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橋北

安和橋北

《安和橋北》是民謠歌手宋冬野首張個人專輯,製作人為韋偉,2013年8月27日由摩登天空發行,共收錄12首曲目。該專輯獲得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音樂獎,2013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年度音樂獎。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安和橋北(宋冬野)	安和橋北(宋冬野)
詞/曲/編曲:宋冬野
編曲:韋偉、堯十三
吉他:宋冬野、堯十三
鍵盤:韋偉
弦樂:李琪&李琪弦樂團
平面設計:孔陽
監製:沈黎暉
製作人:韋偉
錄音/混音:陳東、陳程
和聲:宋冬野、堯十三、吳玫霖、陳泯西、蘭丹青、趙越
以及貝斯、鼓、中國鼓、馬頭琴、黑管的演奏樂手們。

創作背景

《安和橋北》專輯名字源自民謠歌手宋冬野自小熟悉的安河橋(原名安和橋),是為紀念宋冬野逝去的奶奶張先諾和那些關於他成長的種種回憶,也是紀念早已拆遷不存在的老北京。其中《安和橋》為整個專輯的主打歌。《安和橋北》12首歌的作曲作詞演唱均為宋冬野,其中部分歌曲的作詞、編曲由宋冬野與他人合作完成。每首歌均取材自宋冬野個人生活。專輯監製為沈黎暉,專輯製作人為韋偉,發行公司為摩登天空唱片公司,《安和橋》成為了2013年摩登最貴的唱片。專輯製作人韋偉將《安和橋北》做成流行民謠專輯。他刻意將很多流行的元素對宋冬野原先的歌曲版本進行了改造。比如編曲上用了很多弦樂和鋼琴;原先的歌當中一些很彆扭的屬於民謠的的和聲,改成了類似於港台的大眾容易接受的舒服高亮的和聲,solo部分獨立民謠喜歡編的一些很奇怪的段子,全部改成最簡單的鏇律線。《安和橋北》實體CD被做成相冊一樣的外貌,CD卡槽也是依著相片卡槽的制式來設計的,封面在大片的紅色包裹下,是一張宋冬野和奶奶張天諾的合影。專輯內頁的上色不再似封面上的紅彤彤,而以黑白色係為主,內頁照片上的殘垣敗瓦,透露出懷舊的味道,關於宋冬野記憶的色彩就在這對比強烈的黑白色澤之間流露出來。

專輯曲目

1.給抱著盒子的姑娘
2.莉莉安
3.鴿子
4.董小姐
5.斑馬,斑馬
6.夢遺少年
7.六層樓
8.關憶北
9.卡比巴拉的海
10.連衣裙
11.安和橋
12.Intro

歌曲詳解

--寫給喜歡從感情、技術、配器、編曲、音質、層次、律動、創新等等多個角度去聽音樂的人,
建議用大家用一些比較專業的設備去聽所有的音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體會到音樂里更值得去欣賞的東西,更多人發現詞和曲其實只是一首歌基礎再基礎的頭骨,它的表情還需要用各種各樣的樂器帶著感情去描繪,更多的人能慢慢真正會聽音樂。

給抱著盒子的姑娘

動機:每個人心中都有無法忘卻的人,我選擇對她說:撒憂納拉。
創作地:北京
詳細:這本是一首我和堯十三共同完成的山寨日文歌,由於對曲子的喜愛,這次用吉他和大提琴的簡單形式直接製作了這首純樂曲,用作專輯的Intro。

莉莉安

動機:一個關於精神分裂的夢。
創作地:北京
詳細:我的朋友們最喜歡的一首歌,大概也是我的鏇律感最強的一首,是這張專輯裡最早創作,也是第一個編曲完成的歌,如果把它送給堯十三老濕,那就再合適不過了。編曲配器我很喜歡,尤其喜愛間奏中弦樂和古箏的對話,有種左左右右應接不暇的感覺,DoubleBass的效果很古典很輕盈,又不搶戲,律動直接走起來了,完整又舒服。這首歌同時用了一條完整的採樣,雖然離真正的氛圍音樂還有些差距,但至少我自己感覺很好。

鴿子

動機:為我兒時死去的一隻肉鴿朋友祭奠一下,遺憾總有,希望不能沒有。
創作地:成都
詳細:歌詞部分大概算是自己最滿意的一首,弦樂四重奏是個跳崖式的嘗試,我的製作人韋偉老師最早提出了這個構想,但在弦樂的錄製過程中,我們再也來不及想其它的事,激動的手舞足蹈。當然四重奏比不上86442等等大編配,但我覺得已經足夠了,而且恰到好處,就是杯子倒滿了,再倒一點,水面變成凸起的弧形,碰一下就溢出來了的感覺,整體層次清晰,律動非常震撼,中間的單簧管能融進弦樂,不足的一點是人聲不夠完美,是我個人的問題。

董小姐

盒盒盒。。。。。。詳見歌曲《董小姐》詞條下

斑馬,斑馬

動機:斑馬紋的睡褲,冰雪沒化,卻已春暖花開的哈爾濱。
創作地:哈爾濱
詳細:這首歌是吉他編配方面一直我個人最喜愛的一首,大提琴的鏇律想了很久,最後還是貼近了歌曲的主鏇律,很有完整度,鼓的部分在製作過程中一調再調,希望能夠順暢、平滑。

夢遺少年

動機:啊呸!
創作地:北京
詳細:這首歌的歌詞由我和好友洪宇澄先生共同完成,他的文學功底是我望塵莫及的,“六扇門裡太齷齪”那一句,便是出自他為我在江湖酒吧的專場演出所創作的一段文字。由於整首歌曲雖然速度較快,但容易顯得平淡,所以我們大力度的掰開了各個段落的風格,甚至還用了一段特別賤的貝斯小solo,鼓的部分也是精心雕琢,節奏方面沒有走尋常路,副歌部分的鍵盤更是騷氣逼人,值得注意:最後的超高音真是我唱的。。

六層樓

動機:我熱愛在路上的一切。
創作地:重慶、蘭州
詳細:這首歌算是一個巡演筆記,在路上的感覺永遠讓人蠢蠢欲動。韋偉老師對這首歌的新編曲是我自己聽這張專輯時最大的驚喜之一,其中有提琴的撥弦,還有副歌的弦樂編配,初聽感覺有些奇怪,後來越聽越愛,超乎之前的想像,我愛不釋手。有人說這首歌或者整張專輯弦樂用的太過分了,我覺得非也非也,首先我狂熱喜愛一切弦樂,所以多多的來不是錯,第二,我試過很多方式,也只有弦樂的表達最能貼近我的原始感情,也許以後會進步,但今天我就要最精彩的弦樂。此外,我的好友吳玫霖的女聲和聲在整首歌曲里的層次感也是我極喜愛的。

關憶北

動機:多年以後,各自為生活奔波的兩個老友聊起校園青春。
創作地:無錫
詳細:關憶北是我一位多年好友的名字,這是我有生以來聽到過最美的名字。這首歌是堯十三的編曲之作,我從沒有聽過如此好聽的吉他編配,簡簡單單吉他貝斯和聲,給人的感覺卻很豐富,貝斯的律動已經不能再牛逼了!十三老濕威武!那個特別遼闊飄渺的和聲,哎呀我去,青春吶!

卡比巴拉的海

動機:順著大海往東邊看。
創作地:北京
詳細:卡比巴拉是一隻豚鼠,是來自日本的一個卡通形象,這首歌源於我某次突然文藝起來跑到海邊去往東邊看大海的經歷,大提琴部分和人聲的錄製方式是我喜歡的部分,尤其是人聲位置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正中間,到後來變成一左一右,瞬間寬闊,明明就是大海的感覺嘛!哼!大提琴低且極重,整首歌其實做的很極端,我想說,其實極端突兀和極端舒服是同一種東西。

連衣裙

動機:由“送什麼生日禮物”而想到的愛情歌曲。
創作地:北京
詳細:又是堯十三的編曲作品,所以吉他編配完全不用說了。我和十三討論了好幾天,最後基本顛覆了這首歌,尤其是最後一段的編配,很有黑暗感,我們希望歌詞的美好和編曲的黑暗能體現出世界的兩個極端和其中的矛盾,說實話我還想表達另一種意思,就是“我操胖子你丫玩兒過了吧,你要幹嘛啊?”的感覺,因為極端和偏激一直是我的態度,要玩兒就玩兒一大的吧!歌曲其中貝斯的律動是值得體會的部分,我覺得十三老師真是一神仙,貝斯怎么編的!我跪了!

安和橋

動機:家。
創作地:北京
詳細:論感情而言,這首歌是我自己最喜愛的,它被我籌劃了五六年才出世,想表達的情感也是很多種很複雜的,我不敢多想,怕哭。從這首歌最早在我腦子裡出現,馬頭琴的聲音就一直是我對這首歌的最大願望,這次我完全沒顧朋友們和製作人錄音師的良好建議和阻攔,執意要加入馬頭琴和中國大鼓,大家也就都默許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首歌的錄音混音工作成了整張專輯裡最困難、最殘酷也是時間最長的一首。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段馬頭琴在這首歌里出現,是專輯混音過程中我去錄音棚,上樓過程中在樓道里聽到的,當時我驚在樓道里動都動不了,隨即衝進棚里眼淚幾乎奪眶而出,衝著驚愕的製作人和錄音師大喊:我去你媽的!就要這個!就要這個!於是它就從那時一直保留到了最後,絲毫沒有修改。
由於我對這首歌的感情太深,所以已經無法做到從編曲製作的等等其他方面去評述它,列位自己找自己的感覺吧!我只能說,相比之前的兩個版本,今天這個才是我的安和橋和我的世界。

Intro

作為專輯的Outro,它的名字卻叫Intro,其中意義想想就會懂吧。這個片段取材於我生活中的聲音,也取材於我想像中的聲音,我試圖用它來闡述我這二十幾年的小人生,但最後還是撒憂納拉吧,沒有遺憾就不是完美,好像是這樣。

專輯鑑賞

揚子晚報:《安和橋北》像是宋冬野向前輩的致敬之作,裡面依稀可見張瑋瑋、郭龍的《白銀飯店》、蔣明的《再見北方》的影子,《安和橋》中甚至嵌入了一句“一直往南方開”(“痛苦的信仰”《一直往南方開》)。然而畢竟還是有不同。對於年輕的宋冬野來說,當他唱著“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釋了我的一生”(《關憶北》),“他說六扇門裡太齷齪,不如六根弦上取磊落”(《夢遺少年》)的時候,多少有年輕而急忙想染上風霜,於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好在有那些鹹濕嘲諷的片段依然閃爍在整張專輯中,讓聽到的人會心一笑。
大仙:安和橋北走九遍,宋冬野的第一張新專輯《安和橋北》,使得那些尚自停留在某小姐片段中的文藝青年們,可以按照清晰的脈絡齊聚宋胖子的民謠村落——安和橋北。宋冬野將他民謠文藝的標記,生生刻在了鼓樓的頂端。
網易娛樂:《安河橋北》是宋冬野的首張專輯,也是一個地下民謠歌手的縮影。宋冬野的歌曲,更像是一種常態的創作。他的唱與作都散發著北京土著民謠的特色,或撒豆成兵般的叨叨繼續,或充滿憂傷的娓娓道來,都暗藏著北京人骨子裡的那種嬉笑怒罵的勁兒,就是在夜闌人靜的胡同口用乾澀低沉的嗓音歌唱的那個胖紙,他的演唱就像一把不帶任何效果的木琴,沒有合唱、沒有延時、沒有鑲邊,有的是語氣的控制,節奏的張弛,伴著喘息、回聲和共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平凡里卻自有一份平實憨厚的感動,有著栩栩如生生活常態下的畫面感、律動感,這種原生態,實際上也正是民謠最具魅力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