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之儒

孔子之孫子思伋作之,以昭明聖祖之德 子思唱之。 子思之儒

戰國時期以孔子之孫子思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漢書 · 藝文志 · 諸子略》著錄 " 《子思》二十三篇 " ,已佚。現存《禮記》中的《中庸》,鄭雲註: " 孔子之孫子思伋作之,以昭明聖祖之德 " 《禮記正義》卷五十二《中庸》據此,子思畢生主要繼承、發揮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儒家道德範疇 " 誠 " 這一精神實體作為世界的本源,認為 "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 ; " 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 " 。他被封建統治者尊為 " 述聖 " 。其思想被孟子進一步發展,《荀子 · 非十二子》稱 " 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世俗之儒受而傳之 " ,表明 " 子思之儒 " 與 " 孟氏之儒 " 兩派實屬一系,後世稱為 " 思孟學派 " 。對宋明理學的 " 心性 " 之學,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