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在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歷程中,在其從事生產、生活乃至實踐的一切領域內,為保障人類身心安全(含健康)並使其能安全、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預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災害(自然的、人為的或天災人禍的)。

基本信息

安全文化

是在人類生存、繁衍發展的歷程中,在其從事生產、生活乃至實踐的一切領域內,為保障人類身心安全(含健康)並使其能安全、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預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災害(自然的、人為的或天災人禍的);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工程學院毛海峰教授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2008)中將企業安全文化定義為“被企業組織的員工群體所共享的安全價值觀、態度、道德和行為規範組成的統一體”。

目的

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諧協調的環境和匹配運行的安全體系;為使人類變得更加安全、康樂、長壽,使世界變得友愛、和平、繁榮而創造的安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分類

安全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別,但從其產生和發展的歷程來看,安全文化的深層次內涵,仍屬於“安全教養”、“安全修養”或“安全素質”的範疇。也就是說,安全文化主要是通過“文之教化”的作用,將人培養成具有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表現的人。

倡導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現有的技術和管理條件下,使人類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實現離不開人們對安全健康的珍惜與重視,並使自己的一舉一動,符合安全健康的行為規範要求。人們通過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安全文化的教養和薰陶,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質,預防事故發生、保障生活質量,這就是被一部分人認為的安全文化的本質。

企業安全文化的功能

凝聚功能: 通過改變員工的思想和態度,形成人企合一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使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使命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並自覺地付諸行動,起到磁石效應
導向功能:主要是對企業和員工的整體心理、思想、價值觀和整體行為的取向起引導作用,起到方向盤的效應。
激勵功能:通過營造一種文化氛圍,鼓舞員工的士氣,使員工自覺地為企業奮鬥,從而起到發動機的效應。
約束功能:通過企業價值觀和規章制度對員工的思想行為進行一種無形的軟性控制和約束,起到一種從眾效應。
教化功能:通過企業理念、思想、精神、道德和價值觀等對員工起到一種教育與感化作用。
潤滑功能:從文化的角度來教育和感染員工,引導和調適員工的生活,融洽感情,增進友誼,從而最佳化企業人際關係。
輻射功能:通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改善與發展,起到楷模感應效應。
增效功能:通過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管理,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從而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規範化實施

性質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規範化實施(SIDESC)諮詢服務由北京從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設專家團隊依照我國安全生產行業標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2008),充分考慮企業內部和外部文化特徵,建立既符合標準的規範化要求,又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促進機制,通過全員參與引導全體員工的安全態度和安全行為,實現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持續進步。

原則

為了諮詢服務的有效開展,為企業建立紮根於員工內心和自覺行為中的安全文化,諮詢服務實施過程應遵循以下6項原則:
1. 適合國情和企情。充分考慮中國文化和社會人文法治環境的特點,結合企業所處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選擇、開發和確定適合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
2. 諧調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應滿足企業文化建設的需求,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諧調,形成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模式。
3. 繼承現有安管體系。對凡是有效的現有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程式、規程、規章等制度,應做到繼承和保持,在此基礎上實現全員參與、完善和持續改進。
4. 重視安全績效改進。企業最高領導者、領導班子和安全生產主管人員應形成共識,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所帶來的良好安全績效後果具有明確的認識,並積極主動地開展相關工作。
5. 符合標準規範要求。依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所給出的各要素及保障條件要求,建立規範化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模式,真正實現全面化、持久化的企業安全績效改進。
6. 實現自我持續運行。企業在外部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掌握安全文化建設要素的本質含義,建立保障安全文化建設長期有效開展的機制,實現自我運行下的安全績效目標。

目標

在按照以上原則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基礎上,諮詢服務可以讓企業實現以下的4個目標
1. 在項目實施開始後的三個月時間內,可記錄工傷事故的發生率將有明顯下降,半年內基本保持為0,且可長期堅持。
2. 員工主動參與安全事務的比率達到95%以上,安全行為不斷強化;企業建立安全異常、安全缺陷和不安全實踐的自我發現和改善機制。
3. 領導者、管理者和崗位操作者形成良好的信任關係和安全氛圍,改變“貓捉鼠”式的管理機制,形成授權式、參與式、自責式的安全生產保障體系。
4. 通過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設,帶動和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和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致使企業的業務執行力顯著增強、內部凝聚力明顯上升、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社會影響力真正發揮。

模式

由北京從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諮詢服務類型主要有三種:
甲類服務——與企業客戶建立常年顧問合作夥伴關係(VIP關係),從安全文化的初始系統化建設方案設計、培訓到長期的安全文化體系運行服務(包括問題諮詢、活動設計、診斷評估、培訓開發、信息服務等);
乙類服務——與企業客戶建立安全文化的系統化建設方案設計與運行啟動服務的合作關係,以設立諮詢項目的形式提供套餐服務;
丙類服務——與企業客戶建立安全文化的系統化建設方案設計服務的合作關係,以設立諮詢項目的形式提供基本服務。
為最大可能地滿足企業對安全文化建設的實際需求,可以雙方協商確定本公司介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形式和服務的內容。

研究對象

安全文化的研究目標是以辯證、歷史、唯物的文化觀,研究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歷程中,在生產、生活及實踐活動的一切領域內,為保障人類身心安全與健康並使其能安全、健康、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預防、避免、控制和消除事故災害(人為災害及自然災害)和風險所創造的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研究和發展人類的安全文化,就是要通過確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實現人們生存權、勞動權、生命權的維護和保障。

安全文化的研究的具體對象分為: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態文化四大範疇

建設意義

安全文化建設作為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企業本質安全的重要途徑,是一項惠及職工生命與健康安全的工程。國家制定的《安全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著力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示範工程加強安全文化陣地建設,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動力的安全文化,為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是:推進安全文化示範單位創建,完善評價體系,發揮示範單位的引領作用。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是作為企業安全基礎的班組。要構建企業班組安全文化建設體系。

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設,關鍵是要圍繞“建設”作文章,靠有力的組織領導、有序的工作機制、有效的推動措施來保障。其保障措施是:根據不同單位的性質、特點、指導單位建立相應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體制,完善安全培訓質量考核體系;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建議安全文化組織隊伍;發揮公司內部安全文化骨幹單位和教育培訓部門的引領作用,鼓勵公司黨政工團開展安全文化活動,形成多層次、全體員工參與的安全文化建設隊伍。

安全文化建設,培養的是一種社會公德。它最終的作用是文化的長久浸潤和積累,使企業領導都有和全體職工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識、“生命高於一切”的道德價值觀、遵紀守法的思維定勢、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方式和自覺行動;使各單位形成預防為主的政治智慧、以人為本的責任意識、依靠科技支撐保障本質安全的科學眼光、沉著應變的應急指揮能力和素質積累、監管是為員工服務的行為操守。同時,也是安全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受到尊重,使違法亂紀、製造事故者受到應有的懲罰,從而促進公司的持續、穩定、安全發展。

國外模型

概念起源

核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起源,切爾諾貝核電站泄漏事故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國際核安全諮詢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並於1991年發表名為《安全文化》的報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進行了定義,並且這一定義被世界許多國家的許多行業所接受,得到廣泛的認同。IAEA把安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徵:
第一階段自律階段:以規則和條例為基礎的安全,
第二階段自覺階段:良好的安全績效成為組織的一個目標
第三階段自為階段:安全績效總是能夠改進的。

杜邦模型

“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杜邦公司自成立以來就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安全是企業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杜邦認為安全文化建設從初級到高級要經歷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自然本能階段。
(2)第二階段,嚴格監督階段。
(3)第三階段,獨立自主管理階段。
(4)第四階段,互助團隊管理階段。

國內模型

系統建設

EESCS是英文EstablishinganEnterpriseSafetyCultureSystem的縮寫,中文全稱是“企業安全文化系統建設”。EESCS是一套以人和人的可靠度為對象,切實可行的組織安全態度、安全行為和個人安全態度與安全行為的管理式。
EESCS將安全文化建設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原始無序階段-自由自髮式;
(2)第二階段:被動依賴階段-應付被迫式;
(3)第三階段:獨立主動階段-自律表現式;
(4)第四階段:安全文化階段-能動互助式。

評價準則

國內安全標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AQ/T9005-2008”)將安全文化建設水平劃分為6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本能反應階段;
(2)第二階段為被動管理階段;
(3)第三階段為主動管理階段;
(4)第四階段為員工參與階段;
(5)第五階段為團隊互助階段;
(6)第六階段為持續改進階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