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共識

學界共識,“通過人為調整,CPI大約被系統低估7%”的結論,更是激起了外界對CPI統計的質疑。隨後,國家統計局發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如何調查和生成的》一文,對CPI的調查和生成進行詳解。

“通過人為調整,CPI大約被系統低估7%”的結論,更是激起了外界對CPI統計的質疑。隨後,國家統計局發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如何調查和生成的》一文,對CPI的調查和生成進行詳解。
這兩天,關於“加息”的討論逐漸逼近沸點。加息的動力,很大程度來源近期的經濟運行數據,這其中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尤為關鍵。然而,CPI數據屢屢與老百姓切身感受相左。中國社科院11月初公布“通過人為調整,CPI大約被系統低估7%”的結論,更是激起了外界對CPI統計的質疑。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副司長龐曉林此前曾發表《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來的》的文章予以回應。龐曉林透露,全國共有調查員4000名左右,用直接調查方式收集上述500個調查市縣的原始價格資料。
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的抽樣調查資料,統一確定商品和服務項目的類別,設定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涵蓋了城鄉居民的“全部消費內容”。
這4000名調查員,用“定人、定點、定時”的方法開展價格調查工作,牛仔褲品牌批發即同一個調查員一定時期內固定調查相同的商品項目,到固定的調查點,採集同一時間點的價格。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如何調查和生成的》一文,對CPI的調查和生成進行詳解。
文章稱,CPI調查共分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具體代表規格品由各地確定後報國家統計局審定。如糧食製品,國家統一確定基本分類,各地抽選地方特色糧食製品,北京選擇的是饅頭、火燒和大餅等規格品,貴陽選擇的是米粉、卷粉和寬粉等規格品。
CPI的價格計算資料來源於31個省(區、市)共500個調查市縣的5萬個價格調查點:即農貿市場以及醫院、電影院等提供服務消費的單位。這些調查點主要是依據經濟普查獲得的企業名錄庫以及有關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以零售額或經營規模為標誌,從高到低排隊隨機等距抽選出來的。
從今年初開始,國家統計局為全國50個城市的調查員配備了CPI手持數據採集器,調查員只要將現場採集到的價格信息輸入其中,就能立即傳送到國家統計局。這套系統還具有調查員定時定位、數據修改痕跡記憶等諸多功能,為確保源頭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對於CPI的匯總方式,主要根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的消費支出詳細比重確定,每5年調整一次。市縣統計部門按照國家統一的統計標準、口徑和方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計算本市縣的CPI。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對轄區內市縣統計部門計算的CPI數據進行審核確認後,按人口和消費水平加權匯總計算本省(區、市)的CPI。國家統計局對各省(區、市)計算的CPI數據進行審核確認後,按人口和消費水平加權匯總計算全國的CPI。
據悉,目前的CPI編制,主要以2005年作為基期(制定一個日期作為參考標準)。從明年開始,將以2010年作為基期。實際上在今年下半年,全國數萬名入戶統計調查的人員,正在對目前居民收支,特別是消費支出進行全方位調查,調查結果將作為各類消費占CPI權重依據。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上月也公開表示,今年全國正在進行CPI的基期輪換工作,明年將採用新的權重。針對中國CPI中居住類價格權重偏低的問題,盛來運解釋說,從動態角度看,房租支出占CPI的權重會不斷提高,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過程,也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過程。
中國目前CPI中,居住類價格的權重是15%左右,而美國是42%左右,這就是兩個國家在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方面的差異。中國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恩格爾係數)較大,在40%左右,而美國恩格爾係數已在20%以下,這也有個緩慢變化的過程。
對於CPI權重方面下一步改革,權威人士透露,有望在房租領域,增加廉租房;同時,在自有住房領域,房屋貸款利率將由貸款利率和房價的加權數代替。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也在啟動住房價格核算改革,預備以簽約的實際房價數字,來代替過去開發商上報的房價。國家統計局也將派出調查人員,對各地的房價情況進行調查。
事實上,CPI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已經是一個從公眾到學界的共識,這樣一種“失真”,是制度性低估,當然裡面也摻雜著人為低估的因素。CPI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數據,如果這個數據不被人們信任,那么據此形成的巨觀經濟決策就有可能“失真”,從而達不到對症下藥的效果。比如對現在的通脹形勢,有觀點認為是全面通脹、有觀點認為是惡性通脹、有觀點認為是溫和通脹,所依據的也都是各自的判斷和所援引的數據,因為統計局的CPI數據失之公信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