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葛魯夫

安迪葛魯夫博士參與創建了英特爾公司。1979年他被任命為公司總裁,並於1987年成為執行長。

人物信息

--------------------------------------------------------------------------------
姓名:安迪·格魯夫 性別:男
國籍:匈牙利 出生年月:1936
籍貫:匈牙利布達佩斯 學歷:博士
畢業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供職機構:英特爾公司
職務:董事會主席 英文姓名:Andy Grove

安迪-格魯夫簡介

--------------------------------------------------------------------------------
葛魯夫博士參與創建了英特爾公司。1979年他被任命為公司總裁,並於1987年成為執行長。1997年5月,他出任主席兼執行長。1998年5月,他辭去執行長職務,任董事會主席。
安迪·葛魯夫的青年時代
1997年,葛魯夫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本年度人物。
葛魯夫不知道拒絕過多少次關於他個人生活的採訪,長期以來,葛魯夫一直將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個人生活分離,他始終覺得前者是公平的遊戲,後者則不是。
直到1997年,《時代》雜誌的記者喬西說服了他,葛魯夫終於開口講述他青年時代的故事。葛魯夫的妻子也鼓勵他寫出來,否則在孫子輩長大能夠理解爺爺的故事的時候,也許他們已經無法聽葛魯夫親口講這些故事了。
葛魯夫在9年前發現自己得了前列腺癌,他一直和癌症鬥爭。現在,每周,葛魯夫仍然會到公司主持董事會,依然意氣風發,臉上還是那樣充滿陽光,並不像個癌症患者。
因為太胖被同學欺負
葛魯夫原來的名字叫安德瑞斯·馬洛舍維奇,他是匈牙利人。因為他喜歡安迪,喜歡安迪·葛魯夫這個美國化的名字,所以在他20歲逃到美國後,自己給自己改了這個名字。
葛魯夫至今還記得幼年時,因為胖,同學們稱他“Pufi”、“Rof(豬發出的聲音)”。葛魯夫不喜歡別人這么叫他,但他越是抗議,同學們這樣叫他的聲音就越大。也是因為他胖,他幼年時第一次邀請的女孩子沒有赴約,而之前他提前了15分鐘到達,一邊在街角來回踱步,一邊等著時間緩慢流動,一邊練習如何在她出現後用一種溫和而鎮靜的方式和她打招呼。但她始終沒有出現。
從某種意義上,葛魯夫學游泳、練擊劍、跳舞,參加一切可能參加的運動,目的就是為了減掉身上多餘贅肉,擺脫這個可怕的綽號。
在中學畢業前,葛魯夫做到了。幼年的同學中只有一個叫“加比”的,他和別人不一樣,他叫葛魯夫的名字“安迪”。這是葛魯夫幼年最要好的朋友,儘管後來葛魯夫失去了和他的聯繫,但葛魯夫至今仍然記得他,並曾經多次試圖和他聯繫。
“四歲的時候我得了猩紅熱差點死去”
葛魯夫小時候就喜歡歌劇,長大後希望當一名歌劇演唱家。葛魯夫另一個幻想是成為作家。葛魯夫中學的時候喜歡福雷斯特小說中塑造的霍恩布洛爾船長形象——話不多,但句句經過慎重考慮:將整個世界的重量都扛在我肩上,在一個想像中的甲板上背著手來回踱步,過一種同學們從不懷疑、豐富多彩的內心生活。
葛魯夫因為霍恩布洛爾船長開始想成為一名作家,將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向讀者展現。為此葛魯夫曾在一家學生刊物當通訊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葛魯夫走到哪都很自豪地帶著那張小小的身份證明,上面有他的照片,證明他的身份是這家周報的7號通訊員。
葛魯夫中學的一位物理老師曾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上對與會家長說過一番話:“人生就像一個大湖泊。所有的男孩子都從一端進入水裡並開始游泳。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游過去。但是,我相信他們中的一個人能夠游過去,這個人就是葛魯夫。”
的確葛魯夫在四歲的時候就得了猩紅熱,差點死去,這場幼年的災難給他留下了後遺症,聽力下降,很多時候你會看到葛魯夫需要藉助助聽器,儘管他不喜歡。醫生告誡他不能游泳,但他學會了游泳,而且在生命的湖中游泳,直至今日。
“如果他不愛,他怎么又那么完整、細膩地記得他房子的大小和朝向呢?”
葛魯夫是猶太人,在20歲之前經歷了各種白色恐怖。這是他改變不了的,也沒有任何遊戲規則可言。他要經歷了匈牙利法西斯獨裁政府、德國軍隊占領、納粹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蘇聯紅軍包圍布達佩斯、二戰剛剛結束之後的混亂民主時期、匈牙利共產黨執政等各個時期。二戰之前,有65萬猶太人生活在匈牙利,而戰後只剩下15萬猶太人。葛魯夫是他們中的一位倖存者,他在20歲的時候在夜裡穿過匈牙利的生死邊境線,逃離匈牙利。
葛魯夫離開匈牙利後再也沒有回過匈牙利。為什麼沒有再回去?原因很簡單:葛魯夫的生活是從美國開始的。或許正像葛魯夫在自傳中說,“我在匈牙利有什麼樣的根,都在我離開的時候被切斷了,而且從此以後都枯萎死亡了”。
被業內稱為“IT一枝筆”的ZDNet總編劉克麗看完葛魯夫自傳《游到彼岸》(Swimming Across)後熱淚盈眶,她也是經歷過苦難的人,她理解葛魯夫逃出匈牙利後再沒有回過匈牙利的舉動,劉克麗堅信葛魯夫不回去不是因為他不愛自己的故鄉,“如果他不愛,他怎么又那么完整、細膩地記得他房子的大小和朝向呢?”
“是我蹩腳的英語救了我”
“國際救援委員會的人在哪裡?”被排除在獲許去美國的名單之外的葛魯夫在寒冷、漆黑的街道上狂跑,鞋很沉,跑步時腳很痛,但葛魯夫已經顧不了這些了。
他衝進國際救援委員會代表室,擦了一把臉上的汗,喘著粗氣,開始用英語飛快地說。他說他認為自己會成為一名很好的化學家,他說他屬於美國。葛魯夫的英語並不連貫,但他不停地說,不敢停下來,好像靠大量的話就可以壓倒對方的拒絕。
1956年,擠在味道難聞的小船上,坐了兩個星期,葛魯夫終於到了美國。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為什麼選擇去美國,在當時的葛魯夫看來,美國擁有財富與現代技術,有大量的汽車和許多黑人酒吧,此外,美國更注重實際。他屬於美國。
葛魯夫說是他蹩腳的英語救了他。
在10歲的時候,葛魯夫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學習英語,為此母親將自己僅有的一條金項鍊的幾節給葛魯夫當了學費。當時他的父親引用了一句格言,對兒子說,“會幾種語言,你就具有幾種人生的價值。”這句話在若干年後應驗了,甚至不僅僅是多了一種價值,而是英語給了葛魯夫新生。在千萬個被拒之門外的匈牙利年輕人中,如果沒有當年父親逼著自己學英語,葛魯夫也許今天還被美國拒絕。
攢一筆錢幫助父母離開匈牙利
葛魯夫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他的舉動甚至是一些今天看來很重要的決定和選擇,背後的原因很簡單。
葛魯夫一定要上大學,當時在他看來,被大學錄取意味著不用去服兩年的兵役。葛魯夫父親服役的故事給他留下非常痛苦的回憶,他憎恨服兵役。葛魯夫的父親是一位經營乳品生意的合伙人。在戰爭的早期,父親隨著一隊猶太人勞工到了蘇聯前線。勞工中半數人都被餓死或者凍死,在那些寒冷的冬天裡,匈牙利的士兵命令猶太人脫光衣服爬樹,“那些士兵用水沖他們,以他們一個一個從樹上掉下來被凍死取樂。”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父親死了,除了母親。突然有一天,鬍子拉碴,雙臂瘦得像枯柴,關節像大疙瘩的父親出現在自己家門前時,葛魯夫至今還深感內疚的是當時年幼的自己竟不知道說什麼,他甚至想不起來上前擁抱父親。他對父親說,“我不認識你。”
到了美國,葛魯夫選擇在紐約城市大學化學工程繫上學,完全是因為,這裡的培訓能使他儘快找到一份自立的工作,能夠養活自己,能攢一筆錢幫助父母離開匈牙利到美國和自己會合。在這段日子裡,葛魯夫為父母來美國節省可以節省的每一分錢,甚至是很渴了,也捨不得買一杯5美分的可口可樂。然後他一定要拿到綠卡,也是因為,從帶父母來美國的角度來說,這非常重要。因為作為美國公民的親屬,他們有獲準進入這個國家的優先權。
葛魯夫在紐約城市大學學習了3年半,以全班最好的成績畢業。21歲的時候,葛魯夫假期打工時,遇見了埃娃,並和她結婚。當時,埃娃是女招待,葛魯夫是餐館工。
葛魯夫靠獎學金念完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的課程,去加州惟一的原因是因為那裡的陽光很美,像家鄉的。畢業後葛魯夫在當時一家雄心勃勃的公司——仙童半導體找到一份工作。之後參加了英特爾公司組建,經過一段時間,這家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