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學校

歷史資料1917年,蔡元培、李石曾和北大教授沈尹默、馬幼漁、馬叔平等在北京東城區方巾巷的華法教育會的會址,創辦了一所新型的學校——孔德學校。 學校情況要偏重圖畫、手工、音樂和體育運動等科,給學生練習視覺、聽覺……1918年,沈尹默、馬幼漁、錢玄同、陳大齊等以“新教育研究會”的名義編出了孔德國小一年級學生用的國語課本。 國小一年級國語課本中先教注音字母,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試驗。

基本信息

歷史資料

1917年,蔡元培、李石曾和北大教授沈尹默馬幼漁馬叔平等在北京東城區方巾巷的華法教育會的會址,創辦了一所新型的學校——孔德學校。這個名稱取自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AuguesteComte的姓“孔德”。在學校兩周年紀念的時候,蔡元培先生有一篇演說,很能說明孔德學校辦學的宗旨:我們是取他注重科學的精神,研究社會組織的主義來做我們的教育的宗旨。為注重科學的精神,所以各科教學偏重實地觀察,不單靠書本同教師的講授。

學校情況

要偏重圖畫、手工、音樂和體育運動等科,給學生練習視覺、聽覺……1918年,沈尹默、馬幼漁、錢玄同、陳大齊等以“新教育研究會”的名義編出了孔德國小一年級學生用的國語課本。課本的內容有短語、兒歌、故事等,每個字都有注音,還配有插圖,插圖是徐悲鴻畫的。這一課本很適宜兒童學用。國小一年級國語課本中先教注音字母,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試驗。在這裡還要提一提孔德大圖書館,它原是為辦中法大學孔德學院準備的,自1924年起,由沈尹默、馬隅卿等人去挑選,購買圖書,全館共藏書64000多冊。魯迅研究中國小說史曾來校閱看詞曲舊小說。

為今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前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