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龍獅橋蔬菜批發交易有限責任公司

一、加強市場調控,穩定蔬菜市場 按照市場+基地+農戶的模式,推進蔬菜產業化發展。 第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基本信息

安慶市龍獅橋蔬菜批發市場系市政府“菜籃子”工程重點項目之一,是安慶市目前最大的集蔬菜批發和蔬菜副食品零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市場,也是皖西南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市場始建於一九八八年七月,總投資3100萬,占地面積356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廳)25000平方米,輔助設施及服務配套設施8650平方米,其它2000平方米。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改制為“安慶市龍獅橋蔬菜批發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內設計財科、人秘科,下屬蔬菜批發管理部、保全部(經警小隊)、蔬菜配送中心、蔬菜檢測中心、信息中心。現有職工155人,其中:在職105人,離退休50人。
近幾年來,在省、市農委及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經過公司領導班子和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公司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健康、快速、和諧發展。2001年、2002年先後被安慶市迎江區授予“區級文明單位”和“區級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2001年——2006年多次被市委、市商務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2年市場經警小分隊被安徽省公安廳治安總隊評為“標準化警隊”,2004年度被評為安慶市“廠務公開”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聯網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被農業部批准為定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被安徽省商務廳評為全省十大綠色批發市場,被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入全省十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規劃,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安徽省農委評為安徽省蔬菜產業化十強龍頭企業,2006年4月被安慶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到2006年末市場成交額突破10億元,比2000年增長近10倍,為促進我市“三農”工作,保障城鄉蔬菜供應,實施“放心菜”工程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較大貢獻。近年來還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500餘個。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強市場調控,穩定蔬菜市場
蔬菜批發市場是政府調控蔬菜市場的陣地和載體,龍獅橋蔬菜批發市場不論是在計畫經濟年代還是市場經濟年代都一直承擔著市區蔬菜供應和調節任務。據統計,近年來在“三期”(淡季、災期及節日)組織調進各種蔬菜近3億公斤,投放市場,對穩定居民生活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二OO三年四五月“非典”時期,蔬菜市場出現恐慌,菜價上揚,市場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從山東壽光、蒼山、南昌、海南、和縣等地每天調進品種20多個,數量達25萬公斤投放市場,同時還對主要蔬菜品種如大白菜、白蘿蔔、西紅柿、青椒、土豆、豬肉、雞蛋等實行監控,並上報市商務局和物價局。保證了“非典”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了災期蔬菜市場的穩定。
二、實施放心工程,護衛百姓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蔬菜不僅要求吃得飽,而且要吃得放心,針對蔬菜產品污染、安全衛生問題比較突出,近幾年來,公司著力從四個方面抓好蔬菜質量衛生安全。一是建設綠色市場,按照農副產品綠色批發市場標準,促進市場升級改造。二是加強蔬菜檢測,首先建立了蔬菜農藥殘留檢測中心,添置了農殘速測儀、氣相色譜儀、原子螢光光度計及相關輔助設備,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省、市農委舉辦的四次培訓班學習,提高了檢測員的業務水平和檢測準確率。其次,制訂了嚴格的檢測制度,要求每天檢測的蔬菜不少於8個品種,檢測樣本不少於16個。第三,及時上傳檢測結果和處理不合格蔬菜。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別向省、市農委及市商務局上傳了2500多個蔬菜樣品農殘檢測結果,合格率均達到97%以上,對抽檢不合格的品種禁止進場交易,加強輿論、行政和法律監督。三是發展綠色流通。2004年底建立了安慶市龍獅橋綠色蔬菜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了連鎖配送網,對配送蔬菜進行嚴格檢測,對農殘超標蔬菜一律禁止配送上市,引導綠色消費。四是培育綠色基地。已在岳西等地建立高山無公害基地及皖河農場和遠郊建立了水生菜和葉菜類基地近2萬畝。
三、發揮龍頭作用,促進農民增收
按照市場+基地+農戶的模式,推進蔬菜產業化發展。市場是蔬菜價格、信息形成中心,也是蔬菜貨源集散中心。市場與農業部信息中心、全國菜籃子網安徽農網等知名農業網站實現了連結,並做到每天蒐集、整理蔬菜批發市場價格行情及供求信息,及時上傳至全國菜籃子網和省菜籃子網,通過中央七台向全國發布,指導我市蔬菜生產,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合理安排茬口,調整品種結構,適應市場需求,推進蔬菜規模化、區域化、科技化生產;公司利用市場集散地優勢,組織場內販運大戶和農民經紀人遠遠不斷地將本地菜銷售到沿江地區,擴大蔬菜銷售。2005年冬天,皖河農場白菜出現賣難問題,市場蔬菜配送中心還對基地農戶採取保護價補貼收購近5萬公斤,保護了農民種菜積極性,促進了蔬菜生產發展。近幾年來,帶動了安慶市轄一市七縣皖河農場及江南池州、東至、江西彭澤等地35萬畝蔬菜基地發展,近15.5萬農民種菜致富,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批發市場部分超過1200元,占農民年人均總收入的60%以上。較好發揮了蔬菜產業龍頭企業作用。
四、規範企業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近幾年來,公司堅持創新、科學、民主、法治、嚴格的管理方針,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建章立制,強化了企業目標管理、收費管理、成本管理、治安管理、閒置資產管理、維修管理等。二是加強民主管理,健全職代會制度,企業重大決策問題提交職代會討論,如《拆除大廳菜台,擴大批發場地方案》、《市場南二樓改造可行方案》、《企業改制方案》、《末位待崗制》等。公司業務招待費及大型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向職代會報告。充分發揮職工主人翁精神,如公司三屆一次職代會共徵集提案56件,2005年、2006年農曆正月初八工會組織開展有獎“徵集合理化建議活動”,共徵集建議50餘條,促進了企業決策的民主化。三是加強安全管理:①整治治安環境。1999年10月市場成立保全部(經警小隊),2005年11月還從市迎江分局保全公司聘用了四名專業保全人員,最佳化了保全隊伍,充實了保全部力量,並加強了考核和獎懲。2000年下半年市場配合市公安局徹底清除了市場內“菜霸”,使7名不法分子得到繩之以法,針對2006年10月17日市場經營戶陳文杰被傷害案件,配合市公安局迎江分局曙光派出所全力偵破,於2006年12月21日一舉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穩定了市場經營秩序,市場治安形勢大為改觀。②整治安全隱患。如2004年整治了東大棚蔬菜批發經營戶自發搭建的木頭房,市場根據有關消防規定,將破爛不堪的木頭房改造為整齊劃一的小二樓,既消除了火災隱患,又擴大了營業面積,美化了市場環境。2005年上半年整治了市場西邊沿河高壓線路安全隱患,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協調,市供電公司支持,將沿河高壓線路11根電線桿拆除,線路改為鋪設地下電纜。抓住了新河整治契機,爭取政府支持,將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沿河鐵棚改建了站台式大廳,擴大了批發場地,提升了市場形象。市場保全部2001年還協助曙光派出所破獲一起目前安慶市最大的假幣詐欺團伙案。市場廣大經營戶無不稱讚說:“在龍獅橋市場經營感到安全、放心、舒適、溫暖。”
五、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
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動力,重點是推進三項制度改革。2000年4月份改革工資分配製度,推行效益工資與個人收費掛鈎,領導班子和行管人員效益工資與市場整體效益掛鈎。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增加了收費到位率。為強化用工制度改革,2001年推行了末位待崗制,增強了廣大職工的危機感、責任感、緊迫感,完善了《關於加強用工制度管理的暫行規定》、《工資分配暫行辦法》等。在人事制度上,幹部實行聘任制,引進競爭機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2006年底適時招聘季節性收費管理員,充實了旺季收費力量,疏通了用人的進出口通道,為人才的成才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激活了人力資本,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為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行了探索,積累了經驗。
六、圍繞企業效益,加強黨建工作
首先是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①加強思想建設。黨支部制訂年度學習計畫,做到時間、內容、人員、制度“四落實”,認真學習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②加強作風建設。圍繞著黨的作風建設“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嚴格要求自己,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③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公司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能做到在發揚民主的基礎上果斷拍板決策,善於集思廣益,實行正確的集中。④加強團結協作。公司領導班子是堅強、團結、民主、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深得黨員和民眾擁護的領導集體。
其次,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公司黨支部按照幹部“四化”方針,選拔後備幹部,有一個強有力的中青年梯隊幹部隊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第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圍繞著改革和發展,如公司在用工機制方面推行末位待崗制。制訂方案時,不少職工都感到怕末位、怕待崗、怕丟面子,牴觸情緒較大,黨支部一班人向職工講道理,反覆強調:“末位待崗制是從職工長遠利益考慮的,並不是領導要奪職工的飯碗,而是企業必須轉換機制,順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目的是提高效益,搞活企業,只有企業搞好了,職工才有希望。”最後得到職工的理解和支持,職代會通過方案,但在實施過程中仍有個別被待崗職工不理解、不配合,反應過激,將親屬帶到市場滋事,辱罵領導班子成員,甚至動手,面對過激行為,黨支部一班人做到有理有節,始終以耐心說服教育為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規勸當事人平靜下來,回去認真思考和反省,並及時上門開導,和風細雨的談心,該職工及家屬非常懊悔自己的過激行為,並表示理解和支持末位待崗制,從嚴要求自己,爭取早日重返崗位,使這項改革得以順利推進。
第四、推進市場文明創建。把市場文明創建當做樹立市場形象、促進市場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措施著力推進,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和督查小組,制定創建方案、獎懲措施,明確標準,落實責任,著力在輿論宣傳、硬體設施、環境衛生、管理秩序、治安環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區級文明單位”和“區級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
第五、積極開展爭先創優活動。近幾年來,公司黨支部把評優活動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主要以評選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經營管理者、先進工作者為重點,同時開展了評選“文明經營戶”和“百萬市民評市場”活動。職工吳文勝同志,2001年、2002年先後獲得安慶市勞模和安徽省勞模稱號,通過樹立典型,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廣大職工在企業的三個文明建設中建功立業的熱情,有力推進市場的各項工作全面提高。
七、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規模擴張
隨著安慶城市“雙百”規模的推進,為適應新形勢下蔬菜流通產業發展需要,一方面經省發改委和省商務廳批覆立項,對現有市場實施改擴建工程,重點是實施農產品批發市場國債項目和標準化改造項目,加強質量檢測系統、監控系統、電子結算系統、大螢幕電子顯示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以及配送系統、加工冷藏系統建設,目前正在抓緊實施;另一方面,積極尋求戰略投資夥伴進一步做大做強市場,目前正在抓緊選址、落實規劃、土地相關手續,爭取早日竣工,為促進蔬菜產業發展,搞活農產品流通做出新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