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發展學院

2005年,歷史學系因增設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更名為歷史學與社會學系,2007年1月撤系建院,更名為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該學院有歷史教育、社會工作、社會學三個本科專業和五年制綜合文科專科專業。 該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和鮮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曾連續3年被學校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概述

安陽師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80年的安陽師範專科學校政史科,1989年改稱政史系。2000年4月學校由專科升格為本科後,政史繫於2001年9月分設政治學與法學系和歷史學系。2005年,歷史學系因增設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更名為歷史學與社會學系,2007年1月撤系建院,更名為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該學院有4個教研室、4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中心。即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社會學與社會工作教研室。甲骨學研究所、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英國史研究所和袁世凱與北洋社會研究中心。
[編輯本段]專業學科
該學院有歷史教育、社會工作、社會學三個本科專業和五年制綜合文科專科專業。其中歷史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中國古代史為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近代史為校級重點學科,中國近代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史課程為省級優秀課程、校級精品課程。

師資力量

該學院師資力量較強,有專兼職教師33人(含院外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級職稱教師占50%;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人,碩士學位教師12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59%;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優秀教師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另外聘有兼職教授6人。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860餘人。
該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依託本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教育、社會工作和社會學三個本科專業建設,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社會工作者及其他方面的專業人才。

科研工作

該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和鮮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曾連續3年被學校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單位。據不完全統計,自2002-2009年,學院共主持和承擔完成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6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7項,出版專著16部,教材4部,在國內重要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尤其是在甲骨文與殷商文化研究和袁世凱與北洋社會研究方面,成果顯著,獨具特色,在學術界影響較大。學院重視開放辦學和學術交流,曾主辦甲骨文與殷商文化、袁世凱與中國近代化國際學術會議,協辦由兩岸三地(香港、台灣和大陸)學者參加的中國民間信仰學術研討會,多次邀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學者前來講學,該院的專家、教授也多次到日本、澳大利亞、泰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學習。

管理工作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和服務理念,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2004--2008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5年達到100% ,學生考研率名列學校前茅。尤其是2007年歷史專業第一次全國通考,2003級學生34人中有15人被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錄取,2004級學生44人中有21人被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東北師大等名校錄取,錄取率47.7%。學院還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比賽、文體比賽、暑期社會實踐、青年志願者活動等,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學校舉行的學生排球聯賽活動中,該院男子排球隊連續5年獲得冠軍,並凝練出“頑強拼搏、團結協作、愛院如家、奮勇爭先”的排球精神。由於團學工作成績突出,該院團總支連續兩年被學校評為“五四紅旗團總支”。
學院重視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較好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為學院各項事業持續、協調、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思想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