嬖人

嬖人

嬖人,指比較寵幸、身份卑微的側室,《春秋左傳正義》卷三有:“嬖,必計反。賤而得幸曰嬖”語。指皇帝或國王所偏愛的人。 或同“嬖臣”君主寵幸的臣子。

基本信息

讀音

bì rén

類屬

人物稱謂詞

詞性

名詞

解釋

含義1

嬖人:愛妾。即君夫比較疼愛的側室。

語出《左傳·昭公九年》: 衛襄公夫人姜氏無子, 嬖人婤姶生孟縶

含義2

嬖人:同“嬖臣”。指君主所寵幸的臣子。

《墨子·魯問》:“魯君之 嬖人死,魯人為之諱,魯君因悅而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臧倉,魯平公嬖人。”

《史記·孝武本紀》:“卿(公孫卿)因嬖人奏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 嬖人伍參奏曰:‘令尹之言非也。鄭謂我力不及,是以從晉;若晉來而避之,真我不及矣。且晉知鄭之從楚,必以兵臨鄭,晉以救來,我亦以救往,不亦可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