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基督教堂

安海基督教堂

1877年,安海教會開拓者杜嘉德牧師因病蒙主恩召,在世四十七年。 1958年東石教會與安海教會合併,蔡德芳牧師來安海堂會任牧師,一堂兩牧。 1998年,堂會推薦黃安娜執事為堂會長老,並報送晉江市基督教兩會。

教會歷程

1856年英國長老會杜嘉德牧師(英格蘭人,1830年出生,英國神學文學博士),從廈門乘“福音船”來安海布道,福音傳入安海。

安海基督教堂夜景安海基督教堂夜景
福音初入安海,當地士紳極力抵制,起初禁止民眾租賃房屋給牧師,繼而禁止民眾與之交往,終且揚沙擲石,甚至全鎮二十四境士紳演戲宣示公禁、阻止傳道.儘管阻力重重,杜嘉德牧師還是忍辱負重,鍥而不捨地進行傳播福音,終於在鹹德境向黃姓居地租得一房舍作為講堂,後因數次被人縱火搗毀而遷租玄壇宮後蔡宅書塾。至1860年才有鄭爽(安海更夫鴉片仙)、其弟鄭垣及施洗、吳江、陳強(戲班吹手)等貧寒者蒙聖靈感化,相繼受洗,同心歸主。鄭爽後來終身事主,歷任執事、長老及傳道。當時,信徒雖然寥若晨星,但是星星之光,普照他人。福音在安海傳播,雖遭受種種攔阻,但靠著神的大能,終於在安海紮下了根,建立了泉州地區第一個堂會(繼廈門新街堂,為閩南的第二個堂會),並以此為據點,於1866年將福音傳入泉州,後又發展到安溪、永春、南安和德化等地。
1877年,安海教會開拓者杜嘉德牧師因病蒙主恩召,在世四十七年。他把短暫的一生奉獻給安海教會。繼任者宣為霖牧師也是英國人,1883年離任,陳甘泉牧師繼任,他還兼任巡視泉、永、德各教會。1887年陳甘泉牧師為白水營堂會所聘。1888年教會聘請鄭法力牧師接任。鄭牧師年方而立,年輕有為,德才兼優,殷勤傳道,牧養群羊,詎料就任一年,便染上肺病,臥床周年而逝。教會頓失牧者,會友痛悼不已,由此,公會調派時任官橋支會傳道兼任安海教會長老許聲炎就任安海教會傳道。1890年冬,教會又聘廈門聖道書院院監林溫人為安海教會牧師,而許聲炎則於1891年春前往金井開創聖業。林溫人牧師任職八年,會務日益進展,教會發展甚快,1898年林溫人牧師為永春新成堂所聘。1901年廈,教會按立許職成為安海堂牧師,許職成牧師勤奮有為,教會活躍,聽道人數增多,1905年,各地流行鼠疫,許牧師及其次子不幸染疫而逝,又一傳道人獻身於安海教會的祭壇上。1905年,教會聘許葛明為牧師。1907年許葛明牧師因事退職。1908年教會聘施憐得為牧師。1912年施憐得牧師為廈門讀岸堂所聘,教會聘石井堂黃日增牧師繼任。黃日增牧師靈命豐富,忠心耿耿,不辭辛勞,夜以繼日播揚福音,闡明真理,由此教會日漸興旺,得救人數日增,蒙主恩澤成千信徒及教牧同心協力,開展聖工,共創聖業。又先後增聘吳甘姑、楊美妙、邱秀戀、吳淑勤、簡賜福、陳鴻英和盛芳傳等傳道,並成立長執會處理教會一應事務。先後任長執者有長老呂紫璣、呂天圖、陳崇源、許仁德和史致誠,執事周卿宛、陳淑璣、許得伯、呂早姑、歐陽文景、蘇紅理、蔡發姑、呂麗卿、周宗謀、張乃符、李金鉤、呂仁愛、王南楚、楊福氣、陳阿珍、周明福、郭永福、顏榮卿、黃乃寬和蘇隱治等。1947年,黃日增牧師退休,教會聘請廈門徐達道為牧師,此間楊清蓮姐妹顧堂。1958年東石教會與安海教會合併,蔡德芳牧師來安海堂會任牧師,一堂兩牧。
黃日增牧師在安海教會牧會期間,主先後興起他的僕人來開奮興會,先有大布道家宋尚節博士到金井開奮興會,安海很多人赴會,後有林培軒先生和張小姐來安海開奮興會,赴會人數很多,聖靈降臨,得救人數非常多。其時教會經常開培靈交通會,組織布道團,分設小分隊定期下農村布道,由此農村信徒增多。為便利他們事主,教會下設內坑、靈水、朴里、水頭、下店、下埕、後埔坪、文斗和官橋等支會,組織聖歌團,舉辦兒童主日學,除主日講道聚會外,還舉行禮拜三祈禱會和禮拜五下午在郭永福家開對外布道會。教會興旺,不但能自給自足,尚有餘力負擔各支會費用並興辦教育事業。
1879年,安海教會租賃民房創辦安海第一所平民國小——鑄英國小。1880年教會購置興勝境店鋪二座(即鄭時雨宅)。至此,安海教會有自己正式場所並著手翻建、擴大會堂、學校及傳道人寓所。1917年,政府拍賣舊官產,黃日增牧師盡力奔波,終以銀元800元向政府購得原清廷汛防公署都司署的地產,興建新教堂、新校舍,將教會所創辦的鑄英國小遷移至此。
教會獨資創辦鑄英國小(現安海幼稚園),擴建校舍,擴充生源,為教會和社會培養人才。教會也創辦聖道女學,教一些青壯年及老年文盲婦女識字、讀白話文和閱讀聖經。此舉雖遭某些地方人士的攻擊,但主時刻帶領引導,海內外眾多愛主的信徒、僑胞也在經濟上大力支持,桂華山和林德惠伉儷一生熱心愛主,關心桑梓的教育事業,捐建鑄英國小。1946年為解決師資問題,桂華山先生在上海為教會募捐一筆巨款並存入銀行,每月利息可支付教師的薪金。呂紫璣長老愛主愛人,向來關心鑄英國小,長期負擔辦學經費的一大半。她關心會友,為患病的貧困會友免費施治並周濟之。當時周明福任鑄英國小董事長,郭永福任校董。解放後鑄英國小輟辦,改辦慈幼幼稚園,聖道女學也改辦尺牘班,其大部份經費仍由呂紫璣長老承擔。1953年,慈幼幼稚園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為安海幼稚園。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間,教會雖然停止聚會,但信徒仍然熱心愛主,家庭式的聚會讀經祈禱從未停止。1977至1981年間,在這極其困難的年代,莊伯賢、張宇宙、吳淑端、陳友德黃安娜及石獅蚶江義工林敦琦等不畏艱難逼迫,在家庭聚會傳揚主的福音,聚會地點經常變換,先後在聖殿高友義、星塔高算治、吳堅守、吳祖登、吳開泮和坑尾張天富家中聚會。此舉不但吸引老信徒參加,更有年輕人參加,大家心裡火熱,渴慕主的真道。
1979年中央撥亂反正,重申並落實宗教政策。晉江縣統戰部在安海僑聯召開首次縣基督教會復會籌備會議,邀請原牧師與部份執事和信徒代表參加,安海堂會執事林紅紡和蚶江義工林敦琦參與籌備工作。1981年省政府發文批准晉江縣五個堂會恢復聚會,安海堂乃其中之一。為了討回教會房產,愛主的姐妹林紅紡、顏烏全、張金科、高算治、吳明明和黃安娜等首先站出來配合統戰部向占用單位索還產權,後來又有郭永福、吳祖登、高友義、陳江水和許昔明等弟兄同姐妹們一起為教產的回歸奔走吶喊。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至1982年聖殿才得以歸還。可是,聖殿歷經十年浩劫,業已破損不堪,行將倒塌。弟兄姐妹們在百廢待興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修理聖殿及破舊的桌椅,為復會作好前期工作。1981年,義工林敦琦到福州參加省基督教第二期義工培訓,返回後被安海教會正式聘請為傳道。林傳道忠心事主,關心教會,致意主工,殷勤牧羊,建造神的教會。初時各種條件非常差,宿舍廚房均未修整,生活非常困難,然而林傳道甘心奉獻,信徒火熱事主,教會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神的帶領下,在傳道、信徒的齊心協力下,1983年農曆正月初五,安海教會正式復會並舉行隆重的復會典禮。弟兄姐妹們流淚感恩,歡欣鼓舞,當時晉、南、惠各兄弟堂會及安海堂各支會,均派員參加,儀式盛大莊重。
復會不久,教會便經歷一場很大的試煉。由於教會西鄰安海幼稚園(其前身為教會創辦的鑄英國小)未經協商就將圍牆築建到教堂的邊角來,由此激起信眾群憤而自發拆除而導致地方政府出面抓捕教會信徒的嚴重事件發生。當時被抓的信徒有許孫平、許守林、呂培強、呂啟明、呂英儒、許昔明和呂蘇聯等七位弟兄,繼而被抓的還有顏約治、尤秀返、蔡烏惜、許淑錦、許烏姆、陳真和淑治等九位姐妹。這種嚴重的違法行為,經教會不懈申告並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終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出面調查,省軍區副司令、省政協副主席蔣學道同志親臨處理,為教會平反,並以歸還部份教會產權而得到妥善解決。
復會以來,教會充滿活力,呈現蓬勃興旺的新景象,得救人數日增,每個主日參加聚會人數均達400多人,每逢聖誕節、春節或其它較大聚會,人數特多,蒙恩得救人數與日俱增,從1983年9月至2010年12月受洗歸主信徒1000餘人。

事工發展

安海教會在苦難逼迫中蒙神眷顧,快速發展,各項聖工全面開展:

基督教安海堂基督教安海堂
每日早禱會(7:00——7:30)二十餘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天天俯伏主前,為教會為萬人代禱。
每禮拜三在教堂舉行祈禱會,此外還在西宮、井林、侯厝、可慕、外曾、內湖、山兜和坑尾等地設立祈禱會,由教牧人員或義工主持。
巡家探訪工作定期分片分組進行,讓愛走動,送福音上門。
開展兒童主日學活動,引導兒童自小認識主、敬拜主。每個主日有一百多個兒童參加主日學,分大、中、小三班,由七八位主日學老師帶領兒童讀經、祈禱、唱詩讚美主,並組建少年詩班。
教會唱詩班在復會初期就已組建,人數一般在四十人左右,領班、教練、指揮、司琴各盡其職,分部合唱,聖服統一整齊。另組建精練小合唱隊——恩膏聖樂小組和青年敬拜讚美小組,他們不但在堂會用歌聲讚美敬拜主,還經常配合傳道人處出布道,曾到深圳、武夷山、邵武、霞浦及本地永春、德化山區作聖樂布道,效果顯著。
1994年7月3日創建教會敬老會。幾十位老年信徒日日團契,天天靈修。他們唱詩、讀經、分享、探訪、看電視、練太極拳、健美操、跳舞、聚餐,在主的愛中歡度晚年,積極參與各項聖工,並組建老人詩班。
1998年9月,為聯絡廣大婦女信徒,在黃安娜長老的倡議組織下成立教會婦女團契會。她們組織嚴謹,分工細緻。該會分設探訪組、生活組、財務組、靈修組、文體組和婚姻組,各組均有專人負責。她們每禮拜六下午聚會,進行讀經、唱詩、交流、分享、探訪和練舞等活動,積級參與各種聖工,也常外出交流,並組建婦女詩班。
安海教會注重培養青年信徒的靈性造就,素有“青年之家”美稱。晉江縣基督教第一屆青年夏令會和青年全委會就在安海堂召開。安海青年團契會起步早,組織嚴謹,分工細緻,收支自主,聖工活躍。該會有固定的時間聚會:查經、唱詩、祈禱、分享。還組織青年探訪隊,每禮拜五上午下鄉巡家探訪。該會還經常與兄弟堂會進行生命交通,外出參觀訪問,與傳道人外出布道。真理和聖工造就了許多青年信徒。教會也鼓勵贊助他們走上事奉的道路,奉獻當傳道的有十餘位。至今仍堅持在教會事奉的有:呂啟明、黃榮真、張志偉、曾真真、肖寶璇、侯志加、陳自力和張幼娜等八人,其中呂啟明、黃榮真、張志偉和侯志加已被按立為牧師。
隨著外地信徒的不斷增加,為了讓他們能聽明主的真道,堂會成立翻譯小組,每次聚會都能做好翻譯的工作。

長執牧者

感謝主,教會復會後,全能的神為安海教會預備了合神心意的事奉人才。1991年林敦琦傳道到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教牧班深造(其間由莊永賜傳道牧會),1993年林敦琦傳道在莆田堂由省基督教協會按立為牧師。林敦琦牧師在安海堂牧會的同時,還擔任福建神學院聖經班客座講師及泉州、晉江和南安神學培訓班講師。1994年元月,教會聘請侯志加為傳道,同年七月聘請張幼治為傳道,二位青年傳道都在福建神學院接受造就,清楚蒙召,工作踏實肯乾,任勞任怨。三位教牧同工和諧相處,彼此尊重,互相配搭,關係融洽,為主作出應有的見證。1997年泉州市借調林敦琦牧師到石獅教會牧會,並健全石獅市基督教兩會組織。2002年,林敦琦牧師被選任為泉州市基督教協會會長,併兼職任安海堂會牧師,2006年3月,侯志加傳道在福州天安堂由省基督教協會按立為牧師,2010年,安海教會正式增聘張幼娜傳道。
1983年教會建立了復會後的堂委會。1993年12月,郭永福執事被按立為安海堂長老。並按立的還有復會後的第一屆執事14位。1997年12月按立第二屆執事19位。1998年,堂會推薦黃安娜執事為堂會長老,並報送晉江市基督教兩會。2002年為培養青年信徒,吳祖登、林惠卿、高友義、陳江水、許昔明和林秀敏等6位執事光榮退休,被聘為資深顧問。2003年11月25日郭英傑執事在青陽堂由泉州市基督教協會按立為長老。至此長執會的隊伍不斷壯大,現任堂委有林敦琦牧師,侯志加牧師,張幼治傳道,郭英傑長老,連同張金科、蘇雙漿、張美月、周篤信、吳明明、黃安娥、曾煥清、張霞玉、許謀枝、施能力、侯永燦、田連英、黃雅惠和曾振輝十四位執事總共十八位。堂委會分工嚴明,忠於職守,俾使堂會各項聖工、各個團契能順利開展正常運作。長執會每月第一主日下午聚會後開聖工例會,第二主日下午聚會後開查經分享會,堂會的工作計畫和重大事工都在會上討論通過然後實施。大家互相尊重彼此配搭,依照聖經真理開展工作,多年來業已營造一種和諧共進的氛圍。2005年元旦,堂會為郭永福長老百年華誕舉行感恩慶祝會。

教會建設

安海教會有形的建設也在神的恩典祝福下進行著,1990年因破舊的教堂已不能滿足眾多信徒敬拜神的需要而翻建,面積740平方米的新堂,可容千人聚會。感謝奇妙的神,動工時只有8萬元,聖殿落成後卻有餘款14萬元,剛好用來贖回被竹編廠占用的廠房。2005年動工翻建面積2350平方米的教會綜合樓,該樓集辦公、培訓、各團契和教牧宿舍於一體,共耗資180萬元。2005年有一位熱心愛主的弟兄奉獻一整套的投影設施,這給主日的聚會、禮拜六晚的讚美敬拜和其他聖工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取得很好的果效。他還奉獻一輛汽車,也給巡家探訪工作提供很大的幫助。
隨著得救人數的增加,1990年所翻建的聖殿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多信徒敬拜神的需求,更大更雄偉的新聖殿的籌建工作正在籌劃中。隨著老年信徒的增加,頗具規模的老人院也正在籌劃中。
安海教會逐步完善自身建設,並支援德化、永春和安溪山區兄弟教會,每年派員前往布道,幫助傳道人及貧困信徒。近年來還開始面向社會,服務人群,捐資鋪路,資助育嬰堂,到閩北建寧救災,損款給太平洋海嘯災民等,捐款在20萬元以上。
教會歷來關心支持教育事業。1994年安海幼稚園翻建原鑄英國小校舍時,為了顧及幼兒安全及工程順利進行,教會拆開西牆並借出大門、通道和石埕供該園作為施工通道。2002年安海幼稚園翻建教學綜合樓時,為了顧及幼兒安全,再次拆開教會西牆作為教師和幼兒的出入通道,並借出教會停車場供該園搭建臨時廚房,使得該園的教學活動能得以正常開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宗教活動也逐步與國際接軌,安海教會近年來在加強與國內教會友好交往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國際交往,曾接待過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及港澳地區華人教會的來訪。還走出去看世界交朋友。林敦琦牧師應邀出訪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及港澳地區教會。2005年教會組團訪問香港閩南教會和澳門宣道會。

展望未來

安海基督教會現有信徒近四千人,其中受洗信徒一千人,每主日均有500-800人聚會;
現任長老郭英傑 施能力,現任主任牧師林敦琦,同理牧師侯志加,傳道張幼娜,各項事工均有序開展。
2011年5月,舉行建設新堂奉獻,7月中旬,舊堂拆除,現在,一座計畫投資1500萬的全新宏偉聖殿正在抓緊設計與建設中。
歲月滄桑,斗轉星移,安海教會自建立以來已走過150周年的路程。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教會歷經坎坷磨難,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神人同工,聖事聖工不斷興起,得救人數不斷增加。這個曾以福音開拓者的鮮血、許多神忠心僕人的淚水和無數熱心愛主信徒的汗水澆灌神的教會,出落得尤為興旺、茁壯。
願神慈愛的榮光永遠照耀他的教會,願主的恩惠平安與安海眾聖徒同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