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傳播學詮釋

孔子思想深層次的核心內涵是普遍的社會交換理念,並從此角度進一步解讀孔子言論,結合孔子“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的驚世論斷與“德、禮、政、刑”施政方略,勾勒出其“君子修己成德、以德化人”的政治傳播思想路線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孔子思想的傳播學詮釋

從傳播學角度深入研究孔子思想,認為孔子思想深層次的核心內涵是普遍的社會交換理念,並從此角度進一步解讀孔子言論,結合孔子“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的驚世論斷與“德、禮、政、刑”施政方略,勾勒出其“君子修己成德、以德化人”的政治傳播思想路線圖。

作者簡介

崔煉農,1962年生,湖南南縣人,文學博士。2004年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現為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古代政治傳播與宗教傳播;中國古代音樂文獻學與音樂文學。已在《中國音樂學》《文學遺產》《文史》《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代序孔子在那個“智慧如春”“欲望如夏”的時代

題記

緒論

第一章孔子從政經歷的傳播學考察

第一節“委吏”,負責地方驛站物資監管與配送

第二節“司空”,職掌全國驛路建設與維護

第三節從政經歷對孔子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從傳播的角度討論語言問題

二、從傳播的角度觀察社會生活

三、從傳播的角度思考文化傳播現象

四、從傳播的角度考察國家政治

第二章“仁者”的政治傳播學(一)

第一節為政以德,關鍵是“德”的流布

第二節“德”的傳播過程,就是“仁”的實現過程

一、在人間進行“德”的傳播,君子必須研究“人”

二、在人間進行“德”的傳播,君子必須為政以“德”

三、修己成“德”的過程也是“德”的傳播過程

第三章“仁者”的政治傳播學(二)

第一節“化”:追求同化效應的傳播行為

一、“化”需要掌握話語權,需要取得社會地位來掌控話語權

二、“化”必須“成名”,必須“安身取譽

三、“化”就是用“行”來勸化,其最高境界是“無言”

四、“化”必須考慮傳播環境,根據環境選擇傳播方式

第二節“政”:追求同化效應的傳播管理

一、“庶-富-教-使”是君子洽國的施政路線圖

二、“舉善而教不能”是君子行政的關鍵舉措

第三節“禮”:確定言行規範的傳播尺度

一、“禮”的作用重在教化,重在君子之德的傳播

二、“禮”是防範道德過失的堤坊,一種傳播區界的設定

三、“禮”囊括一切社會關係,並給予明確的分類和標誌,構成一整套傳播符號體系

四、“禮”是人們“視聽言動”必須遵守的普遍規範,是一種“制中”的傳播尺度

五、“禮”將社會關係條理化、穩固化,從而建構出一種超穩定的傳播秩序

六、“禮”“政”互融,完成教化的使命

第四節“刑”:強制言行入軌的傳播控制

一、“刑”必須確保“化”“導”的傳播效果不受致命的損害

二、“刑”以“禮”為依歸,“教而後刑”才能從源頭杜絕“惡(德)”的傳播

三、“刑”為罰,“禮”為法;“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是“禮”的體現

四、“刑”本身不是目的,是君子“以德化人”不得已為之的手段

第四章“智者”的實用宣傳術

第一節正確使用語言

一、充分認識言說與修辭的傳播效果

二、掌握語言傳播的主要規律

三、熟悉談說技巧

第二節用心參與交流

一、選擇合適的傳播對象

二、有針對性地進行勸服

第三節認真進行宣傳

一、利用宗教傳統進行政治策劃,即“神道設教”

二、掌握分寸,謹慎保持沉默

三、正視傳播過程中的變異因素

四、當仁不讓,誨人不倦

第五章君子的社會交換論

第一節“仁”“義”:付出與獲得的因果律

一、“德”,是先民對付出與獲得因果律的善性提煉

二、“義”,是人類對社會交換中因果律的正確反映

三、“仁”,是君子對“先事後得”因果律的身體力行

第二節“忠””恕”:給予與回饋的正平衡

一、“恕”是“仁”的必由之路,是推己及人,是正確的給予與回饋

二、“恕”是“直”的高級層次,是給予與回饋的自然平衡

第三節“禮”“政”:“施”與“報”的道德約束

一、內修“恕”道,外遵“禮”制

二、以“政”教“孝”,以“順”報“德”

第四節“博施”與別“報”,基於傳播效果的選擇

一、不求回報的“施”與“博施”,是聖人之行

二、有針對性的回報,是對“施”的鼓勵和制約

三、有等差的回報,是君子因時制宜的選擇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