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海綿狀血管瘤

嬰兒海綿狀血管瘤

嬰兒海綿狀血管瘤是發生在小兒身上的一種先天性疾病,這種疾病大多成海綿狀,因此而得名。海綿狀血管瘤是小兒常見的血管瘤類型,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顯。

簡介

嬰兒海綿狀血管瘤大部分是在胚胎的時候就形成了,有的在出生的時候即可看到海綿狀血管瘤的症狀,而有的起病隱伏或位置較深不容易被發現。

嬰兒海綿狀血管瘤位置較表淺的,可件局部皮隆起,高低不平;皮膚表面可表現出紫色、藍色、藍紫色、紫紅色;有的可見曲張盤鏇的血管;這種比較表淺的容易破潰出血,造成出血多、創面大、經久不愈,所以要注意保護好局部皮膚不受摩擦。
另外一種位置比較深的嬰兒海綿狀血管瘤,除局部顯現出不規則的輕、中度的隆起外,皮膚顏色沒有異常的改變,所以容易被家長忽視,當家長給嬰兒洗澡換衣服的時候,如果注意到身體各部位有隆起的包塊樣東西的時候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嬰兒海綿狀血管瘤最大的特徵是,體積大小隨體位的改變,所以經常見到瘤體有時候大有時候小,而瘤體具有壓縮性,輕壓瘤體可縮小甚至變平。

嬰兒海綿狀血管瘤較為複雜,有些在出生後短期內迅速生長,並對激素治療有效;有些則在出生後即發現,並較穩定地持續到成年,即使早期進行激素治療也無效。因此,以形態學為分類標準,可能難以解釋海綿狀血管瘤的這些不同的特性,也就是說,在嬰兒海綿狀血管瘤中存在部分病例,其性質屬於血管畸形,而其他屬於皮膚深部的血管瘤。

危害

1、不會自己消退,只會不限制的生長,在頭面部影響美觀,引起畸形。
2、引起占位性病變,壓迫神經、肌腱、其他組織器官等,引起疼痛、畸形等併發症。
3、在四肢,引起患肢腫脹、畸形、甚至侵犯關節,引起功能障礙等後天殘疾。
4、在四肢可引起肌肉萎縮,使患肢比正常肢體小。

診斷要點

根據其發病歷史和臨床特徵,通常不難診斷:首先它是在出生時即出現,病情隨年齡而增長;其次隆起或稍隆起皮膚表面,呈藍色或紫紅色;壓之可縮小,去壓後恢復原狀;再者無自覺症狀,好發於顏面、頸及頭部;最後由於其組織病理可見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靜脈構成的薄壁血腔,有時可見血栓形成、機化和鈣化現象。血管內皮細胞無異常增殖。

治療

由於嬰兒海綿狀血管瘤會發生在人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內臟等重要器官也可能發生,而且兼有擴張性及浸潤性生長的特點,既可造成毀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礙,所以在治療上不能消極等待,應積極的到正規醫院由專業醫師進行最佳的治療,這樣才能避免危害擴大而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