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

安徽省池州市

池州,安徽省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北與安慶市隔江相望,南接 黃山市,西南與江西省九江市為鄰,東和東北分別與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接壤;介於東經116°38′至108°05′,北緯29°33′至30°51′之間;屬暖濕性亞熱帶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8399平方公里,轄1區3縣,戶籍人口162.4萬(2016年末)。 西漢時區境大部初屬鄣郡;漢武帝元封二年改鄣郡為丹陽郡。東漢至三國時,池州屬吳國丹陽郡地。1949年,池州專區成立,隸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至1988年,兩次撤銷、復設池州地區,隸屬安徽省。2000年,撤地建市。 池州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也是安徽省“兩山一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核心區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所在地。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2017年池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0397元,同比名義增長率12.5%。

歷史沿革

夏商王朝時期,區內政區設定無考。周朝按山川物產分天下為九州,池州屬揚州之域。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兩級政區制,區境大部屬揚州之鄣郡,西南境屬九江郡之鄱陽縣。

西漢時,區境大部初屬鄣郡。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今貴池市、青陽縣、石埭縣以及東至縣的大部地區均屬丹陽郡。區境西南部——今東至縣——部分,屬豫鄣郡鄱陽縣地。

東漢至三國時,池州屬吳國丹陽郡地。丹陽郡屬揚州。

西晉、東晉,池州屬揚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屬江州,池州屬江州豫章郡地。

南朝(宋),先屬揚州宣城太守之域,後屬宣城郡、淮南郡地。

南齊,屬南豫州宣城郡地。

梁,屬揚州宣城郡、南陵郡地。

陳,屬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隋,隋開皇三年(583)罷郡,以州統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復改州為郡,以郡統縣。隋代,池州先後屬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貞觀元年(627)撤,領地還隸宣州,池州屬宣州之地。唐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原池州地稱秋浦郡。《通典》“秋浦郡”註:“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劉世珩《貴池縣沿革表》:“池州為秋浦郡,實唐天寶年間之稱”。唐永泰元年(765)復立池州,隸屬宣州觀察使,州治從石城遷至魚貴口(今池州專署駐地)。唐元和年間(806—820),改池州為池陽郡。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劉世珩《貴池縣沿革表》:“池州為池陽郡,宋《輿地廣記》、《太平寰宇記》皆言因唐之舊,不言始於唐何年”,“池陽郡名,必立於永泰、元和之間也。”

五代十國,池州之地先屬楊吳,後屬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改池州為康化軍。

宋,置池州池陽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陽郡,領縣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陽郡屬 江南東路,紹興初年屬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為池州路,先後隸屬江淮行中書省、江浙行中書省。

明,池州先後為九華府、華陽府、池州府,直隸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國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屬縣劃入蕪湖道。民國17年廢蕪湖道,各縣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1932)至38年,設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貴池縣,直隸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專區成立,隸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專署駐貴池縣。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銷池州專區,轄區各縣分別劃入安慶專區、徽州專區、蕪湖專區。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復設池州專區,直屬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銷池州專區,轄區各縣併入安慶專區、宣城專區、徽州專區。

1988年8月,復設池州地區,隸屬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轄貴池區、東至縣、青陽縣、石台縣、九華山風景區和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行政區劃

至2012年,池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 貴池區)、3個縣( 東至縣、 石台縣、 青陽縣)。此外,池州市還設立以下管理區: 九華山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池州經濟開發區、池州火車站站前區、池州江南產業集中區

區劃面積(km²政府駐地郵政編碼街道居委會村委會
池州市8391.73貴池區2471001136987588
貴池區2534.23池陽街道247100119 53159
東至縣3256.90堯渡鎮247200 12317234
石台縣1406.92仁里鎮245100 62579
青陽縣1203.69蓉城鎮242800 9412116
註:青陽縣數字包含九華山風景區所轄九華鎮及九華鄉。
區劃下轄地區方言

貴池區

池陽街道、 秋浦街道、 江口街道、 里山街道、 馬衙街道、 墩上街道、 梅龍街道、 秋江街道、 杏花村街道、 清風街道、 清溪街道、 牛頭山鎮、 梅街鎮、 殷匯鎮、 涓橋鎮、 烏沙鎮、 唐田鎮、 梅村鎮、 牌樓鎮、 棠溪鎮、 池州站前區、池州經濟開發區

江淮官話洪巢片、贛語懷岳片

東至縣

堯渡鎮、 東流鎮、 大渡口鎮、 勝利鎮、 張溪鎮、 洋湖鎮、 葛公鎮、 香隅鎮、 官港鎮、 昭潭鎮、 龍泉鎮、 泥溪鎮、 花園鄉、 木塔鄉、 青山鄉、香隅化工園區、 大渡口經濟開發區、 東流經濟開發區、東至 站前區、東至政務新區、東至 城南新區、 勝利工業園區、 龍泉工業園區、梅城工業園區、 東至經濟開發區

東至方言

石台縣

仁里鎮、 七都鎮、 仙寓鎮、 丁香鎮、 小河鎮、 橫渡鎮、 大演鄉、 磯灘鄉、石台縣開發區

吳語宣州片石陵小片

青陽縣

蓉城鎮、 楊田鎮、 廟前鎮、 朱備鎮、 木鎮鎮、 新河鎮、 陵陽鎮、 丁橋鎮、 杜村鄉、 喬木鄉、 酉華鄉、青陽縣開發區

江淮官話洪巢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池州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地處東經116°38′至108°05′,北緯29°33′至30°51′。東接銅陵,南鄰黃山,北與安慶隔江相望,西望廬山,與江西九江、景德鎮、上饒市毗鄰。

地貌概括

池州東南部以九華山、牯牛降為主體構成南部山區骨架,是皖南山區的組成部分,中部為崗沖相間的丘陵區,西北部沿江地帶為洲圩區,地勢低平,河湖交錯。

池州大地構造上位於揚子地台東北部,根據地層、構造、岩漿活動的差異,可分別歸屬於三個次級構造單元,即東至縣南部為江南台隆;貴池區和青陽縣以北為下揚子台坳;中部為皖南浙台坳。在地殼運動影響下形成一系列褶皺與斷裂,地層發育齊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池州市內印支期、燕山期岩漿活動強烈,導致一系列基底斷裂發生,頻繁的岩漿侵入活動,形成了以構造岩漿岩帶為主幹的成岩成礦系列。

氣候概括

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暖濕性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無霜期220天,最長286天。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池州市域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階梯分布, 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長江流經池州145km,岸線長162km,上起江西省 彭澤縣接壤的東至縣牛磯,下訖 銅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內有三大水系十條河流,長江水系有 堯渡河、 黃湓河、 秋浦河、 白洋河、大通河、 九華河;青弋江水系有 清溪河、陵陽河、 喇叭河;鄱陽湖水系有龍泉河。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條河流,河長618km,其中秋浦河為境內流域中最長的一條河,流域面積3019平方公里,河長149km。池州市地表水資源豐富,池州市水資源總量為103.05億立方米,占安徽省水資源總量的11%,人均水資源量7506.60立方米,分別是安徽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

礦產資源

至2008年,池州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種類多。已發現礦種有40多種,有探明儲量的礦產32種。礦山有300多處。主要礦種有鉛、鋅、銅、錳、銀、金、 硫鐵、鉬、鎢、石灰石、 白雲石、 方解石、花崗岩等。

生物資源

池州地處亞熱濕潤氣候,亞熱帶典型植物群落類型在這裡都很齊全,且生長發育得很好,是常綠闊葉林向落葉林過渡地帶,常綠樹與落葉樹混生,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等,還有一些栽培的亞熱帶 經濟林木。池州市境內有高等 種子植物153科676屬1557種(含種及其以下等級,其中野生1430種,栽培127種),其中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有26種。

截止到2005年,池州市有林地面積達681.9萬畝, 活立木蓄積量達2163萬立方米,竹林42萬畝,蓄積量10942萬株,森林覆蓋率5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446.1萬畝,經濟林9.3萬畝,薪炭林1.7萬畝,防護林193.3萬畝,特種用途林31.5萬畝。杉類面積143萬畝,蓄積704萬立方米;松類面積143萬畝,蓄積591萬立方米;闊葉類面積343萬畝,蓄積830萬立方米。池州市區劃界定國家公益林160萬畝,並列入 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建立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 牯牛降、升金湖),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貴池 老山和十八索),縣級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110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8%, 九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東至 天台山省級森林公園2處,面積5萬畝。

池州是安徽重點林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安徽省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區。境內有水生、 陸生脊椎動物556種,占安徽省種類的88%,其中獸類83種,鳥類285種。兩棲爬行類78種,魚類11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9種,占安徽省的77%。

土地資源

池州市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中的8個一級類型都有,46個二級類型中該市有40個,土地資源總面積839173.00公頃,其中農用地729148.00公頃,建設用地53378.00公頃,未利用地56647.00公頃。

人口概括

至2010年11月,池州市常住人口140251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38946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049人。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3.01下降101.41。在池州市的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228951人,占16.32%;15-64歲人口1032955人,占73.65%;65歲及以上人口140612人,占10.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46的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5.1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個百分點。2013年池州市總人口162萬。

政治概括

池州市主要領導(截至2013年)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陳強

市長

趙馨群

常務副市長張夏林
副市長嚴琛,金鑫,劉禮生,桂林,夏吉苗,張國安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士寬

市人大副主任

劉國慶

副主任

董宏業, 朱燕雲, 汪方應, 張瑞中

秘書長

王連旺

參考資料來源

交通概括

公路發展

國道G318、高速 G3、高速G50以及S325、S222、S321、S327、S103、S219、S229、S221等國省幹線貫穿境內,

至2013年,池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國省道幹線為主骨架,以縣鄉公路為經絡的公路網路。相繼建成了京台高速、滬渝高速、安東高速、濟廣高速池州段,實現了與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以及武漢都市圈、鄱陽湖經濟圈、合肥經濟圈等主要城市高速聯網。

鐵路發展

鐵道線路: 寧安客運專線、 銅九鐵路

銅九鐵路已開通。 寧安客運專線全長257公里,投資估算257億元,其線路始於南京南站,向西經 板橋、 江寧區進入 馬鞍山市,再經 當塗縣進入蕪湖,由蕪湖樞紐引出,沿長江南岸經過銅陵市、池州市,跨長江後止於安慶市。全線設11個車站,分別為南京南、江寧西、馬鞍山東、當塗東、蕪湖、弋江、繁昌西、銅陵、池州和安慶,預留鐘鳴北、晏塘兩個車站。

航空發展

池州九華山機場位於池州市貴池區 梅龍鎮,距池州市區、銅陵市區、九華山風景區 柯村基地均約為20公里,北距長江約3公里。池州九華山機場為國家“十一五”期間規劃新建的 民用機場建設項目,總投資為6.09億元,占地3200畝,飛行區規劃等級為4C,現已建成,2013年7月29日已通航,現已開闢至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廈門航線,池州周邊分別還有合肥、 安慶、黃山、南京民航機場。

航運發展

至2013年,池州市水運主要由長江和“六河一湖”(青通河、七星河、九華河、秋浦河、白陽河、堯渡河、升金湖)。長江流經池州境內160公里,航道達國家一級。池州港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岸線長24.5公里,現有3000噸級泊位17個,5000噸級泊位11個。池州港泥洲港區常年可停靠5000噸級船舶,年設計綜合通過能力461萬噸。池州港是800里皖江外籍遊輪、國內大型遊輪進入“兩山一湖”地區的定點停靠碼頭。

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2013年,池州市生產總值465億元,增長11%;財政收入83.58億元,增長16.6%;固定資產投資457億元,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5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8944元,增長12%。

2014年,池州市全市生產總值500億元,增長9.2%左右;財政收入92億元,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2億元,增長13.5%;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

第一產業

2012年池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5.4千公頃,比上年擴大1.3千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98.5千公頃,擴大0.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0.1千公頃,減少0.2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6.9千公頃,擴大0.6千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4.9千公頃,擴大0.3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65.8萬噸,比上年增長5.2%。油料產量9.5萬噸,增長5.2%。棉花產量3.1萬噸,增長1%。茶葉產量0.6萬噸,增長9.6%。

第二產業

2012年末池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74戶,比上年淨增8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分輕重工業看,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5.7%和19.2%,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9.7:80.3變化為21.1:78.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5.2%,集體企業下降43.9%,股份制企業增長1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2.4%,其他企業增長17%。

池州市區開發區一覽

名稱

成立時間

地理位置

級別

主導產業

規劃

所含園區

安徽省江南產業集中區

2010年

貴池區梅龍鎮

國家級示範區

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

規劃面積21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37平方公里。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2年

貴池區清溪大道

國家級

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材料

全區總體規劃控制面積115平方公里,分為東部園區和西部拓展區兩部分。

金安生態工業園,臨港工業園

池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0年4月

貴池區清溪大道

省級

機械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

高新區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

安徽貴池工業園區

安徽貴池前江工業園區

2010年8月

貴池區牛頭山鎮

省級

新材料循環型產業

園區規劃面積24.3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6.7平方公里

前江工業集中區

第三產業

2012年池州固定資產投資374.7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其中,城鎮投資201.3億元,增長32.9%;農村投資81.2億元,增長34.2%。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及信息化產業技術改造投資110.9億元,增長46.2%。2012年池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6.4億元,增長16.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9億元,增長15.4%。2012年池州進出口總額3446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4%。

2012年池州接待國內外遊客338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6%,其中入境遊客58.5萬人次,增長33.8%。旅遊總收入338億元,比上年增長41%。年末池州市共有A級景區28個,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7個,安徽省星級農家樂142個,旅遊鄉鎮22個。池州市共有旅遊星級飯店32家,旅行社78家,國家級導遊1508人。

教育概括

2010年,池州池州市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68%,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達98.08%,均高於安徽省平均水平。池州池州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班)率達到60%,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達92.1%,三分之一的鄉鎮所在地設有中心幼稚園。市直幼稚園和貴池區幼稚園被評為省一類一級幼稚園。池州池州市“三殘”兒童入學率達到81%。市特教學校硬體建設與教學質量位居安徽省前列。池州池州市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6.7%,位居安徽省第三。

截至2013年,池州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數23634人,其中成人在校學生數261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數29246人。普通中學106所,在校學生數88138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數39368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04.2%;國中在校學生數48770人,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7%。國小315所,在校學生數90610人,國小入學率100%。

池州市境內省級示範中學: 池州市第一中學、 池州市第六中學、 池州市第八中學、 東至縣第二中學、 東至縣第三中學、 青陽中學、 石台中學。

池州高等院校一覽
學校名稱創辦時間主管單位學校類型備註

池州學院

1977年

安徽省教育廳

綜合性

公立二本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1969年

安徽省教育廳

工科

公立大專

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原安徽人口職業學院)

1926年

安徽省教育廳

衛生類

公立高職

池州廣播電視大學

1997年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局

管理類

公立大學

社會發展

科技概括

2013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家,年末池州市高新技術企業達52家。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6個、省級重點新產品5個,池州市高新技術產品達150個,省級重點新產品達35個。新增省級技術研發機構10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孵化器1個。安徽皖江國家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示範區啟動建設,3個項目獲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1個項目獲批國家星火計畫。池州高新區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創新型園區稱號,池州高新區科技孵化器被認定為省級科技孵化器。東至縣和青陽縣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衛生概括

截至2012年底,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82所,其中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1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3所,二級甲等中醫院1所,合格中醫院3所,中心衛生院17所,鄉鎮衛生院76所;民營醫院共9所,其中綜合性醫院7所,專科醫院2所。池州市共有病床3614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床位2.33張,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22人,基本滿足池州市人民民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體育概括

2013年,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綠色運動健身大會、中國池州健身健美大獎賽、“九華山杯”安徽池州國際鐵人三項賽、第五屆全國荷球錦標賽,中國毽球公開賽,中國跳繩公開賽等重大賽事。開展全民健身主題系列活動,全年參加健身活動人數達7萬人次。

旅遊發展

截止2014年4月,池州共有A級景區28家,其中5A級1家,4A級9家,3A級7家,2A級11家。

池州境內以九華山為中心,分布著大小旅遊區300多個,其中有4處國家級旅遊品牌:國家重點 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 旅遊區、國際性佛教道場、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九華山;被譽為華東“動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牯牛降;被譽為“ 中國鶴湖”的國家級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 升金湖;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子岩。還有首批4個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以及平天湖國家級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和 杏花村等人文景觀,是理想的休閒勝地。

  • 主要景點

九華山: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九華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廟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方圓100公里內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體由花崗石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至今保留著乾隆御賜筆金匾“東南第一山”。

牯牛降:國家4A級風景區。池州境內被稱為“華東動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素有“第二黃山”之稱。

大王洞 國家4A級風景區。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樓鎮,規模宏大,其洞內常年恆溫,適宜夏季避暑。

九華天池:國家4A級風景區。九華天池位於池州市馬衙境內,景觀奇特,被譽為江南的“阿里山”。

九子岩:國家4A級風景區。九子岩景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部位,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打景區。九子岩景區山嶽風光優美,其雄可敵黃山、其險可比華山、其秀可望黃山。

杏花村:國家4A級風景區。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 杜牧春遊池州杏花村,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怪潭:國家4A級風景區。怪潭景區以漂流、古釣台、三埭石、怪潭、水上樂園而得名,周邊山清水秀,環境清幽,山水相依。怪潭漂流全程約4公里,有衝浪滑道兩處,激流險灘五道,水繞山轉,山貫水行。

齊山 —平天湖:國家4A級風景區。由齊山風景名勝區、平天湖景區、平天湖南部濕地公園三大景區組成,集山、水、濕地於一體,以“奇山奇水、奇崖奇石、奇洞奇俠”而著稱。

九天仙寓:國家4A級風景區。九天仙寓景區地處東至、石台、祁門三縣交界處,最高峰海拔1376米,座落在東至縣境內。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曾出現過“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仙寓山既有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態環境,更有古老濃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仙人居住的地方”。

魚龍洞:國家4A級風景區。魚龍洞坐落於 石台縣東部六都鄉魚龍村境內,洞口如張開的鱷魚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終年不涸。該洞全長5000餘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貫穿始終,初極窄,復開闊,氣勢磅礴,宏偉觀。

蓮峰雲海:國家4A級風景區。蓮峰雲海景區坐落在九華山蓮花峰,它位於九華山後山是九華山脈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雲霧繚繞,景色壯觀而得名。又由於蓮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寶中的筆架,所以又稱“筆架山”。

南溪古寨:南溪古寨位於安徽省東至縣花園裡鄉南溪村境內的一個深山峽谷。大山深處生活著800多戶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後裔,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南溪古寨長期保持著相對封閉的與世隔絕狀態,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狀態。

秋浦河:美麗的秋浦河被譽為“流淌著詩的河”。詩仙李白於唐天寶八載至上元二年(749-761)間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麗的詩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優美的《 秋浦歌十七首》已成為秋浦仙境之魂。

蓬萊仙洞:蓬萊仙洞坐落於安徽池州市石台縣 貢溪鄉 杜村境內,全長3000餘米,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造型奇特,曲折迴環,氣勢恢宏,佳景遍布。

升金湖:被譽為“中國鶴湖”的亞洲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鏡。升金湖中水禽資源尤為突出,有禽鳥103種,是中國主要的鶴類越冬地之一,亦有“中國鶴湖”之稱。

環境治理

2018年4月4日,安徽省環保廳制訂了《安徽省皖江固體廢物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督查工作方案》,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督查工作。該廳成立4個督查組,各由一位廳領導帶隊,對池州等5市組織開展固體廢物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督查。4月5日至8日為首次現場督查,清明期間全部進駐。

文化領域

詩詞文化

“相逢橋上無非客,行盡江南都是詩”(薩都剌《重過九華山》),池州素有“千載詩人地”的美譽。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五游秋浦,寫下了數十首讚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詩篇;晚唐詩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時寫下的《清明》詩,被後人稱作千古絕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聲中外;陶淵明、白居易、蘇軾、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飛、朱熹、陸游、李清照等許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間,留下了數千首詩作。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就是梁昭明太子蕭統奉命召集翰林學士,在池編輯並刻版印刷的。

宗教文化

以地藏精神為核心的九華山佛教文化個性突出,地域性強。作為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既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又是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地藏信仰是九華山佛文化形成之源,“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信仰從古印度傳到中國,從佛經中菩薩到真人金地藏,在九華山這塊淨土上弘揚,最終形成了理念高尚、個性突出和系統完整的九華山佛教文化。

曲藝文化

池州是中國儺戲之鄉,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池州儺戲、“徽池雅調”青陽腔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為“中國戲曲的百科全書” 石台目連戲和黃梅戲姐妹腔的文南詞名列省級文化遺產。池州還是安徽地方戲曲黃梅戲的重要流行區,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民俗文化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獨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交融匯聚,形成了池州風格迥異的民俗文化。東至花燈、九華山廟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池羅城民歌、石台唱曲、平安草龍燈、雞公調、福主廟會、酉華唱經鑼鼓列入省級文化遺產。

友好城市

城市國家締結時間
求禮郡韓國2003年
奧本市澳大利亞2006年3月29日
斯文永阿市瑞典2008年9月
弗洛倫西奧巴萊拉市阿根廷2009年9月

著名人物

杜荀鶴金喬覺費冠卿李芃黃觀
周馥許世英張喬姚依林梁紅玉
杜子建大左許歷農   

城市榮譽

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池州是革命老區,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池州軍分區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全市黨政軍民按照創建雙擁模範城(縣)要求,緊緊圍繞國防和經濟建設,建立健全雙擁組織機構,強化雙擁意識和國防觀念,豐富雙擁工作內涵,創新富有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的雙擁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機制、新載體,雙擁工作特色鮮明、重點突出、成效顯著,雙擁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全市呈現“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局面,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駐池部隊的現代化建設。

2003年,池州市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這是撤地建市以來我市榮獲的第一張國家級名片;2007年,順利實現了全國雙擁模範城“兩連冠”。

中國第一個生態經濟示範區

1988年池州地區復建以來,地委、行署根據區情特點,在對國內外發展戰略深入研究、池州地區發展出路不斷探索的基礎上,超前定位“以青山清水為本、走生態經濟之路”的發展方針,把建設生態經濟示範區作為發展方向上的高起點定位、發展方式上的戰略性轉變、發展時空上的跨世紀工程來著力實施。1996年12月,池州被國家環保局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試點地區; 1999年1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准為中國第一也是唯一的國家級生態經濟示範區。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池州市情的最大特點是生態環境好、旅遊資源豐富、境內處處山青水秀。“十一五”以來,我市按照“加快建設以九華山為龍頭、主城區為中心、各縣區為支撐的大旅遊格局”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大九華、大旅遊、大產業”發展戰略,加快以九華山為龍頭的旅遊開發。2006年10月,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獲高分通過,2007年初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命名。

國家級園林城市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提升生活質量、打造宜居城市的現實要求。為充分彰顯池州“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特色風貌,塑造池州“一城山水滿城詩”的城市意境,促進池州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市啟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於2010年2月4日正式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池州市是安徽省1996年公布的第二批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現任領導

副市長:郭浩

秘書長:吳慶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