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北京畫家]

孫曉東[北京畫家]

孫曉東,著名山水畫家,中國國畫創作院常務院長,兼任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世界書畫藝術評介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全國名人書畫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藝術顧問,中國民族藝術家聯合會浙江分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交流網藝術顧問,美國北美藝術家協會理事,民族黨派成員(民革) 孫曉東的山水畫主要有兩種風格。一是傳統風格,二是現代風格,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風格,都能看出他筆墨功力深厚。在當年畫壇上,實屬難得一見的山水大家。 孫曉東的傳統風格山水畫構圖豐滿,層次分明,或清秀細潤,或氣勢如宏,每一幅畫都好似一首詩。他作畫大開大合,畫山、畫雲、畫水,多一筆少一筆全然無關,山總是變化萬千,在他的畫中融合著中國傳統的筆法、墨法、皴、擦、點、染,集古今眾家之所長,落筆又如同行雲流水,山外有雲,雲中見山,大膽用水墨,墨氣淋漓,一揮而就,造化天成,令人觀後耳目一新。

個人簡介

孫曉東,著名山水畫家,現任中國國畫創作研究院常務院長、兼任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世界書畫藝術評介會副秘書長、北美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際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藝術顧問、全國名人書畫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等多家藝術機構和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

2012年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藝術大師三人行》即范曾、劉大為、孫曉東的三人合集;2013年秋,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出版了《光耀盛世,當代翰墨巨匠》精裝畫冊,內容是孫曉東、劉文西、范曾等三位大師級畫家的作品。看了曉東的畫作使我想起有位畫家朋友稱孫曉東的畫是國畫山水畫中的散打冠軍。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觀看曉東作畫時不拘一格,拿起筆來或山或樹或雲或水,不論如何開篇最後都能完成一幅氣勢驚人、令人盪氣迴腸的宏篇大作。而且他在筆法上取眾流派之所長,古法、今法無一不精,潑水灑墨、散鋒勾線、大筆著色,頗有傅抱石之風。當今國畫山水技法上能有如此造化者並不多哉。宇宙是深邃、遼遠、無邊無際的。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無限的時空之中,神秘的大自然造化了山石雲水,也造化了人類。古往今來的畫家們在其間不斷臨摹、思索、繼承與探索著,孫曉東也是一樣。他的老師是古今各派大師大家,也是大自然。走進他的畫室,處處都能看到歷朝歷代各大名家的畫稿臨本,從凌亂的書堆中就能看出他對古人各派技法的研習下過大功夫。他的畫在繼承與發揚古法的同時還處處流露出現代風格。他是一位地地道道從古典技法里走出來的現代派畫家。當你步入他的藝術世界,了解他的人生經歷時,就自然會有答案。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二十五歲的孫曉東為追求藝術的至高境界,曾經獨自騎腳踏車到全國各地寫生,途經十七個省,爬過太行、翻過呂梁、住過陝北窯洞、穿越過河西走廊、拜過敦煌石窟、走入過塔克拉瑪乾沙漠,跨越過青藏高原。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長城內外到處都留下過他的身影。在那箇中國公路交通並不發達的時代,他有過在黃土高原喝不上水,在戈壁灘上風餐露宿,在大雪山上與狼共舞的驚險。這些艱辛的歷程都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與能源。他一路作畫千幅,與各地文化界知名人士廣泛切磋交流。清代畫家石濤說過“搜盡奇峰打草稿”,而孫曉東真的做到了。他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作為山水畫家有這種閱歷正是最好的繪畫基礎,在近百年的畫家群體中他是走的最苦,也是走的最遠的一位,做為畫家、他是深入生活的典範。
他還是一位淡泊名利,助人為樂的君子。2012年11月28日,在北京香港馬會會所,由著名影視明星李亞鵬和王菲主辦的“蔚愛執著”的拍賣會上,畫家孫曉東的一幅《黃山煙雲》四尺國畫以28萬元起拍價在現場拍賣。他將所拍款全部捐給了“嫣然天使基金會”作為兒童醫療基金,他的這一舉動贏得了北京高端收藏界人士的一致讚揚。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孫曉東個人投資創辦的教育助學基金會就在幾年內幫助過200多名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他還投資興辦過民辦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文化藝術和科技人才。從藝從教三十多年來,他一直將愛心奉獻於社會。這次四川雅安地震之後,他又捐贈給浙江慈善總會價值五百多萬元的國畫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參與慈善活動。他的事跡從前就被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五十多家新聞單位宣傳報導過,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成人教育》和《教育探索》等很多雜誌都做過他的人物專訪,其事跡被選入《中國政協人才》、《世界名人》等多部人才大典,並被載入《中國改革文存》和《中國改革豐碑》等書中,他是一位淡泊名利、助人為樂的真君子,他常說畫家過於把名利看得很重就難以畫出好的作品,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的胸襟和追求,他才能達到如此高度的藝術境界,這是他藝與德的升華與造就。
很多人寫評論都把畫家描寫的作畫時如何辛苦,如何不容易。然而我們看到曉東老師作畫,就仿佛像理察在彈鋼琴一樣。他思想投入,輕鬆自在,只是隨意揮灑筆墨,就如同變魔術一般,大山大水頃刻就映入眼帘。這種筆墨功夫和藝術修為,實在是令人深感難得一見。

孫曉東的山水畫主要有二種風格:一是傳統風格,二是現代風格。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風格,都能看出他筆墨功力的深厚。在當今畫壇上,實屬難得一見的實力派畫家。假如你有幸看到他《天地交合之夾角》和《火燒雲》等作品時,你一定會有同感。
孫曉東的傳統風格山水畫構圖豐滿、層次分明、或清秀細潤、或氣勢如宏。每一幅畫都好似一首詩詞。他筆墨功力深厚,作畫大開大合,畫山、畫雲、畫水,多一筆少一筆全然無關。山總是變化萬千,在他的畫中融合著中國傳統的筆法、墨法、皴、擦、點、染、集眾家之所長,落筆又如行雲流水,山外有雲、雲中見山。大膽用水墨,墨氣淋漓,一揮而就,造化天成,令人觀後耳目一新。
孫曉東的現代風格山水畫構圖更為特別。早在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別出心裁,常畫大幅山水,創作題材多以西部名山大川為主,如空谷大系列、西北大系列,景觀壯闊雄渾。或整幅大山壓得令人透不過氣;或整幅行雲讓人心曠神怡、暢快無比。早在全國第六屆美展時,他的《深谷幽風》就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畫面是滿滿的,整幅的懸崖峭壁,在崖上只有一棵挺拔的松樹,在迎風招展、剛強無比,正如他的繪畫精神,堅強中透著浪漫,浪漫中又充滿激情。他以現代手法創作的山水畫,將東西方文化藝術精神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融為一體,充滿著時代氣息。從他的畫中能看得出他走過的路,他筆下的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巍巍崑崙和祁連山脈,或山或雲,都無不令人心潮澎拜、動魄心驚。他是位畫山的大行家,他的藝術精神正如他二十年前創作的巨幅作品《天回》——令人感覺到他真是一位敢於叩響神秘之門、重新創造宇宙的山水大家。
筆者:陶湘明
(國務院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品牌管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孫曉東[北京畫家] 孫曉東[北京畫家]

孫曉東,男,1956年9月生於瀋陽,藝名:汲雲、雲翁、雲水翁。齋號為散逸居主,戲虎堂,雲水間館。

198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遼寧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性孤好靜,喜慎思獨悟,詩書歌飲,視閒居為樂。作大寫意水墨畫,兼攻書法、油畫及抽象繪畫。近年來活躍於當代藝術的創作與活動中。

藝術歷程

1963年—1968年 在鐵西區勛望國小,瀋陽第四十一中學讀書;

1968年—1973年 隨父母下放到開原縣清河公社三台子大隊落戶,並在開原前石台中學、開原縣第一中學讀書;

1973年—1974年 返回瀋陽市,在瀋陽市第八中學讀書,1975年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到法庫縣丁家房公社興隆峪大隊插隊;

1978年 考入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此期間專攻大寫意水墨畫,並考察河南、陝西、山西文化古蹟,遊歷內蒙大草原;

1982年 作品《草原之子》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畢業作《海的女兒》在“美苑”上發表;

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同年獲學士學位,分配在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工作;

1984年 作品《家園》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展”;

1985年 調入遼寧畫院任專職畫家,開始水墨畫創新探索,同時創作具有構成風格的作品《收穫》、《暮歸》《紅衣少女》出版在《孫曉東水墨畫選》中;

與黃曉梅結婚,兒子方序出生;

1987年 創作《季節的轉換》、《紅衣少女》發表在《遼寧畫報》上,並出版在《遼寧美術家作品選》中;

三月赴遼西蘇魯荒地區參加扶貧工作隊,一年有餘。人生困扼時期,感慨頗多,每日讀書作筆記;

1988年 回城後創作《溫馨的午後》、《秋高》、《夜谷》、《早寒》、《山居破曉》,並撰文“遼西行”發表在“遼寧畫報”;

1992年 五月作品《故土難忘》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五十同年美展”,北京展出後,又獲省展二等獎;

1993年 二月作品《延安歲月》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獲建黨七十周年美展優秀獎;

十月作品《故園幽事》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屆中國山水畫展”;

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楹聯書法展”;

1994年 六月作品《遼西故地》、《晉武陵》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十月國畫《歸鄉》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

十一月赴印度尼西亞舉辦“三人聯展”;

創作大量油畫作品,《馬耶勒故居》為畫廊收藏。發表文字“彼樂土兮不思歸”,介紹峇厘島之行;

1996年 十一月赴馬來西亞“聚雅莊”畫廊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 六月赴四川九寨、黃龍、青城山體驗生活一個半月,每日寫遊記不綴;

1998年 四月赴新加坡參加“遼寧畫院院展”;

十月與黃曉梅離婚;

十二月國畫《親恩》入選全軍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99年 四月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二人畫展,書法條幅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國畫作品《白馬秋風塞上》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張大千先生百年誕辰名家精品展”;

六月“美術”雜誌發表畫作《吳昌碩肖像》;

八月“美苑”雜誌刊登論文“代山川而立心”及畫作《雪村之戀》;

九月作品《真的猛士魯迅》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迎澳門回歸全國著名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展”獲銀牌獎,並出版畫集;

十一月“美術研究”刊登論文“精神的幻象”;

2000年 《虎憩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鑫光杯全國名家畫展”獲優秀獎;

《踏雪寒梅圖》、《昨夜之燈》參加“中國詩書畫院建院十周年展”(中國美術館);

《故園幽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新世紀全國中國畫精品大展”,獲銅牌獎;

《徐青藤造像》入選“今日中國美術”第1卷;

赴加拿大多倫多,在安省中國美術館舉辦人個畫展,加拿大“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北美華報”、“加華日報”均大篇幅介紹;

入選“二十世紀中日書畫名匠集”。妹曉彤赴加拿大留學;

2001年 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題寫齋號“戲虎堂”;

著名鑑賞家楊仁愷先生撰文“筆墨隨心,造境自由”;

作品《路易艾黎與延安的孩子》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1年全國國畫作品展”;

《豐子愷先生》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畫院雙年展”。被評為一級美術師;

2002年 赴美國洛杉磯,鳳凰城,紐約考察,參觀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現代藝術館、古根漢姆美術館;

2003年 《魯迅先生像》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二屆畫院雙年展。兒子方序赴英國留學;

2004年 遊歷歐洲五國(荷、比、德、法、盧)。妹留學歸來;

2005年 作品《白石山翁與南瓜圖》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關東畫派進京展”;

《在北方》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寫意畫展”(深圳)在北京墨嵐畫館舉辦個人畫展;

妹孫曉彤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紅星畫廊”,本人任藝術總兼,開始參與當代藝術的創作與展覽,先後多次參加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創作大量水墨人體、抽象水墨畫;

2006年 應台灣師範大學之邀赴台參加“大陸名家畫展”(國父紀念館),遊歷台北、台中、阿里山、日月潭、故宮博物院;

2007年 隨紅星畫廊赴西班牙參加“卡斯地亞——萊昂國際藝術博覽會”。多幅水墨人體為友人收藏;

考察馬德里、畢爾巴鄂、巴塞隆納,參觀多家藝術館、博物館,尤喜愛塔皮埃斯作品,對當代藝術更加有興趣;

遼寧畫院院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作品《在北方》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完成文學隨筆“天驚地怪見落筆”、“詩思文脈,積健為雄”、“浪跡天涯路”、“大道至簡”、“寂寞真歲月”、“虛度光陰”、“夜行機場”;

2009年 在北京當代藝術的聚集地宋莊成立“汲雲藝術工作室”,同時完成創作《山翁晚歲》、《大孤獨得大滋味》,郭子緒先生撰文“深於情者方始真”。兒子方序留英歸來;

2010年 赴韓國昌原舉辦個人畫展,完成《韓國孫汝珍小姐像》、《沈素英小像》,寫下“寂寞真歲月”文字,刊於畫展圖集中;

《山翁晚歲》參加第二屆關東畫派進京展。(中國軍事博物館)。幾年來寫下古體詩二十餘首,刊於“中華博覽”、“名家作品集”中。書法作品有了新的突破,開始參加展覽,賣字;

完成《萍翁的世界》組畫,參加遼寧畫院院展(遼寧美術館);

赴台灣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遊歷台灣南北;

2012年 完成《草間偷活——白石少年舊憶》,作品《屺瞻老人造像》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八荒通神”畫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