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該所以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結合套用基礎研究,推進遺傳育種和現代生物技術、新興技術體系和多種生態養殖模式、水產養殖和水體治理、技術創新擴散和優勢產業布局等相結合,重點開展水產優良品種異育銀鯽、加州鱸、河蟹、革鬍子鯰、白鯽、淡水白鯧、斑點叉尾鮰、羅氏沼蝦、青蝦、克氏原螯蝦、黃顙、黃鱔、細鱗斜頜鯝、美洲鰣、龜鱉、觀賞魚等20多種養殖品種的引進、馴化和選育,池塘高效健康養殖配套技術、湖庫漁業資源增殖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水產養殖結構和養殖模式、水產營養和疫病防治、水生態與環境工程、水產產業規劃設計等學科和領域的技術研究與開發。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安徽省科技攻關、農業財政專項,以及市級重點科技招標項目等各類科研、開發項目近90項,獲各級科研成果和獎勵40項,發表SCI等學術論文和專著200篇(部),主持起草並通過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的省級地方標準29項。
結合科研項目實施、示範和推廣,通過漁(農)民培訓、科技諮詢、產研結合等多種形式,促使套用前景好、市場潛力大的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該所技術覆蓋率占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的50%以上,青蝦、克氏原螯蝦、細鱗斜頜鯝、美洲鰣、異育銀鯽等品種和配套技術,以及疫病和調水生物製劑等套用達75%~85%,為農民增收、漁業增效、豐富市場優質安全蛋白質供給、促進安徽省水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目前,該所正在竭力推進更為廣泛、緊密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