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是著名教授葛兆光先生的著作。本書討論的是“世界”“東亞”與“中國”、“學術”與“政治”、“認同”與“拒斥”、“國別史”與“區域史”這樣一些大問題。其中包含了作者的諸多思考與感悟,雖為多篇文章組合而成,但絲毫不顯羅列堆砌之感,而是體系完整,一氣呵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討論“世界”“東亞”與“中國”、“學術”與“政治”、“認同”與“拒斥”、“國別史”與“區域史”這樣一些大問題。《宅茲中國》一書中包含了作者的諸多思考與感悟,雖為多篇文章組合而成,但絲毫不顯羅列堆砌之感,而是體系完整,一氣呵成。通讀全書,可以感到作者心胸之寬廣,論證之細緻,說理之透徹,令人由衷敬佩。

作者簡介

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說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還是在歷史中理解民族國家?

引言“中國”作為問題與作為問題的“中國”

一 從施堅雅到郝若,貝:“區域研究”引出中國同一性質疑

二 從亞洲出發思考:在亞洲中消融的“中國”

三 某些台灣學者的立場:同心圓理論

四 大汗之國:蒙元與大清帝國對“中國”'歷史的挑戰

五 後現代歷史學:從民族國家拯救什麼歷史?

六 如何在中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中國?

結語 歷史、文化與政治:中國研究的三個向度

【附記一】

【附記二】

第一編 在歷史中理解中國

第一章 “中國”意識在宋代的凸顯——關於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

一 “中國論”與“正統論”:中國意識的真正凸顯

二 實際政治與觀念想像的差異:天下、四夷、朝貢、敵國

三 中國:“邊界”的浮現

四 民族、國家與文化的觀念:反夷教的意識以及確立道統

五 漢族的和中國的,什麼是漢族的和中國的?

第二章 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利瑪竇來華前後中國人關於異域的知識資源及其變化

一 想像和知識的差距:異域的想像

二 建構異域想像的三類資源:旅行記、職貢圖和神話傳說寓言

三 想像加上想像,故事加上故事:女國、狗國與屍頭蠻

四 利瑪竇之前的異域想像:來自古典知識和歷史記憶

五 利瑪竇來華之後:從“天下”到“萬國”

……

第二編 交錯的亞洲、東亞與中國

第三編 理解亞洲與中國歷史的方法

緒論 預流,立場與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