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

5、具有暖通空調工程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管理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科學試驗、分析研究與解決本專業一般工程問題的能力; 10、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初步的技術創新能力;

學院簡介

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是安徽建築工業學院以環境類及相關專業為主的教學院系。目前設有5個本科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1個碩士學位點:市政工程。

學院發展

1984年,在原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分校城市建設系設定給水排水工程專業;1996年,學校進行系部調整,成立環境工程與電子系;1999年,設定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2000年設定環境工程專業;2001年,成立環境工程系;2002年設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06年8月,在環境工程系基礎上成立環境工程學院;2009年3月4日,更名為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

師資力量

目前在校學生1500餘人,教職工近60人。現有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近70%,博士及在讀博士16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0人。專業建設成效顯著。專業辦學條件滿足教學要求,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漸趨合理;校內實驗室除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外,還能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場所;建立了近20個校外實習基地;院資料室能夠為學生提供圖書、電子教學資料及工程實例資料。2007年,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通過建設部專業教育評估。

系所設定

學院設有市政工程系、環境工程系、建築環境與熱能工程系和資源科學系;2個研究所:市政與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具有國家環境工程乙級設計資質)、環境監測研究所。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中心為學院重點建設的實驗中心,有3個設備先進、具有穩定研究方向的研究室,8個實驗室,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總價值約600多萬元。

科研成果

在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環境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學科形成了若干具有穩定研究方向的學術團隊。我院教師先後參加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攻關項目多項,獲得建設部科技計畫項目1項,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1項,安徽省“十五”科技攻關項目2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1項,安徽省教育廳重點科技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項目12項,安徽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安徽省建設廳項目多項,並於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積極開展對外聯繫與合作,特別是密切結合淮河、巢湖和長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開展科學研究和對外服務,先後承擔了50餘項橫向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得科研成果和科研獎勵共30餘項,其中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學生管理

學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積極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課堂、進宿舍、進網路,使我院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高。學生活動豐富多彩,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環保協會、莘源文藝社結合我院的學科專業特點,開展相關活動和校際交流。

辦學理念

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堅持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依託城市建設、水工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把我院的學科專業建設成特色鮮明、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專業。歡迎社會各界與我院交流合作,誠邀優秀人才來我院工作。

專業培養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安徽省最早創辦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院校。1992年學校申請創辦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大專)並獲得批准,同年開始首屆招生。該專業創辦以來,學校非常重視該專業的建設,隨著辦學條件全面改善,1999年,經過調研和論證,學校申請創辦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本科)專業並獲得批准,2000年開始招生。原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大專)專業同時停止招生。2000年以後,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我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改革的進展,我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進行了全面改革,專業辦學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吸收了我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改革成果,注重面向地方經濟建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精神,具備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室內環境及暖通空調、建築給排水和燃氣供應等公共設施系統、建築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及建築自動化系統的方案制定的能力,並具有初步的套用、研究與開發能力,能在設計、研究、安裝、物業管理及工業企業等單位從事技術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築物理環境和環境控制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應掌握該工程領域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應具有較強的工程設計能力和保護環境,構建綠色建築的意識,能夠勝任建築物內供熱、通風、空氣調節、室內給排水、室內燃氣輸配系統的設計和建築設備智慧型控制系統的開發、施工管理工作以及製冷與空調設備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比較系統的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建築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空調工程、燃氣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3、具有初步的科學實驗、文獻檢索與信息處理、技術經濟分析方面的知識
4、具有熟練正確的製圖能力;
5、具有暖通空調工程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管理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科學試驗、分析研究與解決本專業一般工程問題的能力;
7、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技術和操作能力;
8、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適應科技發展的應變能力;
9、具有初步的技術經濟分析與生產組織管理能力;
10、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初步的技術創新能力;
11、具有較強的外語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譯、寫作能力。
主幹學科
土木工程、工程熱物理
主要課程
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建築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空調工程、燃氣工程。
主要實踐環節
金工實習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實驗、計算機操作訓練、預算大作業、暖通空調課程設計、鍋爐與鍋爐房工藝課程設計、空調用製冷技術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