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河[新疆]

孔雀河[新疆]

孔雀河,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的河流。又稱飲馬河,傳說東漢班超曾飲馬於此,故稱。孔雀河是罕見的無支流水系,其唯一源頭來自博斯湖後,又從湖的西部溢出,故名孔雀河。它流經塔什市,穿越鐵門關峽谷,進入庫爾勒市,再經尉犁,沿庫魯克山東流,最後,注入羅布泊,全程786公里。孔雀河中上游之河水,由於經過博斯騰湖的沉澱,清澈見底,浪花朵朵,宛如孔雀開屏一般優美動人。

基本信息

(圖)孔雀河 孔雀河

孔雀河,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的河流。又稱飲馬河,傳說東漢班超曾飲馬於此,故稱。孔雀河是罕見的無支流水系,其唯一源頭來自博斯湖後,又從湖的西部溢出,故名孔雀河。 它流經塔什市,穿越鐵門關峽谷,進入庫爾勒市,再經尉犁,沿庫魯克山東流,最後,注入羅布泊,全程786公里。孔雀河中上游之河水,由於經過博斯騰湖的沉澱,清澈見底,浪花朵朵,宛如孔雀開屏一般優美動人。
 

概述

(圖)孔雀河孔雀河

孔雀河亦稱飲馬河,傳說東漢班超曾飲馬於此,故稱。孔雀河是罕見的無支流水系,其唯一源頭來自博斯湖後,又從湖的西部溢出,故名孔雀河。它貫穿整個新疆 庫爾勒市南部地區。

中國舊地圖又稱浣溪河或寬柴河,所謂浣溪河,是指遊人至孔雀河看到流水清清,洗把臉,掬一口水喝;所謂寬柴河,是指原孔雀河栽了幾根木樁,架了3根橋樑外,橋面鋪的是紅柳枝柴,由此得名是寬柴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現孔雀河葵花橋就是一座寬柴橋,當地維吾爾語稱“昆其達里雅”,意為皮匠河,“昆其”和“孔雀”聲音聽起來差不多,過往的漢族文人墨客、官吏、士兵由此就稱其為孔雀河,因此沿用昆其為孔雀轉譯音。

當時孔雀河確有一大批皮匠,他們從巴音布魯克草原收購畜皮,運到庫爾勒,利用其庫爾勒乾燥氣候,便利的水源加工皮革、製造皮鞋、皮衣、皮帽,清朝和民國年間新疆就流傳過這樣一首美麗的民謠:“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焉耆的馬,庫車的洋崗子一朵花,庫爾勒的皮貨頂呱呱”。洋崗子維吾爾語是結過婚的婦女,據說當時庫車結過婚的婦女頭上都戴一朵美麗的花,以區別於姑娘。這首民謠同時也唱出了當時庫爾勒的皮革製造業極為發達,至今許多庫爾勒的老人都能回憶庫爾勒孔雀河旁皮匠眾多的身影。孔雀河下游維吾爾語稱“庫木達里亞”意為沙河,那是因為孔雀河流入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的緣故,孔雀河賦予它孔雀的意義,一點都不過分。它的源頭和中下游又多么象孔雀的頭和身子那么美麗,而最美麗是它的尾部,瀉入羅布泊,那多么象美麗的孔雀開屏,綻放給世人多少異彩。

流域

(圖)孔雀河 孔雀河 地理位置

孔雀河上游穿行於博斯騰湖小湖區,到阿洪口才有河道,向西流至塔什店鎮,長65公里,水面平緩,比降0.77%,上游40公里處在蓮花湖區和博斯騰湖脫離接觸,真正不連線博斯騰湖的只有25公里。
進入霍拉山和庫魯克山夾峙的鐵門關峽谷區為中游段,水流湍急,比降驟然增加到6─8%。長14公里水流資源集中於此,出峽谷後,為廣闊的沖積平原,比降減至1%,河流由西轉向南流,形成大約彎弓形狀,為孔雀河三角洲農業區。
下游651公里,沿塔里木北緣流向羅布泊,兩岸多為胡楊林,孔雀河全長730公里,流域面積4.46萬平方里,年平均流量38.3立方米,最大洪峰233立方米,年平均經流12億立方米,由於孔雀河河源為湖水,年經流量穩定,除洪水外,一年四季流量變化很小。

孔雀河現已在建成了9個橡膠壩,抬高水位,把湖與河連了起來,尤其兩山的孔雀河出口處的橡膠壩蔚為壯觀,庫塔乾渠、十八團大渠、孔雀河主河道三水分流,有的如綠野蛟龍波滾浪涌,有的如猛獸潛浪,驚石擊天,有的如激流奔馬耀波流光,好一處奇流景致。在庫爾勒市10公里區孔雀河兩岸,這兒如蘇州園林景致一般,搞成了園中園,形成孔雀河風景區,梨林滴翠,楊樹挺拔,榆樹亭亭玉立,綠柳叢中掩映著各族兒女,兩岸景色充滿詩情畫意。

自然環境

(圖)孔雀河 孔雀河

在這隻有沙漠和戈壁的地方,它帶來了綠色,帶來了生機,它灌溉了河畔萬畝良田,養育了河邊數以千計的人民,使這片荒蕪的土地充滿了生機。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孔雀河。

它流經塔什市,穿越鐵門關峽谷,進入庫爾勒市,再經尉犁縣,沿庫魯克山東流,最後,注入羅布泊,全程786公里。孔雀河中上游之河水,由於經過博斯騰湖的沉澱,清澈見底,浪花朵朵,宛如孔雀開屏一般優美動人。
正如這美麗的名字,孔雀河的景色清新宜人。在荒涼的沙漠地區,它猶如一條長龍蜿蜒盤鏇,由西北緩緩向東南方向流去,岸邊生長著茂密的胡楊林,在荒漠這塊黃色的畫布上就有了一條綠色的飄帶。由於沒有受到現代工業的污染,孔雀河水清澈見底。年復一年,河水帶走了岸邊的泥沙,形成高高的河床,河水被安安穩穩的嵌在河床里,靜靜地流淌。清清的河水在淺紅色石頭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明亮。
孔雀河兩岸有著大片的胡楊林,正是這茂密的胡楊林遏制了沙漠地侵襲,保護了沙漠中的綠洲,保護了廣闊的草場,保護了孔雀河畔萬畝良田。胡楊林與風沙默默地對抗著,往往這邊是茂密的林帶,另一邊就是寸草不生的沙丘。在一望無際的胡楊林里有美麗而不知名的小鳥,叫聲清脆動聽,偶爾還能看見一隻野兔光顧林間,看見有人,它會馬上跑得無影無蹤。身處林間感覺是那樣的寧靜怡然。
孔雀河所在的庫爾勒地區氣候十分乾燥,夏季,白天酷熱難耐,晚上溫度卻很低。那裡的人民勤勞樸實,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們以孔雀河為體系,挖掘了發達的灌溉水渠,開墾出大片農田,建設著自己的家園。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品種繁多、香甜可口的瓜果,庫爾勒香梨享譽四方。
孔雀河畔聚居著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以及漢族四個民族,他們善良、好客、能歌善舞,在這裡,異域風情一覽無餘。回族男子戴著素雅別致的小白帽,維族婦女不管年齡大小常年穿著裙子、圍著披肩。在少數民族的村莊裡,家家戶戶都有牛羊,就連內地難得一見的駱駝,在這裡都是隨處可見。
多少年來,孔雀河靜靜地流淌著,伴隨著她的是像衛士一樣的胡楊和兩岸勤勞的人民。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朝陽照在緩慢流淌的孔雀河上,孕育著一個個新的生機和希望。

考古發現

(圖)孔雀河 庫爾勒市生態治理顯成效孔雀河畔白鷺飛

孔雀河古墓溝

位於孔雀河下游北岸第二台地上,地勢較周圍稍高的一片小沙丘上,東距乾涸的羅布泊約70公里,海拔847米,在東經88 °55',北緯40°40'處,墓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墓地所在沙丘地勢平緩,地表有環形的地樁標誌,就象一座美麗的圓城,仿佛人們死後於此走向這神聖的圓滿。據科學測定這是3800年左右羅布泊地區土著民族的文化遺存。

古墓溝共分兩種類型:

第一類類型,無環形列木,只部分墓才有1根立木露出地表,為豎穴沙室,木質葬具結構簡單,棺木無底,只有兩塊木板相向而立,兩側又豎1塊木板為擋土板,蓋板同樣是無規則的多塊小板,胡楊木質,上面蓋著草皮、草繩等,個別墓葬中有合葬兩人或3人,其餘均葬1人,男女老少均有,死者全部仰身直肢,頭東腳西,裸體包毛布,平臥墓中,此類墓共見36座,墓中出土的有毛毯毛布,尖頂氈帽,氈帽上插禽鳥翎羽,足穿皮鞋,左胸部有麻黃碎枝一小包,同時還有一草編小簍,內盛小麥粒,自10粒至100粒不等, 可見當時羅布人在由單一的食魚民族向農業民族跨越。腕、腰、頸部見玉骨珠飾,在部分墓中,有隨葬的木質人和石質人,可見當時羅布人已走出了活人陪葬的怪圈,不斷向著人類文明進發,仿佛聽到了他們所前進的腳步聲。

第二類型,地表有7圈規整的環列木樁,木樁由內而外,粗細有序,環圈外,有呈放射狀的四向展開的列木,井然不亂,墓穴環列木圈內,木質葬具,均已朽爛成灰,可見,蓋板和矩形邊板的灰痕,死者屍體均為男性,余葬法同第一類型相同,由於靠近孔雀河深埋朽爛,僅6座。出土文物有刻木、骨椎、骨珠、 木雕人像等。

兩類墓地出土文物中毛布、毛毯最多,幅寬達118厘米, 是原始豎形織布機所造,可見當時羅布人和人類文明進步是相一致的。出土的小草蔞編織精巧,平整細密,為之字波紋,5件木雕人像,用紅、黑色劃道,象徵性表示了眼、鼻、嘴部,形體構造形象簡潔,逼真大方,還出土了3件紅銅器,造型均美觀精巧。

孔雀河古墓溝的發現,把羅布人的歷史確鑿地引向3800年前古代,給人們提供了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和意識形態方面嶄新的實物標本,成為研究中國歷史和新疆歷史又一重要的古文物證明。

參考資料

[1] 新疆旅遊 http://www.chinaxinjiang.cn/xjly/fgls/bazhou/t20051229_81868.htm   
[2] 8tt8旅遊 http://www.8ttt8.com/dili/w26977.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