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生產以家庭為單位。精耕細作,使稻穀的單位面積產量較高。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比較低。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種植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

基本信息

主要分布地區

季風水田農業季風水田農業
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東南亞熱帶雨林區

自然因素

氣候

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全年(終年)高溫或夏季高溫;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區,降水充沛,,熱量、水源充足且雨熱同期,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和盆地丘陵地區,地形平坦。

土壤

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社會因素

勞動力

水稻種植生產過程複雜,勞動強度大,需要勞動力多,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人均耕地

亞洲主要水稻種植業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種植水稻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

生產習慣

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水稻的傳統經驗豐富。

食物偏好

稻米是當地人們喜愛的主要食糧。

主要特點

1、 小農經營。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生產以家庭為單位。由於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土地很少。我國南方每戶耕種的水田區一般都少於1公頃。

2、 單位面積產量高。農民在田地里精耕細作,使稻穀的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是由於生產規模小,每戶稻穀的總產量不大。

3、 商品率低。受傳統觀念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將收上來的稻穀的相當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場上出售的稻穀很有限。

4、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發展較快,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從總體上來看,季風水田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比較低。

5、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產的基礎。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小農經營無力建設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資並組織水利工程建設。

特點總結: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

發展措施

1、適度規模經營。

2、控制人口數量。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機械化水平

4、增加投入,興修水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