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假

孝老假

孝老假,是各地為促進養老保障制度而設立的一類假日,就是由單位給職工放假回家照顧生病的父母或者給父母過生日,假期時常不等。但對於這類節日,社會上的質疑比較多,主要是擔心落不到實處,最後淪為紙面福利。

由來

孝老假孝老假
鼓勵用人單位給員工放假陪長輩過生日,每年給予獨生子女不超過20天的護理假照料生病的父母,2016年以來,包括河南、安徽、北京在內的多地都在設定或擬設定專門假期,讓子女在父母身邊盡孝。

對於正在迅速邁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這樣的休假制度來的正是時候,但是伴隨著相關政策的出台,“孝老假”能否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變成“紙上福利”也引發討論。

背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12億,占人口總數15.5%,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1.37億。預計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

而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則顯示,“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離家後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總數的一半。破解這些老人的養老難,已經成為快速走向老齡化的中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各地政策

北京

孝老假孝老假
北京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鼓勵用人單位給予員工在其老年長輩生日、老年節以及需要康復服務、臨終關懷服務支持時探親休假。不過,“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計算等尚沒有規定。

河南

2016年5月,河南省通過的本地新計生條例中就明確,獨生子女的父母年滿六十周歲後,住院治療期間,給予其子女每年累計不超過20日的護理假,護理假期間視為出勤。

安徽

公布的《安徽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中也明確,安徽省將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子女照顧失能父母將享受帶薪休假或政府補貼。

江蘇

江蘇省也在探索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通過家庭設施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子女護理技能免費培訓和補貼政策、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的帶薪休假制度等,鼓勵家庭成員更好地贍養老人。

落實難度

無論是“孝老假”還是“獨生子女護理假”的出台,都獲得了民眾的讚許,但伴隨而來的也有人們的質疑。

早在1981年,國務院就對職工探親待遇做出了明確規定——與父親、母親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未婚職工探望父母,原則上每年給假1次,假期為20天。

如果因為工作需要,本單位當年不能給予假期,或者職工自願2年探親1次的,可以2年給假1次,假期為45天。已婚職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給假1次,假期為20天。另外,規定還明確可根據實際需要給予路程假。

但這個出台了30多年的探親假制度,除了在少數國家機關或大型國企還保留著,在很多企業已經名存實亡了。很多人因為單位人手不夠,或有緊急任務不得不放棄休假。

“有假難休歸根結底還是法律約束力不夠,另外企業也喜歡鑽空子。”在北京某大型國企工作的陳鶴說,自己的單位雖然會讓員工帶薪休探親假,但是員工的年終績效還是會損失不少,所以不少人因此不得不放棄休假的念頭。

建議

對此,有勞動法領域專家分析稱,對於勞動者休假,國家應該出台一部專門法律,明確勞動者的最低工資、工時、休假權利等等。

但也有專家呼籲對探親假這種計畫經濟時代的休假制度進行改革。例如,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此前就對媒體表示,改革探親假,一方面要保障勞動者休假探親的權利,一方面還要考慮實際情況,不給企業帶來負擔。

有職工建議,應該為員工設定專門陪伴老人的假期,但是這個長短要合適,比如一周左右。20天的“探親假”現在看來有點太不現實了,假期設定的時間越長,落實的可能性就越小。

反應

子女

孝老假孝老假
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東北女孩張萍表示,自己有一次想休探親假,還專門把國務院的規定拿給了人力部門,最後單位也只是批准了一周的假,當月的獎金還被扣掉不少。

不少網友也認為,“孝老假”、探親假的初衷是好,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企業很難真正執行,更有網友直言不諱問:“能先把周末還給我嗎?”

父母

家住北京海淀區的周崇喜已經76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一對兒女都已經各自成家立業,平時忙於工作只能偶爾回家看望他和老伴。對於北京擬推行的“孝老假”,周崇喜認為很是必要。

“兒女的工作壓力很大,所以平時很少主動打電話叫孩子們回家,即便是生病了,也是先和老伴去社區醫院看病。除非住院,一般不會驚動孩子。”周崇喜說,他很希望將來能多些假期讓孩子既不耽誤上班,又能多陪陪老人。周崇喜也道出了成千上萬中國老年人的心聲。

但其實,除了制度層面的保障,很多老人更希望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他們的願望不僅僅限於和兒女共同度過幾天“孝老假”。“其實能不能放一天假回來是次要的,有時候孩子們不回來,但是打電話來和我聊聊天,我就覺得很開心,沒什麼特別的要求了。”

觀點

外界焦點獨聚於“孝老假”,更大程度上可能在於假日的切實貼近性。

給予員工為父母慶生過節、照料病中老年長輩的探親休假,無論是前者的錦上添花還是後者的雪中送炭,都懷著滿滿的人情味,恐怕鮮有人不拍手稱道。這樣的情境和圖景不僅是規劃制定者的嚮導和嚮往,也可以說是與骨感現實截然對立的美好想像。

大多對“孝老假”的討論無不圍繞假日落地的問題,甚至將其與機關事業單位的探親假類比。聯繫到企事業單位探親假的幾近閒置,帶薪休假的名至實不歸,“孝老假”從伊始就引來可行性憂慮。而這樣的憂慮就像人們對“孝老假”的期待一樣貼近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