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債1

孽債1

《孽債1》是2008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辛。從一個獨特而又最為具象的視角,淋漓盡致地反映現今知青們的真實狀況。知青,特定歷史時期特殊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上遭遇太多的荒謬和悲愴。上世紀90年代,由葉辛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孽債》感動了無數觀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孽債1孽債1
這是一部令無數讀者感動不已的優秀長篇力作。沈美霞盧曉峰吳永輝、梁思凡、盛天華——5個十四五歲的知青子女——懷著對父母的刻骨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伴從雲南到上海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走進一個個陌生又有血緣關係的新家庭。於是,情與理、情與法、情與愛、情與恨、情與嫉妒等一系列矛盾與碰撞接踵而至,引出一個又一個家庭紛爭與情感糾葛,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怦然心動、唏噓感慨的深情故事……作者從真摯的感情出發,從人性的深度出發,挖掘了深厚的社會與歷史內涵。正值“上山下鄉”五十周年之際,希望更多的青年讀者能夠通過這部長篇力作,洞察那一代人的情感經歷,了解那個特殊的年代。

精彩摘錄

“我的女兒!”沈若塵喃喃地自語了一聲,似是要把遙遠的記憶從虛無縹緲中找回來。可是他從沒同梅雲清說過,插隊落戶時他有過一個妻子,在千里迢迢的西南邊陲他還有個女兒,親生女兒。他心慌意亂,他惶遽不安。該怎么辦呢?美霞當真要到上海來嗎?她只有十四歲,要坐長途車,要坐兩天三夜的火車,光是旅途就要七天,她有這個膽子?沈若塵浮起一絲僥倖心理,也許沈美霞會畏懼路途的遙遠,也許她只是碰見了謝家雨說說而已。但他馬上意識到這一僥倖心理是可笑的。美霞沒有親人,她靠誰去生活?對父親的思念,對上海的嚮往,都會使她踏上旅途的信心倍增。況且她還可能與同命運的少男少女們結伴而行啊!那么他該怎么對梅雲清講呢?天哪,他該如何啟齒?沈若塵揣好撕成兩片的信,邁步上樓時,後面有人喊,你的報紙掉在地上,忘拿了。他急忙返身下樓,彎腰撿起報紙,直起身子來時,他看到信箱門沒上鎖。噢,他整個兒失態了。雨比預料的還要快地落下來,風翻卷著雨簾,把絲絲縷縷雨星兒扑打進樓道里來。沈若塵不由得打了個寒噤。

媒體評論

願葉辛在同行和讀者面前,永遠保持“謎”一樣的狀態。——蔣子龍
有人說,知青是*幸運的一代,因為知青的經歷是罕見的,荒謬的,以後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而正是偏遠山村的鄉愁,密密的樹林、連綿的雨季和日復一日的繁重農活,給了知青們理想、意志、道德、良知的薰陶,讓他們理解了社會,讓他們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和別致的底蘊。那是泥土帶給他們的。——雲南知青
知青歲月是一代人的陣痛,當總有人懷著複雜的心情回憶那些日子,當總有人在反思人生時掉下熱淚。那么,逝去的年代總還有值得珍惜的東西。——福建知青
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們用汗水、眼淚和苦澀,艱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歲月里書寫的。——葉辛

作者介紹

葉辛,1949年10月出生於上海,1969年去貴州鄉村插隊十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筆會副會長、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曾擔任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和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風凜冽》《三年五載》《恐怖的颶風》《在醒來的土地上》《華都》《纏溪之戀》《客過亭》《圓圓魂》等。其中,由其本人根據《蹉跎歲月》《家教》《孽債》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均在國內引起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