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在北大講明史

孟森:在北大講明史

《孟森在北大講明史》是2010年4月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佩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國學泰斗季羨林多次向學生推薦的書目,民國時期最有價值的國學大師講稿。

內容簡介

本書有兩大特點,一、引用原始材料,介紹基本史實,敘事詳明,取捨得當。作者以《明史》考證明朝史事,並引證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內容充實,並具有極明顯的學術深度,對後輩學者影響極大。二、評點精闢,高屋建瓴,自成體系。本書在寫法上對於一件制度或史事的敘述都加有按語,徵引頗詳,給人信手拈來之感,大家風度,躍然紙上。而且這種多引原文、少做評價的寫法,給讀者或學生留足了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書只是就明朝的正史“用新體裁做的改編”,不過孟森對明朝正史的改編,在對歷史源流脈絡,因果變化以及影響歷史的關鍵點把握準確性上,所表現出來的歷史見識和對歷史的概括,都不僅超越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位學者,而且對今天明清史的研究還起著任何一位學者都無可比擬的作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開國

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匹夫起事,元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世或言明太祖曾奉韓林兒龍鳳年號,為其後來所諱言,此不考史實而度以小人之心者也。明祖有國,當元盡紊法度之後,一切準古酌今,掃除更始,所定製度,遂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漸廢弛則國祚漸衰,至萬曆之末而紀綱盡壞,國事亦遂不可為。有志之人屢議修復舊制,而君相已萬萬無此能力,然猶延數十年而後亡。能稍復其舊制者反是代明之清,除武力別有根柢外,所必與明立異者,不過章服小節,其餘國計民生,官方吏治,不過能師其萬曆以前之規模,遂又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清無製作,盡守明之製作,而國祚亦與明相等。明主中國二百七十七年,清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故於明一代,當措意其製作,措意明之製作,即當究心於明祖之開國。

第一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

《明史》斷代起於洪武元年,而敘明事者不能以洪武紀元為限,當以太祖起事之始為始。《史》《本紀》如此。陳鶴《明紀》,自注起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夏燮《明通鑑》起至正十二年,皆與《本紀》相應合。夫言明一代之史,除一支一節之紀述不可勝數外,自以正史為骨幹。而變其體,則有《紀事本末》、有編年之《紀》及《通鑑》。《紀事本末》成於《明史》之前,其取材不限於《明史》。後來《明史》既成,清代又以勅修名義成《通鑑輯覽》之《明鑑》及《綱目三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後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第一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後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後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第一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後之守御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門

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後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曆之荒怠

第一節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第一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奄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四節 專辨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第一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曆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