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紀念館

孫文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樓,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築。主樓高20.8米,頂上蓋綠色琉璃瓦,屋脊為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飾有紫銅回輪華蓋,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樓內珍藏孫中山先生的經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貴史料。樓前廣場正中的花台上豎有一尊高2.6米的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樓後有長達125米的碑廊,上刻孫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義”全文。

基本信息

簡介

孫文紀念館孫文紀念館
位於神戶的孫文紀念館,是日本唯一的以孫文命名的紀念館。

歷史

孫文紀念館孫文紀念館
自神戶開埠以來,由於通商的關係,很多中國人在神戶市聚居。現在,日本共有三大唐人街,分別是神戶南京町、橫濱中華街和長崎的新地。值得一提的是神戶的華僑非常團結,來自大陸與來自台灣的華僑不分彼此,互相幫襯,和睦相處。 現在“孫文紀念館”的建築,原本是19世紀末到神戶打拚的中國實業家吳錦堂(1855~1926)的別墅“松海別莊”,又稱“移情閣”。吳錦堂原籍浙江寧波慈谿,是個非常愛國的企業家,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給予了大力支持。 孫文與“松海別莊”的淵源,始於1913年3月14日孫文來神戶。當時孫中山以中國鐵道部長的身份,到日本去籌集建設中國龐大鐵路網的資金,這也是孫中山唯一一次以官方身份訪問日本,受到各方的熱烈歡迎。當時,神戶的華人、經濟界人士專門為孫中山召開了歡迎宴會,地點就在“松海別莊”。 現在紀念館裡掛有當時參加宴會的人的合影,除孫文與吳錦堂外,還有戴季陶、吳稚暉等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其中戴季陶時任孫中山的秘書,他長期留學日本,對日本以及日本人非常了解,其1928年出版的《日本論》一書,到現在對中國人了解日本與日本人還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書中有句名言十分發人深醒:“日本人研究中國精細深刻,不遺餘力,‘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不知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驗管里化驗了幾千百次;而中國人研究日本卻粗疏空泛,對日本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對,再不肯做踏實的研究工夫,幾乎連日本字都不願意看,日本話都不願意聽,日本人都不願意見,這可以說是‘思想上的閉關自守’。” 孫中山一生多次到過神戶,其中最後一次是1924年底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應邀北上參加南北和談,從廣州乘船繞道神戶去到北京參加和談,可惜半年後的1925年3月12日不幸在北京病逝。這次在神戶,孫中山發表了著名的《大亞細亞主義》的演講。 吳錦堂1926年去世後,“松海別莊”一直由神戶華僑總會負責管理,1983年11月,神戶所在的兵庫縣(相當於中國的省)以受贈形式接受,並出錢組織了改修工程。1984年11月12日,在孫文誕辰的日子,“孫中山紀念館”面向公眾開放。2001年11月“松海別莊”被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為日本國家級重點文化遺產。 館內展覽以日本與孫文、神戶與孫文的歷史淵源以及孫中山的革命歷程為重點,也介紹展示吳錦堂先生的一生及“松海別莊”的變遷等,十分值得我們中國人去參觀瞻仰。紀念館旁邊的明石海峽大橋也很漂亮,夕陽西下時坐在海邊發獃感覺很不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