景人物雖用筆寥寥,但各種動態的相互呼應關係躍然紙上。整體畫風清勁健爽。全圖洋洋灑灑近九米之長,堪稱南宋傳世作品中的鴻篇巨製。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類硬派山水都繪於絹上,而此圖為紙本,頗為少見。拖尾有陳川等跋,卷中鈐有[黔寧]、[公餘]兩半印及清宋權、宋犖、清內府等鑑藏印,《盛京故宮書畫錄》著錄。
後人稱夏圭為“夏半邊”,而《溪山清遠圖》顯然是全景,原圖無款印,也許受了“半邊”概念的制約,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後人題稱“溪山”

夏圭資料

夏圭,南宋畫家。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寧宗(1195-1224)時為畫院待詔,與馬遠同時代,都師承李唐,風格相近:構圖簡括深遠,筆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後人並稱“馬夏”。但如細察,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相對而言,馬遠重筆,轉折頓挫,凝重峻利,而夏圭善墨,善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人稱“拖泥帶水皴”,“淋漓蒼勁,墨氣襲人”;構圖上,馬遠刻意將近景置觀者目前,所畫人物五官清晰,姿態生動,樓閣則以“界畫”法刻畫精細,而夏圭則將景物遠置觀者身外,畫人物僅圈臉勾衣、點簇而成,樓閣隨手勾畫,筆簡而形具。這影響延及元代:王蒙畫中近景人物其衣冠、五官、舉止皆精細生動;倪瓚畫中幾乎無人,而黃公望與吳鎮畫中人物的簡筆則顯然取法夏圭,畫面之空寂,也分明承襲李唐以至馬遠、夏圭的簡略遺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