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

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

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是由原先的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淮北市第二中級職業中學(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安徽省淮北師範學校(安徽省示範性職業學校)、淮北市藝術學校(安徽省示範性職業學校)等四所優質公辦中職學校整合而成。淮北市機構編制委員會7月批覆學校成立,為正縣級建制,隸屬於淮北市教育局管理。 是安徽省培養套用型、技能型中等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學校地處淮北市東部新城核心區,位於沱河路以北、新東外環路以西、花山東路以東、太山路以南,毗鄰淮北師範大學濱湖新區、淮北市經濟開發區和華家湖、四季榴園、龍脊山風景區,是淮北市重要的南入口區域。

專業設定

學校現開設數控、機電、電子信息、旅遊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物流、藝術與學前教育等三十餘個專業,專業門類齊全,涉及加工製造、交通運輸、信息技術、旅遊服務、財經服務等8大類別,基本涵蓋了淮北市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及新興產業布局。基於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校將秉持對接產業服務產業的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校企融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培訓高地。

機構設定

學校內設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學生資助中心)、科研處(研發中心)、實訓處、招生就業處、後勤處、綜合治理處、基建財務處9個行政管理機構;下設機電工程系、信息工程與現代服務系、藝術與學前教育系、基礎教育系4個教學機構。

師資力量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定期選派教師到有關企業接受培訓,學習新知識、新工藝和先進的管理方法,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湧現出一大批雙師型教師和教學骨幹。2007年,該校的顧宏老師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新華社每日電訊、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先後以《把“課堂”辦到車間一線》和《顧宏:把車間當作教室的老師》等為題,集中報導了該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以及專業課教師顧宏的模範事跡,向全國推廣該校“把職業教育向企業靠攏,把書包變成工具箱,把教室變成車間”的做法。2008年12月,以淮北工業學校為牽頭單位,組建了淮北機電職業教育集團,建立了崗位與課程、車間與基地、師傅與師資等對接平台,進一步拓寬了校企合作的新途徑。

現有教職工453人,雙師型教師占60%以上,在校生8000餘人,儀器設備總值6000多萬元,圖書19萬多冊,是安徽目前規模最大的公辦中職學校之一,學校綜合辦學實力位居全省同類學校前列。

科研興校

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 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

學校認真貫徹“科研興校”戰略,先後承擔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研究》、《電子專業教學和實訓切實符合企業要求的探索》和《市場需求與職業教育中文化課定位的研究》等多個省、市級科研課題。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學校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科研體系,教、學、研活動成效顯著。學校教師先後編印了《AUTOCAD 2006 工程製圖》(機械工業出版社)、《AUTOCAD VBA二次開發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等多部校本教材。近三年,學校教師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100餘篇, 國家級、省級、市級獲獎論文30餘篇。據統計,僅2005年以來,在全省“三優”評比中,淮北工業學校先後有11人次獲一等獎,13人次獲二等獎,21人次獲三等獎,凸顯了較強的整體教科研實力。為提高在學生的就業率,從每個學生入學開始,學校就幫助學生從性格、能力、專長、價值觀、事業興趣、心理測試等提出人生規劃;就業安置前,悉心傳授學生求職技巧,包括應聘信、面試、服裝、社交儀態、化妝、角色體驗等得到必要的培訓;定期舉辦文明禮儀教育培訓和就業指導培訓,運用典範案例對學生進行就業設計和就業指導。淮北工業學校堅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學校日常的教學、實訓和實習的整個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意識、溝通能力,培養他們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技能展示,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高質量的技能訓練、高水平的技能競賽和雙證教學、訂單式培養。近幾年學生就業率達98%以上,骨幹專業畢業生長年供不應求。

學校榮譽

淮北工業學校改革發展成果豐碩,骨幹和示範作用顯著。2007年學校先後榮獲“淮北市先進星級教代會”和“淮北市第十二屆文明單位”稱號。2008年該校榮獲“全國勞模顧宏領跑團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基地”、“安徽省模範職工之家”、“全省中職學校網站評比一等獎”、“安徽省民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第七屆安徽省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集體獎”、淮北市首批“平安校園”等稱號。2009年,郭佑梅老師榮獲淮北市第五屆“教壇新星”稱號;學校榮獲2009年中國(淮北)煤礦機械博覽會優秀集體獎、全市中國小第三套廣播操比賽高中組冠軍;成功申報淮北市第十三文明單位標兵、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和淮北市2007年至2009年度先進集體。2007年以來,在全省中職學校“三優”(優秀教研論文、精品課和優秀教學課件)評比中,該校有28人次獲獎,其中,一等獎5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4個,獲獎人次和獲獎等次每年都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同類學校前列。在2009年全省第九屆中國小“訊飛杯”電腦製作大賽中,該校學生榮獲“藝術設計”、“電腦動畫”、“網頁製作”三個一等獎。

三位一體

2011年,淮北工業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把學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和職教課程改革作為三大抓手,實施“三位一體”推進工程,使得學校成為服務城市轉型“助推器”。

深化教育改革

新學期以來,該校認真貫徹落實《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畫(2010-2012年)》,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生評價模式。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淮北機電職業教育集團服務我市先進制造業的水平。進一步加強同市、縣(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聯繫,擴大服務範圍,開發與企業的合作項目,提高機電職教集團的輻射功能。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和職業鑑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動教、學、做的統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該校進一步建立健全學生的“雙證”制度,強化“以賽促學”教學理念,加強競賽隊伍的組織、訓練、管理,通過競賽培養和選拔頂尖技能人才。出台優秀學生獎勵辦法,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提高。

教師隊伍建設

該校認真做好 “雙師型”教師培養和認定工作,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學校出台檔案,規定專業課教師每學期不得少於1個月走進企業實踐。同時出台教師技能獎勵辦法,進一步完善教師技能教學大賽制度,積極推進“三優”評比工作,出台教師教科研獎勵辦法。依託顧宏中職機電名師工作室和張曉燕心理健康候選名師工作室,發揮好顧宏、張曉燕等一批首席名師、候選首席名師的示範效應,實施新一輪的名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工程,鍛造淮北工業學校名師隊伍。

校園文化建設

該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中等職業學校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見》精神,制定完善《淮北工業學校輔導員工作職責》,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和量化考核。該校以慶祝建黨90周年和創爭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精心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載體,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依託校園網、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網、校園視台,大力加強校園文化陣地建設。該校出台《淮北工業學校關於開展“養成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引導學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愛心。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德育基地,瞻仰革命聖地,祭掃烈士墓,參觀名勝古蹟;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依託“美心工作坊”,針對學生在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和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行教學、諮詢、輔導和援助,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優勢,“三位一體”,形成合力,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讓學生文明帶動家庭文明,讓家庭文明帶動社會文明,從而促進文明城市的和諧發展。

新校區建設

按照《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2008年—2012年分類創建計畫》要求,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全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加大投入,切實提高學校生均校舍面積、實訓設施設備值、圖書冊數、計算機配備生機比、實習設備利用率等,力求辦學條件基本符合申報條件。紮實推進新校區建設的前期各項規劃工作,推動新校區儘快開工建設。積極需求政策支持,紮實做好省、市“三重”項目建設和管理,確保進度和質量,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為創建工作夯實基礎。日前,該校校長李軍親自赴廣東、廣西、山東、江蘇等地招商引資,並盛情邀請各大企業來校考察訪問,在淮北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生產車間,在淮北投資興業。截至2014年9月1日,已與多家大型企業初步達成合作協定。

未來規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09年,6000畝教育園區建設規劃已獲淮北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規委會通過,其中占地面積300畝的工業學校新校區建設和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已經納入我市“雙百工程”建設規劃。剛剛閉幕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已將推進工業學校新校區建設納入2010年我市教育重點工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淮北工業學校正在搶抓安徽建設職教大省的發展機遇,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爭創全國千所示範性中職學校,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地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業精神和適應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為建設更具實力、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諧的新淮北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為安徽建設職教大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