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立

孫君立

孫君立,化學纖維專家,我國化纖工業的開創者之一。長期從事化學纖維的研究和開發工作,著有《人造纖維免皺法》、《銅氨纖維針織物光斑消除法》等論文,創製我國粘膠纖維製漿工藝流程和設備,為我國化纖工業的創建和發展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孫君立,曾用名豫壽,1902年7月出生在江蘇無錫東北鄉安鎮村。父親任教國小,母親採桑育蠶以助家用,家道清貧。孫君立自幼生活樸素,學習刻苦,課業成績優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孫君立,曾用名豫壽,1902年7月出生在江蘇無錫東北鄉安鎮村。父親任教國小,母親採桑育蠶以助家用,家道清貧。孫君立自幼生活樸素,學習刻苦,課業成績優秀。

人物經歷

1920年孫君立自蘇州江蘇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畢業後,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編輯員。前後十餘年的編、譯工作中,先後譯、著了《高等化學》、《套用化學》、和《有機化學》等十餘種書籍。1936年他為尋找興國之路,跨越出原先的軌道,自費赴德國繼續求學,進入德累斯登工科大學攻讀研究生,並在夸虹人造絲機器廠實習,之後又去明興格城紡織研究院讀研究生。1939 年孫君立在德國亞琛工科大學獲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研究化學纖維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學業結束後,他受聘於德國柏林威廉皇家學院任研究員。1939年冬,歐洲戰爭局勢日緊,他去瑞士山道士化學廠短期任職後,於1940年回國,投身於我國化學纖維工業的建設事業。他先應美亞絲綢廠之聘,任籌備主任,負責設計人造絲廠。1946年應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之招,赴東北考察安東(今丹東)化纖廠,回滬後擬去安東工作,因交通受阻而留中紡公司任職,受命另行設計其他化纖工廠,後擔任中紡公司處長、專員等職,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在這期間,他曾幾次發表關於“建設中國化纖工業”等文章,多方奔走,為發展我國化纖工業而呼籲。1942-1948年期間,孫君立受南通學院紡織科之聘,專授人造纖維課程,內容新穎,語詞生動活潑,理論聯繫實際,注重發揚課堂民主。當年的學生對孫君立的諄諄教誨,記憶猶新,懷念不已。他執教南通學院,培養了不少化纖專業人才。後復將其數年講授人造纖維講稿之精粹,編寫成篇,陸續刊登於1946-1947年的《纖維工業》雜誌,使廣大技術人員備受教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孫君立一心掛念著化纖事業,掛念著安東化纖廠。1949年九十月間,他參加以胡厥文為團長的東北參觀團,赴東北考察歷時一個多月,親眼看到東北人民政府對振興化纖工業不遺餘力,深為感動和興奮,決意為化纖行業效力。1950年以後,他先後任上海安樂人造絲廠籌備處主任與副廠長。1954年任紡織工業部毛麻絲局處長,他積極為發展我國化纖事業策劃並參與實施。1958年,國務院決定化纖工業歸口化學工業部管理,化纖技術人員均於同年11月轉入化學工業部,孫君立也隨調至化學工業部化工研究院,任纖維室主任,開展化纖研究工作。1960年5月,化纖工業復歸紡織工業部管理,孫君立轉任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化學纖維研究室副主任。在此期間,他主要從事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原料的研究和開發,為工業化生產奠定基礎作出貢獻。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孫君立被迫離開北京返回故里。1979年他已77歲高齡,到中國紡織大學科研處情報室擔任《國外技術》主編(該刊分紡織、針織服裝、化纖印染三冊),還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編委會委員(該書於1984 年出版),《紡織詞典》副主編(系國內第一部大型紡織詞典,於1991年出版,1992年又重印)和《中國近代紡織史》編委會顧問等工作。他還參與編寫《英漢紡織工業辭彙》。

孫君立在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接受新青年雜誌的啟示教育,同胡愈之、葉聖陶等日夕切磋,過從甚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1927年,他在大革命時代參加工人糾察隊時險遭拘捕,後同周建人等組織婦女問題研究會,在《中國日報》主編一個副刊,又發起《新女性》雜誌的刊印。1985年4月,他參加中國九三學社。1986年退休後還繼續發揮餘熱,直到1992年逝世,享年90 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