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三中

安達三中

近幾年來,她一直擔任兩個大班的數學課,以高超的教學水平和勤勉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 近幾年來,她一直擔任大班額的教學任務,她以高超的教學水平和勤勉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 在對青年教師付出的同時,韓老師得到了最豐厚的回報。

學校概況

安達三中建校於1963年9月,座落在濱州牛路。如今是一所環境幽

雅、現代化設施完備的全日制初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26668平方米。2000年市政府投資313萬元,建起了面積5325平方米的教學樓。目前,全校共有23個教學班,1362名學生,118名教職工。其中高級教師24名,特級教師2名,市級拔尖人才4名。
精誠團結、務實重效的領導班子帶領廣大教師走科研興校、科研育師之路。學校將自學輔導教學法、青浦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有三中特色的教學模式。2002年,在市課程改革年活動中,課題《數學開放式試題編寫》、《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研究》被評為市級優秀科研課題。2005、2006年分別承擔了“十一五”省級課題《關於在新課程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和“十一五”國家級課題《傳統文化與
語文教學的關係》、《關於農村中學生的輟學、厭學問題的對策研究》等課題研究工作。學校被確定為綏化地區中學教學研究基地。市級教學改革實驗先進學校、中國小課程教學改革活動先進單位。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十五名教師在國家、省、地說課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全校有25篇教師經驗論文獲得國家級獎勵,有200餘篇獲省、地一等獎,其中有12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生在國家、省、地、市競賽中多次獲獎。
學校注重信息化建設工作,在上級部門配置91台微機和29台彩色電視的基礎上,學校自籌資金20萬元,為教研組、辦公室購置了24台微機,使微機總數達到115台。28個教室、7個教研室、6個領導辦公室都達到了聯網,使網際網路、遠程教育網和校園區域網路三網合一。還建成了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多媒體課件製作系統、電子備課室、校園廣播系統等,購置了數碼攝像機、傳真機、視頻展示台、照相機、錄音機、功放機、擴音機、接收機、電子顯示屏、液晶投影儀,初步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學校先後兩次購進了全國百名特級教師的80盤錄像課和素質教育優秀課整合集錦的光碟,<<預防青少年犯罪>>教學光碟和<<青少年抗挫折教育>>光碟12盤,從而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素材,保證了學生受教育的效果。
為了使教師儘快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利用每天下班後的一個小時和周六的休息時間,學校先後對教師進行了系統的計算機知識、課件製作知識以及多媒體運用知識的培訓。培訓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建設了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在2003-2006學年度學校召開的八次大型教學研討會中,出課的教師均使用課件進行教學。教師課件製作的多樣性、形式的新穎性以及內容的實用性受到與會的領導及教師的好評。
第三中學不僅注重教學研究和管理,同時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教育局舉行的全市中國小師生美術科技作品展、中國小師生書展中被評為先進單位、在全市中國小文藝匯演中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集體,在市田徑運動大會上連續5年獲國中組總分第一名,並且獲體育道德風尚獎標兵單位。在全市廣播體操、大課操比賽中榮獲先進集體並為大會提供現場。在“快樂暑假”系列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
成績的取得得力於務實、重效、團結、創新的領導集體。第三中學以“樹正氣,勵精圖治,講奉獻,再創輝煌”為校風,提出了“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育人理念。時刻教育師生爭當文明先行者,誓做誠信三中人。學校的工會、團委、後勤本著搞活動、抓秩序、保質量、一切服務於教學、一切為教學服務的思想,使學校的各管理部門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形成合力。工作取得了開拓性進展。學校先後被評為綏化地區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標兵、優秀家長學校、“九五”期間校長培訓先進單位、教學改革先進學校、領導幹部聽課先進集體。
第三中學秉承了“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辦學理念,以構建“團結合作、誠實守信、文明求知、依法從教、健康和諧”的學校為辦學目標,全力打造出了一支思想進步、業務精湛、求真務實、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創新”是安達三中辦學思想的靈魂,“改革”是安達三中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發展”是安達三中超越時代的不變追求。近年來,學校被中央教育教學研究會授予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的稱號;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與人力資源研究部評為《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實施優秀實驗學校。學校先後獲得省“安全和諧校園”、黑龍江省冬季戶外活動先進集體,綏化市文明單位標兵、綏化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綏化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綏化市綠色學校、綏化市平安單位、綏化市中國小繼續教育先進集體、綏化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教育系統“端正政風行風,最佳化發展環境”最佳單位、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先進集體、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課程改革先進集體、五四紅旗團委、教育系統“同心迎奧運,歡樂共成長”慶“六一”科技與書法作品展評先進集體、中國小教師文藝匯演先進集體,安達市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標兵獎等榮譽。
第三中學的昨天是難以忘懷的,今天困難與希望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在未來的工作中,團結奉獻、拼搏創新的領導班子與教書育人、孜孜不倦的全體教師帶領勤奮勇敢、樂學向上的全體學生,將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與時俱進,朝著理想的明天進發,為人才的奠基工程構築基石,為安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園丁技精湛 迎來滿園香

園丁技精湛 迎來滿園香
----安達三中黨支部
人們常說:教師是培育人才的園丁。園丁技藝的優劣決定了學生能否茁壯生長,能否迎來滿園春色。勿用諱言,教師素質的提升也直接決定著學生們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第三中學著力從狠抓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入手,以人為人本,為教師的成長廣“施肥”,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較好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幾年來,學校的教育、科研、管理正步入規範化軌道,學生的入學率、結業考試通過率、學額鞏固率、中考優秀率逐年升高,學校工作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主要作法是:
首先,大力宣傳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教師學習提高“打氣、加油”。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提出了要大力提高教育質量,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高質量的關鍵是高質量的師資,因此,教師素質的再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學生思想變化給現在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課題。新課程改革在學校的全面實施,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信息科學技術引進課堂,也要求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二、加強了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建設。
在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力戒空泛,改變以往的“一念一散”的作法,緊密結合教師們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形勢教育力爭以理服人,用事實說話。採用多種手段宣傳學校內的先進人物(如逯光田、李秀傑等)和教育界的先進模範人物的事跡,以此來增強教師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事業心。
第三、 加強了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
學校以“樹正氣、勵精圖治,講奉獻、再創輝煌”為校風,本著“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工作理念,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紀律教育、法製法規教育來增強教師依法執教的意識。通過“三中興衰有我份,我與三中共榮辱”主題教育活動,對教師進行愛校教育。以學生、家長是否滿意為標準,每學期末通過問卷的形式開展“學生評教、家長評教”活動,評教結果作為教師年末考核的主要內容,有效地解決了部分教師工作不負責任的情況。
第四、 加強教師業務進修,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以“新理念、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教師”為特色,通過以老帶新、進修培訓、賽講評教等形式,大力加強了教研組和年級組工作。自2003年開始至今為止,學校已經成功地召開了6屆教學研討會。同時,每位教師每學期都要上一節新理念指導下的公開課。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業務進修學習和培訓,為他們解決了必要的經費。年青教師的教學技能大賽開展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目前,學校正在有計畫地把青年教師推向學科帶頭人的崗位,而且這支隊伍正在不斷地壯大,已經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主要力量,骨幹教師的流失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並且已經開始“回流”,較好地解決了梯隊的遞補問題。
第五、 通過人事制度改革,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005年,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通過人事制度改革,使逯光田、楊雪娟苗傑、靳丹等一批政治、業務素質過硬,民眾威信高,工作能力強的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受到了學校上下的一致好評。
一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團結合作、誠實守信、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群體正走向成熟,形成合力,他們辛勤耕耘在安達三中這個大花園中,為滿園的春色譜寫著教育的新篇章。

在實踐中探索 在創新中推進

在實踐中探索 在創新中推進
---安達市第三中學第十屆新課程改革教學研討會落下帷幕
(2007年12月12日)
2003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第三中學啟動了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四年多來,在教育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下,學校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向縱深發展。學校研究的省級課題《在新課程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和國家級課題子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關係》均已立項。學校堅持以研促改,使廣大教師轉變了觀念,提高了思想認識,師資素質得到了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新的課堂教學活動模式已經形成。
迄今為止,第三中學已經召開了十屆教學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三個階段:9月10日-10月31日,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一線教師每人一節教學研討課活動;11月1日-14日,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進行評課活動,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並推選出組內優秀教研課;11月19日-11月26日,推選出的四位教師在校第十屆新課程改革教學研討會作觀摩課匯報。
四節獻課:匠心獨具,精彩紛呈
在本次研討會上獻課的四位老師是:於鳳榮(數學)、王麗(化學)、苑國玲(地理)、李敏(英語)。
於鳳榮老師針對初四畢業班的教學特點上了一節總複習課,利用多媒體的先進手段,將知識進行歸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設計,在知識的體系性、訓練的梯度性、課堂的互動性方面很有創新;王麗老師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用實驗的方 法認知自然科學的內在規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進行指導,真正使學生掌握了用實驗探究知識這把金鑰匙;苑國玲老師的地理課,從繪製一幅中國地圖入手,先將中國山脈的走勢勾勒出來,確定了中國地形的骨架,讓學生在“骨架”中確定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這樣就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抽象化了。課堂習題設定由淺入深,教師高超的駕馭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變得簡單了,充滿了趣味性;李敏老師的英語課,以2008年奧運會為背景,用視頻回顧了中國申奧成功和許海峰取得第一枚金牌、劉翔獲得奧運會110米欄冠軍的激動人心的時刻,加深了學生對奧運的理解和學好知識的信心。同時李敏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行設計對話,編創了有關福娃的舞蹈,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更加深了對中國申奧過程的了解以及作為奧運舉辦國的重要意義。四節教研課均得到了全體教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賞。這些課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第三中學在堅持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提高教師教學藝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所做的大量探索性工作和所取得的可喜成效。課堂中洋溢著活力和愉悅的氣氛,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使整個教學過程流暢、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這四節課形式多樣、氣氛活潑、教法自然、學法主動,充分反映了教師超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和高超的教學藝術 ,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效果,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回顧過去:務實重效,上下求索
為切實抓好教研工作,努力提高課改質量。第三中學經常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指導工作。學校實行領導包教研組制度,與實驗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研討,將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每周開展一次全校性的業務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第三中學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讓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結成幫扶對子,由專人有步驟、具體、經常性地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和教研,使青年教師儘快成長起來,成為學校教學的後備力量。
為了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實驗研究意識的科研意識,每個教研組根據學校承擔的課題確定了子課題,讓每位教師親身體驗課題研究的意義、價值和樂趣,掌握課題研究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為了整體推動學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學校始終堅持以活動促交流、以交流促提高的原則,開展了豐富多彩、卓有有效的教學研究交流活動。一是開展每學期一線教師每人一節教研課活動。教師全員參與的教學科研活動已成為制度化,全體教師從教學設計、課堂展示、方法運用、角色轉換、理念體現等多方面進行展示與交流研討。二是開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地、市的新課程優秀論文、課例評選活動,以此促進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善於總結教學經驗的良好習慣,全校有170多人次獲獎。三是開展城鄉交流研討活動。第三中學與分中本、太平莊中學結成聯誼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觀摩、交流、研討活動,將農村的教師請上來,讓學校的教師走下去,交流研討工作既促進了學校的科研工作,同時使農村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為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和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完善了獎勵機制。每學期開展一次學科競賽,多層面、大範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工作的熱情;每年的中考對成績優秀的教師和班主任進行獎勵;每學期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學校每年用於各項獎勵的費用達六萬元之多。獎勵制度的確立,使廣大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種片面追求知識傳授,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和行為,已被關注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倡異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新的教學觀念和行為取而代之。由於廣大教師的思想認識和教學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以,相互關注、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平等交流、共同探索、共同發展、彼此有機融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新機制,以及平等、民主、自主、和諧、信任、寬容、親情、關愛的學習氛圍已經形成,為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深化教改,矢志不移
課程改革實驗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的困難和問題還有待於廣大教師在今後的實驗過程中去發現、去解決。第三中學第十屆教學研討會的召開,對學校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增強全體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校總體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辦學水平,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和產生深遠的影響!第三中學將不斷總結以往十屆教研會中積累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緊緊圍繞“學生個性張揚,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形成,質量全面提升”這一中心,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終身負責,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為高中推行的新課程改革做好各種準備。同時加強對教學過程中的生存性和發展性的研究,讓課堂充滿活力,保證學校的教研工作提質量、出成績、創佳績!

名師風采

本色校長的本色人生

---記安達市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張永海

每個清晨,在熙熙攘攘的入校人流中,有他的身影;傍晚,依然明亮的辦公室燈光下,有他的身影。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不分嚴寒酷暑,一輛黑色的腳踏車,一身樸素的穿著和一臉真誠的微笑,無不透露出他的樸實和真誠,透露出他的本色人生。他,就是安達市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永海同志。
在張永海26年的教育生涯中,歷任安達市第八中學教師、第八中學教務主任、第八中學教學副校長,第五中學教學副校長、長征國小黨支部書記、校長,安達市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這些年來,當教師他是優秀的教師,當領導他是優秀的管理者。他從來不去選擇自己的位置,每到一所學校都是組織的調動、工作的需要。他常說:只要工作需要我的地方,就是我戰鬥的崗位。
一、學校的本色管理
張永海在班子隊伍建設中,強調務實重效,真心做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他提出了以構建“團結合作、誠實守信、文明求知、依法從教、健康和諧”學校為辦學目標。以“樹正氣,勵精圖治,講奉獻,再創輝煌”為校風,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為育人理念,時刻教育師生“爭當文明先行者,誓做誠信三中人”。領導班子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力量,領導班子的教育觀念、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的發展。為了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就必須加強領導班子的自身建設,形成一支作風正直、廉潔自律、精誠團結、無私奉獻的領導班子。為此,張永海注重加強領導班子隊伍建設,提高管理者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他將每周一上午確定為領導例會時間,商議解決學校的重大事情。每周五下午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召集全體領導坐在一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管理經驗。他還組織全體領導定時收看于丹所講的《論語》,用來提高領導的個人修養。在他的帶領下,第三中學的領導班子形成了講實話、辦實事、重實效的工作作風,增強了班子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深受教師們的支持和擁護,
在學校建設中,張永海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視為學校管理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教師隊伍建設是關係學校發展進程和水平的決定因素,是學校的發展之基、競爭之本、提高之源。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他一抓師德修養,二抓業務能力。
在師德管理中,張永海強調人文管理,做到了“三先”:即“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在強調執行和實施上級和學校制定的各種師德具體規範要求時,他總想方設法了解和把握教師的各種心態,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所以一些具體的師德規範要求和制度就更容易得到教師的心理認同和內化為行為約束。
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張永海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適應新的課程改革需要為主要內容的業務提高工作,倡導做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學校為骨幹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從2003年開始,學校每個學期召開一次以校本教研為內容的教育教學研討會,研討會在教研組每人一節教學研討課的基礎上,選取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研討,澄清教師思想,糾正教師教學行為的偏差。目前,學校已經召開了十二屆教育教學研討會,促進了教師教研水平的提高。學校承擔的的省級課題和國家級課題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先後三次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實驗學校。
張永海到任第三中學時,正是學校面臨困難最大的時期,新的教學樓剛剛啟用,內外部都需要大量的建設。面對重重的困難,他千方百計想辦法,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幾年來,學校的操場維修平整了;甬路鋪上了紅白相間的地磚;新栽了松樹、垂柳;安裝了電動白鋼升旗桿;修建了籃球場地。教學樓內,電子大螢幕、不同樓層的不同文化、舒適的班級環境布置,讓全校師生身處校園間,感受的是家的溫馨和愉快。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學校現有計算機121台,學生教室、課件室、圖書室、電教室都配置了微機,每個教室都安裝了液晶投影儀、視頻展示台,理化生實驗室設備先進。校園內安裝了校園監控系統輔助管理……就是為了給廣大師生創造這樣一個舒適優雅的學習、工作環境,張永海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個休息日,他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2007年12月,學校邁進了綏化市一類學校的行列,由於校園文化建設得比較突出,2008年12月被評為綏化市綠色學校、黑龍江省安全和諧校園;綏化市文明單位標兵,2009年末晉級為黑龍江省標準化學校合格學校。
作為一校之長,張永海將學生健康、全面成長記掛於心,關懷呵護備至。本著對學生終身受益的辦學思想,他不僅重視中考考試科目的教學,同時對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其它非考試科目教學格外重視,制定了相應的制約機制,要求教師上滿課、上好課,使學生在第三中學受到了全面、良好的教育。學校每學年舉辦校田徑運動會,在校園內開展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
張永海尤其注重對國中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抗挫折能力教育。學校邀請了國家心理講師到學校進行心理輔導講座。又購置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孫雲曉先生的心理講座光碟播放給學生觀看。上學期學校又新購置了減輕學生考試心理壓力的光碟,切實提高了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學校被省教育廳評為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先進學校。被省關工委評為“三育人”先進集體。
二、個人的本色生活
生活中,張永海從不講排場、擺架子。他每天騎著腳踏車上下班,中午不回家時,同教師學生一起在食堂就餐。遇上學校的勞動或是冬天清掃積雪,他總是拿起鐵杴、掃帚和大家一起乾。這時候,你感覺不到他是一名校長,而是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一位可親的同事。每天清晨,張永海到校後都會在學校操場內巡視一圈,再到教學樓內的每個教室看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已經成了他多年養成的習慣。無論是在操場內還是在教學樓內,看到地上有塊紙,他總會俯身拾起;看到暖氣罩有鬆動的,他都要伸手把它繫緊。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關心學校、熱愛學校,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已經日益成為三中人的自覺習慣,大家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去管,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想,學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從根本上得到扭轉。2008年,學校被評為安達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在教育系統行風評議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2010年1月被評為綏化市民眾最滿意單位,榮獲安達市行業部門星級視窗單位四星級單位。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長對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這充分說明校長的辦學理念、校長思想素質、校長的業務能力代表著一個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決定著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張永海深知這一點,他非常重視自身的學習與提高。走上校長的工作崗位,雖然行政事務繁忙,但是他從來沒有放鬆過自身的學習。他的辦公室內擺放著各類書籍,有教學管理方面的、有教學改革方面的、有師德培訓方面的……,不斷的充電,不斷的洗腦使他的思想更加先進,視野更加開闊,頭腦更加豐實,思維更加敏銳。
多年來,張永海以先進的辦學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勤政廉潔的高尚品格,敬業高效的工作態度,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安達市第三中學一直走在全市教育的前列。連續多年被評為教育系統模範黨支部、教育系統先進單位,2009年獲得綏化市教育系統的先進集體的殊榮。他先後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國家級優秀實驗學校校長,綏化市優秀校長,綏化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安達市優秀黨員,安達市教育系統模範黨務工作者,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多年風雨滄桑,張校長從來未曾改變自己為人、為官的本色-----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他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自己的追求,譜寫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樂章。春暉園中的那一道風景

---記安達市第三中學數學教師 於鳳榮

1989年,一位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青年從綏化師專數學系畢業,紮根於安達市第三中學,1992年又以優異的成績從東北師大函授畢業,獲得了數學本科學歷。二十二年來,憑著一份執著在人生的道路上畫出一道美麗的風景。她,就是安達市第三中學數學組組長於鳳榮老師。
一、妙手勤耕耘 丹心映桃李
於老師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從1993年至今,一直擔任數學組教研組長職務,在數學組老教師高玉敦的帶領下,早在1992年就開始承擔了國中數學自學輔導實驗,踏上了教學改革之路,寒來暑往,她始終站在教改前沿,用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做出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貢獻。
1997年於老師和數學組其他三位教師代表安達市參加了綏化地區國中教師基本功大賽榮獲全區第一名,她本人也獲得了一等獎;自2003年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於老師能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努力鑽研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心理,堅持以課改為依託,以課堂為主陣地,全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次作市級、校級公開示範課;2004年,《面積法在幾何解題中的套用》獲國家級優秀錄像課二等獎;從2002年至2004年,承擔省級課題《關於國中數學開放題的研究》,獲省級優秀教研成果一等獎,撰寫的論文《開放性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的套用》在《黑龍江教育》上發表,2002年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在2000年至2005年擔任班主任期間,在對班級和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管理的同時,從未放棄對教學的鑽研,始終遵循新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2004年其執教的初四畢業班學生數學中考成績名列全市第一名,其中李傳奇同學獲得滿分(120分)的好成績;2004年4月其輔導的學生李傳奇、劉超然獲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二等獎,於老師也被評為全國“數學奧林匹克一級教練員”稱號。
近幾年來,她一直擔任兩個大班的數學課,以高超的教學水平和勤勉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她的課堂容量大,知識梳理得層次分明。學生們常說:“於老師上課,擦黑板的次數最頻、地上的粉筆灰最厚、講桌上的粉筆頭最多。”她那規範的幾何圖形,工整而又布局合理的板書,不僅是一名經驗豐富、工作態度嚴謹的數學教師良好素質的體現,更成為數學課上同學們欣賞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俏也不爭春 願與群芳共
於老師不僅在教育教學上銳意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成果顯著之外,她的為人也深受同志們的讚揚,在第三中學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每提到於老師,都會豎起大拇指。
在2004年高級教師職稱擬定中,學校領導找到了她,希望她將指標讓給一位年齡較大的老教師。為了顧全學校工作的大局,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2006年工資兌現時,由於晚定一年職稱,工資受到了影響,每年少掙4000多元。當切身利益和學校的整體工作發生矛盾時,她毅然選擇了後者,這在當今社會實屬少見。有的同事笑她傻,可她總是笑著說:“我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在於老師的眼中,吃虧也是福,同事之間的真情是無價的,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於老師的人格魅力影響著她周圍的一大批同事,擔任教研組長的十五年里,她帶領著數學組的全體教師深入研究教學,教學研究蔚然成風,這個團結、和諧的集體曾多次被評為市級“教改先進教研組”,市“青年文明號”等稱號。於老師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科研典範,教育界名師,這份殊榮來自同事們的認可,家長們的讚譽和社會的良好聲望!於老師說,風雨中與同事並肩、陽光下與學生牽手是她最大的滿足。
三、曾經寒徹苦,霜重色亦濃
正當她在繁重的工作中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卻接二連三地經歷了人生不能承受之痛,在自己嗓子剛做完結節手術尚未痊癒時,哥哥又因患惡性腫瘤入院;嫂子不堪壓力悄然離去;面臨中考的兒子又因腸套疊住院手術;丈夫因車禍入院搶救;老父親又猝然長逝。面對一連串的打擊,她默默地擦乾眼淚,堅強地承受著。幾位親人先後在哈市住院,她將哈市至安達這段不算短的路程當成了通勤專線,上完課便奔赴火車站,從車站出來又走進課堂。當她紅腫著雙眼出現在教室門口時,學生們被深深感動了,他們將世界上最真誠、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於老師,那一刻,一向堅強的她也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學生們用哽咽的聲音道出了心聲:“於老師,您要挺住啊!”那段時間,數學課上除了於老師嘶啞的講課聲外,教室里一點閒雜之音也沒有,同學們默默地在心底將這份感激化為了行動,來回報令他們景仰的於老師。也許人生中有太多的磨難,又有著太多的不完整,但是面對著160多雙求知的眼睛,於老師無愧“教師”這兩個字。
於老師說:“頭頂一片天,就要擎起這片天;腳踏一方土,就要溫暖這方土。”天地之間,於老師就是春暉園中的那一道風景。笑傲寒霜終不悔,迎來梅花撲鼻香

---記安達市第三中學物理教師 韓梅

韓梅,1990年畢業於綏化師範專科學校物理系。參加工作21年來,始終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這份育人的事業,她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學生體味到了慈母般的情懷。21年的辛勤耕耘結出了累累碩果:她先後獲得教育系統模範工作者、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國家級優秀實驗教師、地級骨幹教師、地級學科帶頭人等殊榮。
一 虛心求知 精心從教
韓梅自從走上工作崗位開始,對自己所教的物理學科從來都是孜孜以求,一絲不苟。她潛心鑽研教材,廣泛查找資料,力圖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易於被學生理解、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不使自己的課堂留下人為造成的遺憾。往往因為一個教學中的問題,她與同事爭得面紅耳赤。她在知識面前認真嚴謹的態度深深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她所教的學生,在知識面前都具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求知精神。2006年中考,她所教的升入重點高中學生的物理成績位於全市第一名。
自2003年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韓老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努力鑽研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心理,堅持以課改為依託,以課堂為主陣地,全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次作市級、校級公開示範課。
近幾年來,她一直擔任大班額的教學任務,她以高超的教學水平和勤勉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她的課堂容量大,知識梳理得層次分明。 體現了一名經驗豐富、工作態度嚴謹的教師良好素質,更成為物理課上同學們欣賞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 真心待生 愛心育人
作為一名班主任,韓老師對待學生嚴中有愛、愛中有情。用嚴師、慈母來形容韓梅對待學生的態度毫不為過,她為班級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煞費苦心、嘔心瀝血。
學生入學之初,她從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入手,為學生國中階段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剛入學的新生不僅行為習慣沒有養成,而且自律性不強,她就一次次苦口婆心地教育、勸導,幫助學生一點點改正身上的缺點。她所帶的班級學生在短時間內就會形成良好的班風,學生們能自覺遵守班級和學校的規章制度,這與她“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像所有家長一樣,韓老師對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顆慈母心。她從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張葦杭同學是一位敏感、自尊心強同時又渴望老師能及時發現他身上每一點進步的學生,韓老師每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就給予表揚、鼓勵,使國小時在班級成績中等的他一躍進入班級的前五名;韓岩松同學的家庭生活困難,韓老師就為他買來學習用品,同時為他減免了學習上的一切費用,使他感受到了來自這個班集體的溫暖;對於學習自覺性不強、不能及時完成老師作業的學生,韓老師就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將他們帶回到家中輔導他們功課、督促他們完成作業。即使在放寒暑假的時候,韓老師也規定了學生每周的返校時間,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為了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韓老師在班級中設立了“學習楷模”、“異軍突起” 、“周考冠軍”等學習欄目,學生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能被發現、認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韓老師將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學生的身上。2006年12月,她的女兒因小腸手術住進了哈市醫院。與此同時,她的老父親也因胸部手術住進了市醫院。一邊是父親,一邊是女兒,一邊是學生,哪一邊都讓她難以割捨。在一番思想鬥爭後,她將女兒送到哈市醫院,檢查完病情後她就立刻返回了家,女兒手術期間一直由孩子的爺爺奶奶在哈市護理。父親手術期間她一天也沒有休息。在親情與學生之間,她將愛更多的給了她深愛的學生。
三 甘心病痛 痴心事業
2002年,韓梅剛剛接手了一個初一班級,正當她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時,9月2日,一場不幸的車禍將她送進了醫院。醫生檢查的結果讓所有人感到憂慮:腰椎三、四節壓縮性骨折,尾椎粉碎性骨折。醫生要求她必須臥床休息半年,否則有癱瘓的危險。面對剛接手的新生,韓梅怎么也無法在床上安心養病。她每天給班級幹部打電話詢問班級的情況,又讓班幹部隔兩天就到醫院告訴她班級的情況。為了方便了解班級的情況,她不顧醫生的勸阻和家人的極力反對,出院回到家中。9月30日,馬上就要放“十一”長假了,韓老師在家裡怎么也待不下去了,必須要對學生進行長假囑託。她先打車到了北橫一道街路口,由於通往三中的路太顛簸,她只能下車步行。從北橫街到三中只有十幾分鐘的步行之路,韓老師卻艱難地挪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到,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裳。當她出現在班級時,所有的學生睜大了驚奇的眼睛,既而眼中閃出了感動的淚花。“十一”長假後,韓老師馬上就上班了。由於脊椎怕壓迫,她不能長時間坐立,上完課後,她就在辦公室躺在幾把椅子上批改學生的作業、試卷。同事們都勸她:“歇會吧,累壞了身體是一輩子的事。”可她卻說:“離開了學生我在家一分鐘也呆不下去,還是在學校心裡塌實。”
2005年,韓老師教初四畢業班時,她由於乳房纖維瘤手術住進了醫院。按照醫生的要求她應該住院半個月,然而手術僅三天,為了不影響畢業班的課程,她就出院上班了。由於沒有拆線,韓老師講課時胳膊都無法抬起來,她忍著疼痛一天也沒有休息。
今年暑期教師上班的前一天,韓老師陪同親屬去哈市看嗓子。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讓她的嗓子多次失聲,靠藥物和噴劑維持上課,她也就順便檢查一下自己的嗓子。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要求她馬上手術,如果手術晚了就會有失聲的危險。無奈之下,韓老師不情願地做了這個手術,因為她知道學生開學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她去做,說不出話來可怎么辦?手術的第二天學生就返校了,韓老師一天也沒有休息。不能講話,她就通過板書、紙筆代替語言跟學生進行交流。看到老師每一次囑託和叮嚀所花費的力氣,學生們都不忍心再讓老師操心。就這樣,在嗓子恢復的一個月時間內,韓老師沒耽誤一天工,她時刻陪伴在學生們的身邊,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教育他們。
在病魔面前,韓老師就像一位打不倒的戰士,因為她的心中有一份無法摧毀的信念——對教育事業的執著!
四 誠心助人 熱心帶教
韓梅為人的真誠、熱情在第三中學是有口皆碑的。作為一名中年骨幹教師、地級物理學科帶頭人,她深知自己的身上凝聚著教育前輩對她的耐心指導和悉心的栽培,也使她堅定了帶好年輕教師、使他們儘快成長起來的信念。她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可以用“嚴、勤、真” 三個字來概括。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只有嚴格,才能使青年教師對工作、對知識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也才能培養青年教師嚴謹的求知精神、嚴肅的自律意識和嚴格的工作態度。除了“嚴”之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她還堅持勤奮的原則。“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她向學校提出申請,將自己的課安排在青年教師的課之前,讓他們聽自己所上的每一節課。有時候他們忘記了聽課,韓老師就主動叫上他們一起聽,目的是使他們儘快的成長起來。 “投之桃李,報之瓊瑤”,在培養青年教師的過程中,韓老師深知真情的溫暖和力量。每次青年教師出公開課前,她都要不厭其煩地反覆聽他們的課,從方法和內容上去指導他們,打消他們的畏難心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在對青年教師付出的同時,韓老師得到了最豐厚的回報。在她的指導下,新教師成長進步得很快。她所培養的青年教師呂歡、劉艷榮、石磊,無論是擔任班主任還是課任教師,都能認真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成為了青年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在全校青年教師中,呂歡和劉艷榮的聽課記錄是最多的。現在,兩個人的聽課記錄已經有厚厚的一摞了。參加工作僅兩年,呂歡在2006年的初四中考中,所教學生的物理成績十分優異,她與韓老師師徒二人攜手摘下升入重點高中學生平均分第一名的桂冠;劉艷榮是從美術學科改教物理的,韓老師一方面從知識上對她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從思想上幫助她打消顧慮,告訴她只要有恆心和毅力,世界上沒有不能攀登的高山。在今年中考中,劉艷榮所教的學生一人打了滿分,物理平均成績位居年組第一。石磊是2005年到三中代課的教師,2007年署期參加了全市選拔教師考試。她在筆試考第三入圍、準備第二輪試講之前,非常緊張。韓老師就用整個下午的時間與她一起研究授課思路,設計教學方案,結果石磊不負眾望,在試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看到自己指導的青年教師的進步韓老師由衷的高興,因為她們延續了她教學的青春之路,她們使她的教學經驗得以傳遞,使她的生命有了自身的價值!
記得泰戈爾一句詩是這樣的:“我的心,在你的眼睛裡找到了天空。”老師的心,在學生們求知的眼睛裡找到了神聖的天空!為了這一神聖,韓梅老師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的愛。她就像一朵開在寒冬里的梅花,歷盡寒霜終不改最初的信念,用辛勤的耕耘和無悔的付出,迎來了滿園撲鼻而來的花香。

園丁英才榜

史秀麗 1967年11月出生,1988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省級優秀教改實驗教師,地級學科帶頭人,地級教學能手,地級骨幹教師,《中考專列》編輯。現任初四.五班班主任。工作感言:苦也好,累也好,看到孩子們的成功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梁茵 1978年3月出生,1996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省級骨幹教師,國家級英語奧賽優秀輔導教師,地級學科帶頭人,地級“十一五期間教育科研骨幹”,系統先進工作者。人生信條:認真勤奮做事,誠懇忠實做人。 
韓梅 1969年2月出生,1990年參加工作。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國家級優秀實驗教師,市級拔尖人才,綏化市物理學科帶頭人,全國物理奧賽優秀指導教師。人生信條:不求聞達,但得心安。 
邵英 1967年5月出生,1990年8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連續四年獲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稱號,地級教學能手,連續十四年任初四 把關教師。人生信條: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於建輝 1964年11月出生,1981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地級學習成才標兵,地級骨幹教師,系統先進工作者。現任初二六班班主任。工作感言:教生成人,必先垂範。 劉培培 1969年9月出生,1986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地級教學能手,市級“三八”紅旗手,系統先進工作者,現任政史地組組長,初一地理教師。工作感言:用心去教書,用情來育人。 
劉瑞馨 1971年11月出生,1989年7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地級教學能手,系統先進工作者。現任初二.四班班主任。人生信條:做一名執著的探奇人,當一個永遠的求新者。 
於志英 1975年1月出生,1997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能夠潛心專研業務,一心撲在工作上,個人成長較快。所教學科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成績優異。現任初四政治課教師。人生格言: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