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十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2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裝: 53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1337363
條形碼: 9787561337363
尺寸: 24 x 16.8 x 5 cm
重量: 1.1 Kg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被提名人。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內容簡介

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套裝全2本)》包括了《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碌碌而行,原來,孔子才是我們心靈的寄託,《論語》才是我們精神的皈依,全球最大出版商蘭登書屋(Random House)邀約好書,國學大師林語堂孔子觀的完整展現,第一本向西方世界系統介紹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歷經數十年暢銷不衰,了解孔子及其學說的首選佳作。
《老子的智慧》講述了,在儒家之外,老子和莊子另闢了一條更寬廣的路,帶來一種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孔子的哲學,處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倫常關係,非但不令人激奮,反易磨損人對精神方面的渴慕,及幻想飛馳的本性。而老莊的哲學——這種探究生命底蘊的浪漫思想,為中國人開了另一扇門,辟了另一個心靈的空間;兩千年來,撫慰了無數創傷的靈魂,使得人們在世俗努力掙扎時,有可迴旋的餘地。
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林語堂,於風趣中見睿智,前所未有地“以莊解老”,將老莊思想的獨特魅力娓娓道來;拋開煩瑣的訓詁考辨,用人生的閱歷、生命的覺悟去品味老莊哲學,將那原本生澀難解的文字賦予血肉,給予全新的靈魂。
老子具有異於常人的智慧,憑藉一雙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多聽聽老子的話好處很多。人生在世,需要智慧。這部林語堂先生最得意、最珍視的著作,讀來令人心地寬廣,不但能領悟老莊超越時代的人生思辨和處世智慧,更能讓自己保有心靈的平和和生命的活力,少一點傷痕。
《孔子的智慧》講述了,孔子乃一介布衣,既非教主,也不是上帝的兒子,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現實中的失敗者;然而,他卻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國兩千五百年的歷史;用一生坎坷的命運,創造出古今中外最溫柔、最詩意、最無可替代的哲學。孔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魅力何在,而他的智慧是什麼呢?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不僅從《論語》,更從《禮記》《孟子》《中庸》和《大學》等古籍中精緻而妥當地擷取儒學經典的智慧哲思,以詩意雅致的文字,於風趣睿智中,為我們解讀經典,對孔子思想進行了完整而系統的論述。在林語堂先生看來,孔子的思想不只是“處世格言”“道德修養”,更是一種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種對人生意義的執著追求,充滿了詩意的情感內容,具有“終極關懷”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傳,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心魂”。
林語堂先生以他一生的個人體晤,激活了孔子的智慧,喚醒了我們的文化心靈;讓孔子走出歷史的時空框架,與我們直接對話,親切可喜不在話下。在這繁盛、浮躁、充滿變數的時代,讀這《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套裝全2本)》使人有一種樸素的幸福感。

媒體評論

中國人如果失去了對老子的記憶,將是一個可怕的世界級笑話。……多聽聽老子的話好處很多。不少人往往傷痕累累之後才能體會老子的話,我們可以少一點傷痕了。
——余秋雨(著名學者)
林語堂先生的這本《老子的智慧》,是應全球最大的圖書出版商蘭登書屋邀約而寫;不僅思想與文筆深刻閒雅,明暢可讀,在義理上也有許多闡發,乃近代有名的《老子》譯本,在西方享有盛譽,也深具影響。
——龔鵬程(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
我所知道的林語堂先生,其實就是,很難得的兼具有“君子”和“文藝復興人物”之長的人。前者比後者多一份優遊園林的隱逸雅致,後者比前者多幾分新時代男兒的慧黠矯健。……林語堂先生的著作又多又好又極富使命感,百年之內恐怕很少有人能接近他所締造的光榮紀錄。
——張曉風(台灣著名散文作家)
孔子走出他在歷史上的時空框架,與我們現代人以白話文直接對話,親切可喜不在話下。孔子的思想又以英文這種國際語言展示在我們眼前,好像由此彰顯了普世化的絢麗色彩,使人在驚艷之餘又多了幾分自豪之感。林語堂先生在評價中西文化時站在一個較為平衡的位置上。他在《孔子的智慧》短短二十多頁的導言中,就多次以摩西及耶穌來與孔子作為對照比較,藉此凸顯東西方的聖人“心同理同”的深刻涵義。這對西方世界的讀者來說,自然深具啟發性;對我們中文讀者而言,也不難由此體會人類所共有的心靈勝境。
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選材精緻而妥當,使人讀來有一種幸福之感。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目錄

《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孔子生平
第三章 中庸
第四章 大學——倫理與政治
第五章 論語——孔子的格言
第六章 儒家社會秩序三論(一)——《禮記·經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儒家社會秩序三論(二)——《禮記·哀公問第二十七》
第八章 儒家社會秩序三論(三)——《禮記·禮運第九》
第九章 論教育——《禮記·學記第十八》
第十章 論音樂——《禮記·樂記第十九》
第十一章 孟子
《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目錄:
緒論
序文
第一篇 道的性質
第一章 論常道
第二章 相對論
第三章 無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德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穀神
第二篇 道的教訓
第七章 無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滿的危險
第十章 抱一
第十一章 “無”的用處
第十二章 感官
第十三章 榮辱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道廢
第十九章 知所屬
第二十章 人與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顯現
第二十二章 爭之無益
第二十三章 同於道
第二十四章 餘食贅形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第六篇 統治的理論
第七篇 箴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