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仙(毛莨科)

簡介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威靈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的根部。
【形態】攀援性灌木,高4~10m。根多叢生,細長,外皮黑褐色。莖幹幼時被白毛,後變黑色,具明顯條紋。葉對生,羽狀複葉,小葉5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苞片葉狀;萼片葉狀;萼片4,花瓣狀,白色;雄蕊多數不等長,花絲扁平;雌蕊4~6枚,心皮分離。瘦果扁平狀卵形,略生細短毛,花柱宿存,延長呈白色羽毛狀。
【分布】生於山野、田埂及路旁。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等地,陝西河南亦有分布。
【採制】秋季採挖,除去莖葉、鬚根及泥土,曬乾。
【成分】主要成分為白頭翁素、白頭翁內酯、甾醇、皂甙、胺基酸等。
【藥理】動物體內試驗,對小鼠有抑制作用;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26細胞抑制率為50%~70%;同時對Hela細胞、肝癌-2細胞等均有抑制活性;其水煎劑腹腔注射能輕度提高小鼠痛閾,故治療癌痛有一定效果。
【臨床】用於治療食管癌甲狀腺癌、腮腺癌、喉癌及大腸癌等。
如治療食道癌:以威靈仙為主藥,配以板藍根、貓眼草、制南星製成浸膏粉,加少許人工牛黃及硇砂,口服,治療300例,(絕大多數為不能手術的晚期患者,單純用中藥治療)結果:近期治癒33例,好轉53例,穩定180例,總有效率88.7%。

相關內容

自然 生物 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