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學舉隅

字學舉隅

清科舉考試,在統治階級文字獄的盛行下,對文章的字句要求更加嚴格。 可見,當時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有多么殘酷。 第二部分:是根據統治階級的某種文字隱諱,而編寫的字詞的書寫方法。

簡介

字學舉隅 《字學舉隅》:
龍啟瑞編著(龍啟瑞《1814一1858),學翰臣,廣西臨桂人,道光進士,督學湖北江西,遷布政使。通文字聲韻之學,著有《古韻通歌》等。),現存多種刊本。
清科舉考試,在統治階級文字獄的盛行下,對文章的字句要求更加嚴格。考生常因沒有避諱某些字句的寫法而導致輕則名落孫山,重則家破人亡。
龍啟瑞順應當時科舉考試的現狀,將各種禁諱詞語編輯成冊,將避諱詞語的正寫和別字分別羅列,提醒考生不要犯類似書寫錯誤。
此書編寫完畢後,受到科舉考生的普遍歡迎。各考生將此書奉為“科舉寶典”,隨身攜帶,時刻誦讀。可見,當時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有多么殘酷。
《字學舉隅》的字數不多,製作成可方便隨身攜帶的小冊子。

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是根據《辨正通俗文字》增補改編的,分“辨似”“正說”兩部分。
“辨似”是辨別形體相似的字,分“二字相似”(如刀、刁,爪、瓜,泊、淚,奕、奕等),“三字相似”(如漫、慢、謾等),“四字相似”(如戊、戍、戌、戍等),“五字相似”(如辨、 、辯、瓣、瓣等),“偏旁相似”(如抒、杼,訣、快,菅 、管等)幾類。“正 ”是辨別錯別字和俗體字。
第二部分:是根據統治階級的某種文字隱諱,而編寫的字詞的書寫方法。
這本書從道光間編出來,不數十年間就出了好幾種校訂增補的本子,一再翻印,並且還有鐵珊在原書基礎上擴充的《增廣字學舉隅》。可見它很能適應當時的需要。
當時文人以拜讀《字學舉隅》為高雅,常相互在該書上題詩表達對渴望金榜題名和對統治階級服務的理想。到近代文化解放時,受到大量進步文人的批判和摒棄。將該書視為封建惡瘤,認為其表達了統治階級對知識分子的思想剝削和壓迫。故而受到猛烈批判。
該書雖流行廣泛,但因其內容多是封建糟粕,且文學價值不高,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中並不占有較高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