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

安昌

安昌古鎮位於浙江省紹興縣(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依帶水,古樸典雅,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稱。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

地理位置

安昌一處安昌一處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安昌鎮安昌鎮位於柯橋區北部,北和西北面毗鄰杭州市蕭山區黨山鎮、瓜瀝鎮,東、南、西三面分別與齊賢鎮、華舍街道、錢清鎮接壤,南距城區柯橋7公里,北離杭甬高速公路中

國輕紡城道口1.5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0 公里。鎮域面積24.1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常住人口36480人,其中非農人口5859人,外來暫住人口7740人。

安昌鎮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據《越絕書》、《嘉泰會稽志》等古志記載,

鎮東塗山(又稱西衣山)即相傳大禹娶妻及會諸侯之地。後白洋古文化遺址曾出土石器、陶器、原始瓷等文物。唐末,錢繆屯兵平董昌之亂,因名其鄉為安昌。清宣統二年(1910)置鎮。1950年分建東安昌鎮、西安昌鎮,1954年3月合併為安昌鎮。1991年11月,被列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1992年5月,大和鄉並人,仍為安昌鎮。

安昌概況

【概況】2004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09億元,同比增長9.5%。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2.69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財政收入916萬元,其中鎮本級收入5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40元,比上年增加32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2005年,農業總產值完成1.18億,比上年增長9.2%,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9%,稅收實現616.37萬元,其中:國稅294.78萬元,地稅321.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22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農業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發展】2004年,發展雙福、玉清等村魔芋種植500畝;以誠信肉類食品公司為龍頭,發展生豬養殖,在福田、南豐等村種植優良黑麥草1000餘畝;依託全縣竹漿紙一體化建設項目,在石梯、高安等7個村栽竹子1784畝,超計畫完成284畝。

2005年,新建魔芋種植基地1200畝,結合科技入戶、“三百”示範工程,稻瘟病防控等工作的實施,大力推廣農業生產適用技術,培養新型農民103戶、科技示範戶8戶。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完成一大渠起淤15000米;規劃申報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村3個,申報農業綜合土地整治開發項目預備村12個;實施國債和政府督辦沼氣項目5個村,建沼氣300口,改廁改廚改灶300戶。籌措資金50餘萬元實施了福田、東升、金龜等村道建設,連通了安樂路至黃土、保林至桑棗等村級公路。

【動植物病害防疫工作成效顯著】2005年內,完成了20個村2.6萬頭牲畜“五號病”、豬鏈球菌等疾病防控,對57頭可疑生豬進行了無公害化處理。生豬防疫率達98%。稻瘟病防控工作全面開展,對16個村12000畝水稻普遍噴施了預防藥,對發病水稻2000畝,100%進行了施藥處理。2005年,全鎮未發生稻瘟病大流行。

【依託招商引資,工業經濟穩定增長】2004年,年內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5個,引進資金1650萬元。包括廣漢正蓉炭素製品有限公司征地27.8畝,組建安縣正蓉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綿陽市森拓園林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租賃川主村荒山、林地發展楠竹;雲南農科院與安縣都樂魔芋公司合作實施魔芋種子無性繁殖技術項目;三台頤康床上有品有公司投資60萬元組建安縣分公司;成都客商與天龍賓館合作,進行餐飲、住宿、會議接待服務。

2005年,組織開展4次小商品展銷會,增加人氣,積極招商引資,年內共引進項目3個。培植骨幹企業,新增規模企業1戶。完成工業總產值2.73億元。同比增長22%。

【整治城市環境,改善城市面貌】2005年,大力整頓以街為市、跨門經營、亂停亂放、亂擺攤點、亂搭亂建等,有損城市形象的行為,整治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衛生,更換人行道彩色地磚960平方米,新增垃圾桶56個,新安路燈17盞,填埋垃圾1200立方米。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切實做好七件大事】2004年,完成了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階段性工作任務,調查戶數為1991戶,調查面積達100%。完成了第二輪土地承包頒證7777戶,頒證率達99%。完成糧食直補工作,發放糧食直補金1萬元。兌現退耕還林補助131.4萬元。完成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年度任務,新建沼氣180口,全部達到“三改”要求。完成成青路安昌過境段公路改建涉及9戶農戶、37.24畝土地的拆遷征地任務。完成了6個村、9個組,10.6公里的農村低壓線路改造。

【重拳出擊,查螺滅螺,控制血吸蟲病】2005年,重視發展衛生事業,建立了鎮衛生院和防保站,提高了應對重大傳染病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血防工作全面開展,全鎮查螺10萬平方米,查出有螺面積187處,2.26萬平方米,對全鎮13個流行村開展了血吸蟲查病治病。檢查10255人,查出呈陽性人數76人,均得到了治療。檢查耕牛865頭,查出病牛7頭,已全部治癒。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04年,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投資30餘萬元,改造了中心校、北山、開茂、金龜、福田等學校危房。社保工作不斷強化,對全鎮1164戶、1968人城鎮居民發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對“五保戶”供養76人發放“五保”供養金2.5萬元,實現應保盡保。

2005年,穩定計畫生育成果,全面兌現農村獨生子女獎勵扶助金121戶7.26萬元,建立育齡婦女信息網路化管理。扶貧工作穩步推進,全鎮落實重點幫扶對象19戶,65人,對特別困難的5戶無房戶新修了住房,同時對其它254戶貧困戶採取了科室包村、幹部包戶的做法,年內落實幫扶資金5萬餘元,切實解決了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全鎮低保戶1161戶,發放低保資金122.5萬元。

企業發展

一、工業情況全鎮共有企業178家,總資產達 503545萬元,就業職工14102人,在支柱產業紡織、印染上有噴水、噴氣織機以及無梭劍桿織機3632台,有平網印花生產線19條,圓網印花生產線 14條,其它五金電器、建築建材、食品加工、電纜電線、各類石材等多種產業各有各的特點。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1486萬元,現價企業總產值 806957萬元,企業銷售收入850228萬元,自營出口18897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3%、29.5%、30.2%、105.2%,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2004年將繼續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使安昌的經濟更快的發展。

二、工業園區安昌鎮工業園區位於安昌鎮區的北側,一期建設1000多畝,園區東面與建設中的柯北工業園區相聯接,在工業集聚上直接受到安昌鎮城鎮建設和柯北工業園區的帶動作用,安昌工業園區在地塊上以提升、改造傳統行業為主,大力引進高、新、特項目。園區有優越的區位,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便捷的交通和優良的投資環境。

三、建築業安昌鎮共有建築企業二家,資質為一級,具有承建各類大中型建築的能力,項目涉及建築、市政、房地產等方面,兩家建築企業的辦事處分布紹興縣、市區、杭州、上海等地。

四、農業農業在以前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安昌鎮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在全鎮範圍內初步形成“北鴨、中豬、南菜“的整體格局。2003年,安昌鎮實現糧食總產量7925噸,畝產882公斤。作為浙江省“麻鴨之鄉”和紹興縣百萬羽麻鴨基地,2003年共飼養麻鴨136.94萬羽,禽蛋加工5800噸,並同時發展了飼料加工業。

五、交通安昌鎮位於紹興縣西北部,毗鄰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滬杭甬高速公路柯橋道口在安昌境內,鎮區距紹興縣城7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5公里,縣內齊大公路、安華公路、杭甬運河貫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六、公益設施安昌鎮經過多年的開發和發展,各類公益設施齊全,鎮內建有中心醫院一所,,距縣輕紡城醫院和華宇醫院僅7公里;鎮內設鎮中和鎮中心國小各一所,距省重點中學柯橋中學6.5公里,浙江大學中國輕紡城職業培訓中心5公里,鎮內有完善的住宿、娛樂場所,同時有線電視、電話電訊等設施也十分齊備。

七、古鎮作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的安昌,具有數千年的歷史,至今還保存三里長的依河街市,傳統的店鋪,凝重的台門,別具特色的作坊,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小橋,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

地位和作用

自古言“無紹不成衙”,就是講述了紹興師爺在古代官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古鎮安昌作為紹興師爺的薈萃之地,具有濃厚的師爺文化氣息,隨著“紹興師爺館”的開闢,讓遊人真正有了認識、了解師爺的場所。同時,紹興幾千年的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水鄉婚禮、傳統的手工釀酒、作醬;穿梭的烏篷小船……臘月里人們忙著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臘腸、扯白糖等,構成了一幅古老、淳樸、喜慶、祥和的水鄉風情圖。隨著“風情館”“文史館” “師爺館”“錢莊”等景點的開館迎客,給古鎮平添了一份濃濃的人文氣息,使古鎮真正成了“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習俗的長卷,特色商品的長街,古鎮風韻的長音”。

安昌,紹興師爺的薈萃地

當明亮而慵懶的陽光透過廊棚將斑駁的石板照得清晰光潔,蹲在河埠與烏篷船老大共咂一碗黃酒,或索性什麼也不做,靜靜地坐在廊棚下任過往行人三三兩兩從身邊走過,聽家居婦女東家長西家短地閒聊。

住宿:安昌大酒店標準間100左右,古鎮裡的小旅館每間40元。

特色飲食:安昌土製的風臘腸,紹興麻鴨鴨。小飯店很多,兩個人點上六七個菜一斤老酒不過六七十元,消費很低。

古鎮交通線路

交通:從紹興坐公交中巴,40分鐘左右可到達安昌,車票3元。

自駕車從滬杭甬高速公路柯橋路口下,約5公里到安昌鎮。乘公車可從紹興客運中心或汽車北站乘坐安昌中巴車,從早上6點至晚上5點,每5分鐘一班。

簡介

安昌

安昌水景安昌水景

安昌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古鎮保存有數里長的依河

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鋪、民居,別具特色的作坊、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橋,使得安昌古鎮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此遊覽觀光。安昌的小橋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態,古樸典雅,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在安昌,你還可以看到濃濃的江南民俗風情,紹興幾千年的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船上迎親、傳統的手工釀酒、穿梭的烏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臘腸、扯白糖等等江南風俗一應俱全。隨著根據師爺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紹興師爺館”、“安昌民俗風情館”和“安昌文史館”等景點的開館迎客,給古鎮又平添一份濃濃的人文氣息,使古鎮真正成為“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習俗的長卷”、“特色商品的長街”。

風土人情

安昌安昌

沿河而築的長街,一路鋪陳的廊棚,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古老凝重的台門,

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間的河埠,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間或有“月臘腸、扯白糖”的吆喝在耳邊響著,明清時期盛極一時的安昌“紹興師爺”群落,更使這裡浸淫著一股深厚的書香。位於紹興西北的安昌,素有“金柯橋銀安昌”的美譽。

打鐵打鐵

如果說“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是安昌獨特水鄉景觀的形象描繪,那么“社戲鑼鼓伴月升,臘腸香味隨風飄”則是安昌濃郁風情的具體寫照。安昌古鎮延續了紹興百年來的民風習俗,安昌臘月風情節已是第4屆,逛逛老街,坐烏篷船游古鎮,看各式石橋、青石小弄。老街東市段更是民俗風味集中之地,可觀看當地人在箍桶、竹編、打鐵、納鞋、挑花邊、紡棉花.....更不要錯過熱鬧的社戲,喜慶的船頭迎親,傳統的手工釀酒,穿梭的烏篷小船和搡年糕、裹粽子

、串臘腸、扯白糖等迎接新年的習俗,說不定還能碰上水鄉婚禮。

除了“鬧臘月”,其餘時間的安昌更多呈現出一種水鄉小鎮慣有的淡泊甚至冷清,使你在悠然和閒適里,清晰地觸摸到一種熟稔的親切平和,濃濃地體驗著一種溫暖的真實平常。尤其是杏花三月,春雨綿綿的老街韻味無窮,陽光燦爛的早晨別忘了去泡福安居茶館,老虎天窗斜射下來的金光將一個帶氈帽的老頭子罩住。

當明亮而慵懶的陽光透過廊棚將斑駁的石板照得清晰光潔,蹲在河埠與烏篷船老大共咂一碗黃酒,或索性什麼也不做,靜靜地坐在廊棚下任過往行人三三兩兩從身邊走過,聽家居婦女東家長西家短地閒聊。

特色飲食:安昌土製的風臘腸,紹興麻鴨。小飯店很多。

景物建築

水鄉古鎮

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

安昌鎮南靠柯橋,北鄰杭甬高速公路,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境內現存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相傳大禹曾在鎮東塗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錢鏐奉唐王朝之命屯

兵該地平董昌之亂,因命其鄉為安昌。現存老街始建於明成化、弘治年間,數百年來,棉、布、米集散旺盛,蔚為越北大市重鎮。抗戰前夕尚有商號933家,是城區外市集之最。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樑,古老凝重的台門,幽深僻靜的弄堂,風貌古樸典雅,極具水鄉特色,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

德記酒店

地處貞豐橋畔,原名德記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鎮江,於清光緒末年,攜眷遷徙安昌,因擅長烹調珍饈佳肴,掌勺開設酒店。夫妻倆年過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喚阿金。年長後,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鄉安昌壓倒群芳。在父母的寵愛下,抵制纏足,“大腳觀音”的雅號不脛而走。求婚者紛至沓來,李德夫難捨愛女遠離膝下,小樓藏嬌,讓她守著雙親共度生涯,當壚勸酒,張羅顧客,生意火紅。

紹興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古鎮大都得到保存延續,隆冬臘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

古橋水巷

福洪橋

福洪橋福洪橋

福洪橋在後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別致的石樑橋。橋

身中間的石條上,鏤刻著圖案對稱的花紋,中間鐫有“福洪橋”三字。但當地老百姓卻叫它洪橋,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記了。橋在清康熙年間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重修。橋長16.4米,寬2.1米。跨度為4.7米。相傳在太平天國年間,農民起義軍反抗清政府的統治,由於眾多的原因,遭到失敗。當時有一支太平軍從外地流落到安昌,當地地主豪紳十分恐懼,勾結清政府,一面散布許多謠言,污衊他們是青面獠牙的“長毛”,一面伺機將太平軍鎮壓。有一天,大地主黃通令糾集地主武裝勢力,在福洪橋上,殘酷地殺害了幾百個太平軍的士兵,太平軍士兵的鮮血染紅了福洪橋的石階,染紅了碧澄的後港河。

由於“紅”和“洪”諧音,從此人們就把福洪橋稱為洪(紅)橋,用以紀念壯烈犧牲的太平軍士兵。一百多年過去了,洪橋的名字仍然在流傳。

貞豐橋

貞豐橋貞豐橋

貞豐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位於中市河西口,連線貞豐弄和西灣街。由於安昌古名貞豐里,以里得名,為貞豐橋。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

重建。橋長12.2米,寬2.8米,跨徑4.4米。該橋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駁,石隙間伸出枸杞枝,風貌如初,整治修後傲然跨河而立,呈現一派古意。橋北西側,曾開設德記酒店,地處橋旁與鬧市中間,顧客把酒臨風,看窗外波光橋影,舟楫往來,橋樓互襯,風光無限,美不勝收,也曾經是南社成員柳亞子、陳去病、王大覺、費公直等人聚會的地方,人稱“迷樓”。貞豐橋和迷樓現仍保存如初,一橋一樓,相得益彰。

雙橋

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樑橋——永安橋組成。清澈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鎮區東北交匯成十字,河上的石橋聯袂築,顯得十分别致。因為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這兩座石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世德橋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資建造,永安橋由里人徐正吾出資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兩橋皆重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又由里人捐資重建。1957年永安橋再次修繕。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人街巷;石樑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風俗

歷史和文化

安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實的文化積澱,加上自然環境獨特,形成了不同一般的水鄉民俗風情,源遠流長的吳文化,滋育著周莊這方古老靈秀的水土,安昌的鄉情、習俗、風物,瀰漫著江南水鄉歷史文化的古樸情調與淳濃韻味。當地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具有濃郁的水鄉風采。

上街、走親、下田……婦女喜歡繫上一塊花毛巾或藍布包頭,身穿大襟衣服,腰著百褶小圍裙,背後垂下兩條及膝的彩帶,帶頭上還綴有紅綠流蘇,裙下一條上青布褲,腳穿繡花滾邊圓口布鞋。這就是地道的水鄉周莊農村婦女的打扮。

年輕姑娘的穿著既文雅又嬌俏:頭上系一條色彩呈紅的毛巾包頭,後面的兩邊收起。兩側露出扎著紅絨頭繩的烏黑髮亮的兩根辮子,身穿小花頭的大襟短襖,花布滾邊,小琵琶扣,腰間一抹士林藍布百褶小圍裙,腰兜板(俗稱著腰板)繡有各種精美圖案,藍色的彩帶頭上還綴有紅綠流蘇,裙下一條上青布褲,腳穿繡花滾邊布鞋,整個打扮呈現一種俏麗之美。

穿著漿洗得乾淨筆挺的士林藍布大襟短襖,淺湖色的滾邊和琵琶扣,腰間繫著藍布百褶圍裙,圍裙外還繫著同樣顏色的小圍裙(俗稱二官裙),腳上素色布鞋,這就是中年婦女的服飾。他們的頭飾也同姑娘不一樣,包頭用的毛巾是素色的,有的用藍布包頭,頭上梳的是扎著彩繩的髮髻(俗稱頭髮把),髮髻上豎插銀荷花板,橫的是一根銀簪子,裝飾樸素大方,呈現一種清雅之美。

老年婦女的服飾,一般都用深色的,頭髮把上還罩上黑色的網巾,布裙大多也是黑色的,給人一種古樸、莊重之美。

包頭、腰兜板、彩帶、花布鞋,都是婦女們親手繡成的。年輕的姑娘愛繡牡丹,意為幸福富貴。年長的求平安,則愛繡蓮花,傾注了她們熾熱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

生活城市化

隨著農村生活城市化,上述這種服飾穿戴的人越來越少了,只是在中老年婦女中還保留著。鎮郊白家浜村,曾流傳一種奇特有趣的民間娛樂活動——劃燈。月白風清之夜,幾十條扎滿彩燈的船隻,在弦樂聲中划行於江河上,波光流翠,彩燈搖曳,櫓聲咿啞,涌瀉幾十里,顯得清麗、雅致又而壯觀,被人稱為“江南第一燈”——劃燈的淵源,可以從清康熙皇帝出巡說起。時值盛世,天下太平,蘇州郡守為了取悅正在江南巡遊的康熙皇帝,廣泛徵集民間絕技。白家浜村村民擅長製作彩燈,這次便大顯身手了。他們以竹篾為架,裹上彩絹,點燃蠟燭,顯得色彩艷麗奪目。在燈船上架飛檐翹角,四周蒙上輕紗,紗上描繪山水花卉,飛禽走獸。船架周圍有幾十支燈鉤,挑起透亮的彩燈。透過輕紗,可以看到船中鏇轉著的戲文燈盤,或梁祝姻緣、武松打虎,或李三娘推磨,或松鼠采葡萄,蕩漾河中,令人賞心悅目。這種別出心裁的娛樂活動,使康熙皇帝大悅,稱為上上貢品,從此,白家浜村的劃燈風俗,歷時百年不衰。

劃燈宜選擇月朗星稀之夜。屆時,村頭鼓樂聲起,幾十條色彩艷麗的燈船,燈光閃爍,劃破碧波,徐徐盪入村前的百家渠,此謂“會燈”。燈船在河中或排成一字蛇行,或呈雙圈穿繞,時緩時急,時進時退,變化無窮。若指揮者機智敏捷,燈船變幻莫測,更使旁觀者驚喜交加。每隻燈船有槳手八九人,個個扣舷盤膝,神志怡然。晚風徐來,月色澄明,使人恍覺進入瑤池瓊樓。

會燈過後,燈船沿著村邊的小河划行,兩岸觀眾亦步亦趨。透過朦朧的月色,船上華燈璀璨,與倒映在碧波中的星月爭輝競色。一時燈彩繽紛絲竹盈耳,觀燈者為之陶醉,恍人仙境。劃燈每隔三五年舉辦一次,成為遠近聞名的娛樂趣俗。燈船劃到之處,備受歡迎。有一次,划船一直從周莊划進姑蘇城,使城裡人嘆為奇觀。幾十條燈彩熠熠的燈船,盪入小橋流水,划過三關六城門,在市河中婉蜒蕩漾,贏得了一片喝彩。村民們有求必應,在城裡一連劃了十幾天,城裡人還是熱情挽留。無奈鄉下農時季節不等人,不能久留,他們硬起心腸把船上的彩燈燒毀,才脫身還鄉。

白家浜村的農民家裡,還保存著燈籠架、小木漿等用具。

一生要去的十大古鎮村落

一生要去的十大古鎮村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