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英文: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位於安徽蕪湖,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機械行業骨幹職業院校、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首批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 學院始建於1935年,前身為蕪湖私立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是安徽省最早舉辦職業教育的學校。2003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蕪湖機械學校獨立升格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17年1月,學校有校內實踐基地(室)148個,儀器設備總值1.203億元;設有10個教學單位,開設45個專業;有專兼職教師549人,各類在校學生近1000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35年9月,安徽私立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正式成立(天主教會學校,簡稱內思高工)。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951年春,蕪湖市立高級職業學校工科併入私立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在原址成立皖南區蕪湖工業學校 。 隸屬於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

大學北門 大學北門

1955年10月, 蕪湖工業學校更名為蕪湖電力學校,屬省工業廳領導

1958年,機械製造專業遷往合肥,組建安徽工學院,現併入合肥工業大學

1959年,蕪湖電力學校改名為蕪湖電機製造學校。

1962年,更名為一機部蕪湖電機製造學校(簡稱蕪湖電校)。屬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

1972年9月,更名為蕪湖機械學校。改屬安徽省機械廳領導。  

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為安徽機電學院(現更名為安徽工程大學)。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1986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址恢復蕪湖機械學 校,歸省機械廳領導。

2003年6月18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蕪湖機械學校獨立升格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隸屬省教育廳領導。

2005年,位於蕪湖市高教園區緯七路,占地520餘畝的學院南校區落成。

2008年,在國家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同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重點培育高等職業院校。

2009年,學院成為首批安徽省示範高等職業院校。

2010年,被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等四部門聯合授予全國機械行業骨幹職業院校,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稱號。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2013年,通過教育部、財政部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項目驗收,成為首批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1月,學校設有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經貿管理系、汽車工程系、數控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公共基礎教學部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0個教學單位,開設45個專業。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學制
數控工程系 數控技術 3
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 3
工業設計 3
工業工程技術 3
電氣工程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 3
電氣自動化技術 3
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 3
工業機器人技術 3
套用電子技術 3
電子工藝與管理 3
汽車工程系 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3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3
汽車電子技術 3
汽車行銷與服務 3
經貿管理系會計 3
物流管理 3
市場行銷 3
連鎖經營管理 3
電子商務 3
移動商務 3
機械工程系 機械設計與製造 3
機械設計與製造(國際合作班) 3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3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3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 3
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 3
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 3
模具設計與製造 3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3
信息工程系 計算機套用技術 3
計算機網路技術 3
軟體技術 3
物聯網套用技術 3
通信技術 3
建築動畫與模型製作 3
動漫製作技術 3
人文系人力資源管理3
旅遊管理3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月,學校有專兼職教師549人,其中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90%,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1名,省級教學團隊11個,省級教學名師6名,省級專業帶頭人11名。  

安徽省高校教學名師:魏平、張國政、湯德榮 、張濤   、王愛國   、武昌俊  

皖江學者:王小平  

安徽省級教學團隊: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教學團隊(元四華)、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馬進中)、套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武昌駿)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曾勁松)、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教學團隊(魏平)   等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1月,學校有國家骨幹建設專業3個,全國機械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專業2個,安徽省級示範專業5個,安徽省級特色專業8個,安徽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安徽省級教改示範專業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安徽省級實驗實訓中心6個,安徽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5個,安徽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全國高職高專創新發明教育基地和安徽省AA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各1個;安徽省級精品課程6門。  

國家骨幹建設專業:機械設計與製造、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數控技術

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專業:套用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安徽省級教改示範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

安徽省級示範專業:機械設計與製造、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套用電子技術

安徽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汽車電子技術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校企合作模具設計與製造、市場行銷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工業設計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數控技術  

安徽省級特色專業: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數控技術、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   、物流管理、電氣自動化  

國家級實訓基地:數控實訓基地

安徽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數控技術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安徽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模具實訓中心、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實訓中心、數控設備裝調維修與改造實驗實訓中心   、檢測實訓中心

安徽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機電類卓越技能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安徽省級開放性實驗實訓基地:焊接開放性實訓基地

安徽省校企合作示範基地:集瑞聯合重工校外實習就業基地  

安徽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省AA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科技園:蕪湖市弋江機電科技園

安徽省級精品課程:數控工具機故障診斷與維修(王曉峰)、工藝裝備三維設計與製造(徐春林)、電機維修技術實訓(武昌駿)、焊接質量控制與檢驗(顧偉、王小平)、模具製造技術(楊善義)、機械設計與套用(楊善義)  

•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高職汽檢專業“工學結合-技能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技術—汽車維修與故障排除項目訓練方法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汽車檢測與維修項目比賽訓練方法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基於工學結合,自主開發軟硬體教學資源體系,培養汽修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資料來源: 

• 教學成績

2015年,學校在汽車檢測與維修等9個賽項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成功承辦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業機器人技術套用等5個賽項,榮獲一等獎1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8項。  

合作交流

• 國內交流

體育館 體育館

截至2017年1月,學校與安徽江城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廠;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25個;擁有安徽省唯一的教育部-中興通訊ICT行業創新基地;與蕪湖市弋江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安徽省首個高職院校大學科技園──弋江機電科技園。  

• 國際交流

截至2017年1月,學校與德國、美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知名院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師資培養和學術科研交流,與加拿大聖勞倫斯學院開展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學生。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安徽省級文化傳承創新基地3個。  

安徽省級文化傳承創新基地:蕪湖鐵畫文化傳承創新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1月,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省(市)、院級教研、科研項目和橫向課題200多項,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4項。  

2015年,學校獲批安徽省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首次獲批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項。立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1項;立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4項、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6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蕪湖市科技計畫項目2項。立項院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5項,自然科學研究項目8項,青年教師發展支持計畫教科研項目58項。教職工全年發表論文153篇。  

2016年院級重點科研項目立項
項目類別項目名稱負責人
自然科學研究非正交多軸數控工具機自適應後置處理的研究徐春林
自然科學研究微型減速器機械效率影響因素研究王亞芹
自然科學研究基於物聯網技術的電動汽車充電申請預約算法的研究與實現王飛
自然科學研究車輛冷卻風扇噪聲分析與研究俞陸新
自然科學研究一種新型重型U型鋼板樁冷彎工藝設計潘露
自然科學研究顏色法尿液成份檢測技術研究趙光藝
自然科學研究統計預測算法的研究及其在高校師資規劃的套用王韋霞
自然科學研究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技術及制動能量回收試驗台研究設計王雲霞
自然科學研究基於物聯網的太陽能路燈控制器的研究王國義
自然科學研究多場景Vanet廣播路由研究袁學松
自然科學研究基於PROFIBUS現場匯流排的智慧型電梯式立體車庫控制系統研究白金
自然科學研究無線網路化控制系統的濾波器研究馬運強
自然科學研究電力電子數字控制系統中高精度數字PWM研究楊浩
自然科學研究汽車線控制動系統關鍵技術與控制算法研究王波
自然科學研究智慧型手機在太陽能汽車空調系統的套用姜能惠
自然科學研究協同設計環境下典型零件特徵庫系統的開發與研究方慧敏
自然科學研究虛擬軸快速成型設備的結構最佳化設計與研究李慶
自然科學研究基於遠程控制停車場管理系統的設計與研究湯德榮
自然科學研究水下航行器用新型內置-表貼式異向旋轉永磁電機的設計與分析王亮
自然科學研究小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研究和設計劉瑞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藏文獻58萬餘冊,其中紙質文獻30萬餘冊,電子圖書28萬冊,另有電子期刊供讀者閱覽,形成以機械工程、電工電子、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英語、經濟、管理等學科專業為重點的館藏文獻體系。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 校徽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一、校徽的顏色採用代表文明、奮進、激情的紅色,以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名中"機電”二字首字母作為造型元素,用抽象的圖像語言描述了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院校;

二、緊緊相連的簡約字母,蘊涵著團結合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學院精神;它的字形呈現開放姿態,昭示著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放式辦學、跨越式發展的時代特徵;

三、圖中1935勾勒歲月流轉的痕跡,表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外線採用富有層次的雙線環繞,象徵著全院上下精誠團結,奮發向上。  

• 校慶標識

校慶標識 校慶標識

1、本方案以數字80為主要設計元素,代表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校80周年來所走過的輝煌歷程;

2、整體恰似飛舞的彩帶,象徵著吉祥如意,突出80周年盛典喜慶、歡樂的氛圍;

3、右側融入了抽象的齒輪元素,體現學院機電類和工科教育為主的辦學特色;

4、圖形左側好像一條昂首騰飛的祥龍,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彰顯學院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和開拓創新的嶄新形象。  

文化傳統

• 校訓

修德、練技、立業、報國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修德——修養品行,彰顯美德。

練技——獲取知識,增長本領。

立業——建功立業,崇文尚禮。

報國——精忠報國,鞠躬盡瘁。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侯大寅
黨委書記張光勝
黨委委員、副院長姜繩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吳紅
黨委副書記劉藝
副院長徐春林

(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