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增訂本)

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增訂本)

幕府制度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深遠影響的用人制度,大約肇端於戰國前期,經戰國後期至秦漢時期逐步確立。此後一千餘年,幕府制度隨著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變化,亦歷經盛衰。有清一代,士人游幕成為普遍社會現象,舉凡政治、經濟、軍事、學術文化,以至整個社會生活,都受到幕府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書中以學人游幕的興盛與清代學術的發達為主題著重研究了清代學人游幕的發展變化、清代重要的學人幕府和清代學人游幕及其學術活動三個方面的問題。這三個問題既全面揭示了清代學人游幕的興盛與學術發達的關係,也彼此互相關聯地構成一個整體。……全書論述,多有創穫,不乏新意。而在方法上,則是將學術史的研究與社會史的研究相結合,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該書材料紮實豐富,分析明快入微。徵引史料千餘種,可謂無一字無來歷。新版修訂歷時數載,增補十五萬字,幾乎每章每節都有增訂。

關於本書

本書以清代學人游幕的興盛與清代學術的發達為主題,對清代學術史做了開創性的探討。首先論述清代學人游幕的演變軌跡,勾畫其興衰的脈絡和特點。進而以對清代學術文化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在清代幕府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標準,選擇了徐乾學、李光地、張伯行、盧見曾、朱筠、畢沅、謝啟昆、阮元、曾國藩、張之洞等十四個重要學人幕府從事個案研究,分析了這些幕府的形成與發展、各自的特點、活動與學術成就等。最後探討學人幕府與學術的交流傳播、游幕學人的撰著活動和幕府的大型學術工程,指出幕府的開放性與流動性,幕府內賓主與賓僚之間在學術上的相互影響和學術爭論,以及幕主主持、組織的大型學術工程等,對清代學術的興盛繁榮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由學人游幕這一社會性活動的角度對清代學術特別是乾嘉學術興盛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關於作者

尚小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著有《清代士人游幕表》《留日學生與清末新政》《北大史學系早期發展史研究》《宋案重審》等。編有《立憲團體》《山東諮議局》《山西諮議局》《國會請願運動》等資料集。

目錄

序一 周一良

序二 龔書鐸

序三 劉桂生

緒論 

第一章 清代學人游幕演變軌跡

第一節 順治初迄康熙初的游幕

一、游幕之風興起

二、參贊戎幕

三、協理政事

四、游幕心態種種

第二節 康熙中迄嘉慶末的游幕

一、游幕之風盛行

二、文事活動

三、帷幄佐治

四、官幕關係

五、游幕興盛之因

第三節 道光初迄宣統末的游幕

一、幕府職能擴張

二、“賓”消“僚”長趨勢

三、捷宦之徑

第二章 清代重要學人幕府

第一節 順康雍時期重要學人幕府

一、徐乾學幕府

二、李光地幕府

三、張伯行幕府

第二節 乾嘉時期重要學人幕府

一、盧見曾幕府

二、朱筠幕府

三、畢沅幕府

四、謝啟昆幕府

五、曾燠幕府

六、阮元幕府

第三節 道鹹同光宣時期重要學人幕府

一、陶澍幕府

二、曾國藩幕府(附李鴻章幕府)

三、張之洞幕府

四、端方幕府

第三章 清代學人游幕與其學術活動

第一節 游幕與學術交流傳播

一、幕府的開放與流動特性

二、學術交流對游幕學人的影響

三、幕府內的學術爭論

四、游幕與學術傳播

第二節 游幕學人的撰著活動

一、職業、半職業學者

二、圖書資料的利用

三、游幕經歷的影響

四、代撰與自撰

五、著作權問題

第三節 幕府的大型學術工程

一、經籍編校

二、史著編纂

三、經世文編

四、官書局校刻典籍活動

結束語 

附錄 清代重要學人幕府表

徵引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增訂本後記

名家推薦

這本書把清代重要學人的幕府,分成三個階段,即順康雍時期、乾嘉時期、道鹹同光宣時期。作者非常明快地指出這三個時期的特點,每一時期不同於後一時期的地方,同時把這個時期的末尾同下個時期開始的相同之處,即這個時期開始出現萌芽而在下個時期顯著起來的特點,加以說明,並把這三個時期所有幕府的發展,跟清代整個歷史、整個學術文化發展史聯繫在一起。這樣的分析,一方面非常明快,另一方面又細緻入微,顯得既有骨架,又有血肉,讀起來饒有興趣,毫不枯燥,是一部成功的好書。(周一良)

該書是在沒有任何前人成果可資依循的條件下著手進行的:沒有一篇現成文獻可供參考,沒有任何專題索引可供檢索,這“第一步”就很難邁。於是只好直接從清人文集下手。但這樣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清人文集中找不出任何一篇全面論述“督撫大幕”問題的文章。於是只好把著手處再降低,從清人的年譜、行述、事略、碑傳、詩話、詞話、筆記、序跋、函札、題記、詩注中蒐集資料,用“集腋成裘”的辦法,對游幕之人,一個一個地“跟蹤”;對督撫大幕,一個一個地“清查”,三年之內,終於在一千二百多種史料中,覓得信息;從其中的八百多種史料中,抄出資料,製成《清代重要學人幕府表》《清代游幕學人表》《清代學人游幕年表》。幸虧有了這些東西,才把清代十幾個督撫大幕的基本情況弄清楚,把幕中人員流動的情況也基本上搞清楚,從而完成此書,呈現在大家面前。(劉桂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