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書法

學術書法

學術書法運用辯證法則和辨證規律,通化書法原理。所建立起來的一套系統的學習書法和創作書法的專業書法理論及書法創作研究模式,稱之為學術書法體系。

【名詞注釋】
學術書法,即是從學術性角度以專門深入研究的方式,對書法形態、書法技
法、書法境界、書法品位等方面進行專門深入的學術分析與學術研究,所取得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書法和創作書法的方法,及其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學術性書法風格現象,稱之為學術書法。
學術書法體系,即是通過運用學術性的眼光和從學術性的角度,深入科學系統的解析書法形態、書法技法、書法境界和書法品位,所建立起來的一套系統的學習書法和創作書法的專業書法理論及書法創作研究模式,稱之為學術書法體系。
學術核心是:運用辯證法則和辨證規律,通化書法原理。
學術任務是:整合建立書法“臨帖-入帖-化帖-融帖-出帖-創作-風格-化境”全過程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學術性書法創作研究體系。
學術方法是:運用剖析比對和否定之否定的學術研究方式,通過推導論證取得
具有科學實用價值的書法原理演化規律和書法辨證套用法則。
學術書法導讀】
引言:
學術書法,屬於中國漢字書寫美學藝術大系的範疇,是書法藝術專門性的縱深學科。古今皆有學術性書法現象的產生與存在,但是由於中國書法受傳統粗放式研習方法的桎梏,歷代書家僅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定度和量的學術書法現象,但尚未在理論和創作實踐的雙層面上形成系統完整的學術體系,致使存在書法學說含混枝離和書法評判標準各臻其道以及或有盲目臆造等意識形態混亂現象的衍生。建立系統完整的學術書法體系,是實現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進步與發展的有效途徑。
數千年來,中國書法緣於其傳統傳承性、手工操作性和經驗傳播式混沌理念的桎梏,與大多數中國傳統學科(如中醫藥等)一樣,歷經數千年雖有其生命和價值的存在,但卻始終停留在各執所見的自我探索、自我閱賞、自我定位、自我傳承、自我延續、自我論說的混沌狀態中而未能自拔。孰知任何一門學問或藝術都應具有自身的學術規則、學術理念、學術體系和學術套用模式以及學術考量準則,方符合自然與人文科學演變和發展的規律律。反之則只能是停留在混沌萌生狀態而不得超脫。中國書法正是由於諸多歷史的原因,長期停留在前人經驗的述說、支離散碎的論語和簡單複製古人或盲目臆造自我的非科學的境地中徘徊。對此,正需要人們的眼光回歸書法的根本原理,對書法藝術進行學術性的梳理整合,從而形成獨立完整的科學理論和實踐體系。而非是單一的以尊崇模仿某家某體或盲目臆造當作的所謂傳統繼承和所謂的創新。學術書法體系的形成和不斷完善正是化解書法懸疑的密匙。
進而言之,每一門具有生命力的藝術,皆應有自身的科學演變規律和科學評判標準,而非只是學宗某家某派或盲目臆造書法形態所能涵蓋的。歷史證明,王右軍、顏魯公等歷史上有重大成就的書法大家正是書法原理的傳承者與造化者,所以他們成為了卓有成就的書法大家。而非是當今人們狹義認為的是某家某派的繼承者或別出心裁的臆造者。此中奧妙與答案正在學術書法體系所蘊含的否定之否定的辯證哲理之中。
當人們通達學術書法原理後,便可尋覓到登入書法藝術高峰的階梯。首先感覺到的是,原本認為高不可攀書法藝術高峰本是有徑可尋的,一切盡在深入淺出登峰造化之中。換言之,一切最神秘的東西正是最根本原理的回歸。書法藝術之神髓就在於漢字構造原理、漢字書寫原理、漢字筆法變幻原理、漢字結構章法布白原理、筆墨工具特性原理和人文藝術修為等的造化與通化之中。概曰“化傳統為物我,化繁沉為簡約,化仿效為心出,化趨步為大學”,古人之法可化為吾之法,吾之法可拾補古人之遺缺,自可達或越古聖今賢之境界,乃至跨越歷史藩籬,展現書法藝術之無限生命。
綜其益處,通達學術書法之原理之後,可解書法學習和創作中的眾多難解之題,釋惑書法之途諸路迷津,通達書法欲通之途徑,以利攀登書法高峰。試之當可得也!
學術書法本質:
從“學術”的涵義而言:廣識為學,專研為術,學而有術,術中有數。學術書法即是從深入和專門研究的角度實現書法藝術理論由量到質的升華。包括:實現書法技法依託漢字原理的規範完善;實現書法點畫和書法線條造型的自然精美乃至質的升華;實現書法結構與藝術作品造型品相的自然變幻;實現書法作品創作風格漸入通化的藝術境界,最終促進書法藝術大系的時代進步和發展。
[學術書法]由中國著名書法家劉堯先生首創. 劉堯,字・移化,號・寒泉閣主人,一九五五年生,山東濟南章丘市人,著名學術型書法家。著述有: 《中國學術書法概論》《學術書法十要素》《學術書法二十四訣》《學術書法創作七要素》《論真行草書法創作之一體化》等論著.他的學術理論與書法作品相得益彰,精湛.宏博.深邃。為中國書法藝術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獲得了中國學術書法創立者殊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