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拉

安得拉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由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所組成,它以前屬馬德拉斯的一部分。位於孟加拉灣西岸,東北邊同奧里薩邦和中央邦接壤,西北邊同馬哈拉施特拉邦相連,西南是卡納塔克邦,南面是泰米爾納德邦。面積37萬平方公里,是印度較大的邦。人口有6650萬(1991年)。

概述

安得拉位於孟加拉灣西岸,東北邊同奧里薩邦和中央邦接壤,西北邊同馬哈拉施特拉邦相連,西南是卡納塔克邦,南面是泰米爾納德邦。面積37萬平方公里,是印度較大的邦。人口有6650萬(1991年)。
安得拉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由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所組成,它以前屬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盧固”是同義語,但一般把該區的語言叫“泰盧固”,而把該邦的居民稱為“安得拉”。
關於“安得拉”一詞的來源,流傳著幾種說法。一種認為,因這些人定居在登德迦蘭若的森林裡,林木蔽日,終年不見陽光,所以居民被叫做“嗯蒂迦”(黑夜人)。這個詞後來演變成“嗯得拉”,最後又叫“安得拉”。但在《薄伽梵歌》里是這樣說:巴利有六個兒子,最小的叫安得拉。因為是他後裔的緣故,這些人也就被叫成了“安得拉”。起初他們只是一個群體或氏族,並不是一個國家。
第二種說法是:據傳這個國家有位雙目失明的國王,他以一種特別的語言向太陽神祈禱,因而恢復了視力,重見光明。他所用的那種使他重見光明的語言,據說就叫“泰盧固”語。
第三種說法是:由於上述事情發生在戴里瓦合河岸,所以語言就稱做“泰盧固”。《佛本生經》一書也提到當時的泰盧固人。說他們居住在從戴里瓦合到迪魯巴迪一帶,其京城叫嗯特格普爾。
第四種說法是,這個詞的原意是“像蜂蜜一樣甜”。泰盧固語都是以元音結尾,是一種優美動聽的語言,所以後來就把操這種語言的人也稱之為“泰盧固”,並且把這個地區稱做“泰盧固”地區。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泰盧固”這個名字同古代的羯陵伽有關。說羯陵伽分為兩部分時,北部叫烏特伽爾,南部叫蒂利羯陵伽。蒂利羯陵伽後來簡化成羯陵。蒂利的意思是“三”,陵伽就是“林加”,意思是男生殖器。因為這個地區的三個角上矗立著三座濕婆林加廟,因而把這個地區稱做蒂利羯陵伽。人們認為這種說法似乎更有道理。

居民生活

安得拉的沿海地區土質肥沃,雨量很大,盛產水稻。高原地區雨量較少,土質貧瘠,人口稀少,但畜牧業較發達。安得拉邦是印度產菸草最多的地方,除銷售本國外,還大量出口。安得拉邦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居全國第二位。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雲母、鉛、銅和石棉等。主要工業有皮革、化工、醫藥、造船、化肥等。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當地人喜歡吃辣椒。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辣椒,什麼食物也是索然無味的。但是當地人不大習慣吃糖和甜食,卻很喜歡喝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