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路共同體

學院路共同體

學院路共同體位於北京西北部學院路附近的十九所高校聯合起來,成立於1999年,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等。經過10年的發展,每學期開設的課程從試點時的3門,發展到了70多門;校際選課學生由試點時的不足500人,發展到了10萬人次。開設的校際公共選修課涉及了文學、藝術、體育、醫學、自然科學等學科領域。“共同體”課程深受學院路地區高校學生的歡迎,每學期參加選修課程的人數可達上萬人次。

概述

北京學院路共同體北京學院路共同體

北京市學院路地區高校於1999年6月在北京市教委有關領導倡導下成立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簡稱“教學共同體”。

“學院路共同體”成立於1999年,現已有19所成員高校,其中不乏985工程、211工程的國內名校,同時也包括部屬、市屬及民辦高校。在北京市教委的領導下,共同體以資源共享為途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學生本專業相結合,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國家急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位置

學院路,北京西北部一條不足3公里的道路,兩側彼此相鄰地坐落著國內10多所著名高校。這些高校多數是建國後建立的行業性高水平大學。

就單個學校而言,特色學科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學院路在北京上千條街巷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它因共和國建國初年在這裡興建一批高等學府而得名,也因科學的春天的到來而輝煌。它是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見證人。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的興起,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又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規模

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成立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2002年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包括部屬“985”、“211”高校,市屬“211”高校,市屬一般高校、民辦高校等多層次、多類別、多學科總計16所高校的全新教學共同體。學院路共同體以資源共享為途徑,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其在校專業素質培養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2010年共同體遴選特色專業優勢明顯的成員校,開設了34個“跨校輔修專業”。如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保健方向)”、“體育管理”等。
更進一步的是,共同體依託各成員高校最具優勢和特色的學科專業,創造性地由多校共同聯合開設了16個“共同體輔修專業”,相當一部分是目前國家專業目錄中沒有的新專業,如“總部運行及管理”、“會展經濟及管理”等。成立了專業委員會,審核輔修專業的課程設定、教學計畫和內容,從專業素質和能力、教學水平和效果、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方面考察甄選教師。
2009年4月3日,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學院路共同體承擔的國家級重點教改項目進行了鑑定。鑑定意見認為:學院路共同體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辦學模式,體現了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體現了“開放共享、整合提高、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積累了寶貴的辦學經驗。項目成果突出,創新性強,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對全國高校具有積極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得到了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好評。
共同體正在積極籌備開展相關交叉學科主修專業優質資源共享,有望2011年啟動。

學科設定

“學院路共同體”各成員校遴選具有特色的優質素質教育課程供所有成員校學生跨校選修,互認學分。十餘年來,共開設跨校公共選修課近2000門次,涵蓋理、工、農、醫、文、史、經、管、政、體、藝等數十個學科,總計選課人數達10餘萬人次,惠及100萬在校大學生,學生選修共同體跨校選修課已平均達到其全部選修課的40%,占總學分的8%。
2011年秋季,“學院路共同體”將開設除軍事之外包括11個學科,分布合理的127門跨校選修課程。
此外,除跨校公共選修課之外,“學院路共同體”匯集各成員校優勢資源,於2008年首創性地開設了16個“共同體輔修專業”,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目前國家專業目錄中沒有的新專業,如“低碳生態工程”、“總部運行及管理”、“會展經濟及管理”等。

共同優勢

在10年的探索中,北京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創新性地實踐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成本低廉、運行高效的“一校式”合作辦學模式,發展成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教學共同體,為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北京地區乃至全國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特色專業共享共建的典範。

全面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任務的提出,直接推動了學院路地區高校的合作。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大學一所挨著一所,只要在南北兩個路口各掛一塊校牌,整條學院路就是一所大學校;這裡有學科優勢:雖然工科學校居多,但文、法、醫、農林、教育、藝術、體育等門類齊全;這裡有資源優勢:各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各校的育人環境條件都各有特長。如果能統籌利用,一定能使學科優勢互補,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共同體”決定,選修課面向共同體所有成員在校生;課程全部安排在雙休日;學分各校均予承認,具體分值由學生所在學校確定;開課院校收取學費,承擔所需教學資源。這些規則的制定,方便了學生,避開了因為各校管理體制差異可能出現的障礙,有效地保證了校際公共選修課的開設。

“共同體選課平台”投入使用。大學生只要輕點滑鼠,進入共同體網站,就可以查詢校際選修課信息、網上註冊、線上選課,可以在網上接受課程輔導、網上答疑,可以了解“共同體”成員學校的有關情況。在這個網站上,還發布各校教育教學活動信息,包括師資、實驗實習設備與場地、圖書資料、體育設施等方面的供求情況。

高校成員

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19所成員高校包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