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縣自強中學

威遠自強中學現系民辦完全中學,直屬威遠縣教育局,1988年9月1日正式成立。

基本信息

辦學情況

成立之初,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手無一兵一卒,腰無一分一文,全憑退休教師赤手空拳創業。威遠自強中學本著“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為教改闖新路,決不牟取個人私利”辦學宗旨,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發揚“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銳意創新”自強精神,排艱歷險,化險為夷,很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功躋身“四川省先進學校”、“內江市校風示範學校”、“內江市教育優秀學校”、“威遠縣素質教育優秀學校”行列。辦學成果,名列威遠前列,成為威遠教育第二重大支柱。
威遠自強中學歷盡滄桑,酸甜苦辣嘗遍,喜怒哀樂頻仍,幾度山重水複疑無路,幾度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回味過去,發人深省,催人奮進,令人自豪,其樂無窮。

辦學歷史

我們的辦學經歷和體會概括如下。
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全力打造學校品牌
我校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1、育人為本,質量立校(1988年下期到1991年上期)
這三年的工作主要是:租借校舍,建立基地;組建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開展有序工作;建立一系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教育規律的規章制度,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
租借校舍、組建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雖然一波三折,終於比較迅速完成。建立新型的制度則是一個嚴肅而又科學的難題,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我們首先建立“任人唯賢,雙向選擇,來去自由,最佳化組合”的人事制度和“在提倡無私奉獻的前提下,實行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重責多得,優質多得的按勞分配”制度,把工作人員的責、權、利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增強他們的改革意識、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
其次,確定領導體制、奮鬥目標、發展思路和工作準則(校訓),明確主攻方向,清醒政治頭腦。我們的領導體制是“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支部書記是法人代表”。奮鬥目標是“把學校辦成名副其實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學校,辦成國內第一流的造福人類、造福子孫、名垂千古的學校”,並分階段提出具體要求,使師生既感到前途任重道遠,又感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不致望洋興嘆。發展思路是“從提高社會效益入手帶動經濟效益,然後用經濟效益反促社會效益,形成良性循環”,使師生明確質量就是生命,拼搏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人人都是學校的主人。工作準則是“求實、創新、團結、奮進”,使師生懂得如何科學地認識事物,處理問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再次,制訂遵循教育規律的工作方針和基本管理制度,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落到實處。我們的工作方針是“以教學為中心,思想工作先行,教書育人並舉,身教言教同重,各類素質齊抓”。“以教學為中心”,就是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學。在教學工作上,要求教師做到“備課、上課、輔導、實驗、作業收改、大小考試”六認真。在教學內容上要求狠抓“雙基”,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忌急於求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抓中間,帶兩頭,讓中等生吃飽,優等生吃好,差等生大有進步,決不輕易放棄一個差生;合理地運用啟發式,堅決廢棄注入式,做到讀、講、練、評有機結合,即讀得多,講得精,練得巧,評得準。“思想工作先行”,一是建立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即“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以端正學習態度為重點,以強化管理為手段,以創建文明班、文明寢室為紐帶”,把愛國與愛學校、愛班級、愛宿舍融為一體,與勤學習、守紀律、愛勞動、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樂助人、會生活有機結合。二是制訂教育學生的基本原則,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之以勵,繩之以紀,寬嚴有度,賞罰有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三是確定教育學生的基本方式為“細水長流與轟轟烈烈相結合”。所謂“細水長流”,就是以《 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作準繩,密切從日常生活、學習著手,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力求做到見微知著,防患未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把矛盾化解在激化之前。所謂“轟轟烈烈”,就是根據學生愛說、好動、喜表現的特點,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具有一定規模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從多方面發展學生的才能,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又次,主動占領輿論陣地,創辦校刊《自強校園》。校刊的內容:一是宣傳黨和國家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二是宣傳民辦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作用;三是介紹自強中學的辦學成果和先進經驗;四是展示自強人的風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每學期至少出版兩次(必要時則出增刊),傳送全縣的中國小校和縣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轉變他們對民辦教育的觀念,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
由於學校制度先進,機制靈活,管理有方,群策群力,所以很快就形成了“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班風好,室(寢室)風雅”的格局。我校前三屆的高中學生,收的都是公辦學校不要的落榜生,入學起點在全縣可謂最低最低。我們把縣內各高完中的招生情況分作四類:一類是重點中學,二、三類為公辦的普通中學,四類為民辦中學。我們雖屬四類學校,但不甘示弱,一開頭就提出:校風建設實行半軍事化管理,要力蓋全縣,實現超一流水平;教學質量三年之後要實現“超三趕二”的奮鬥目標。三年的實踐證明,我們說到做到。高一九九一級畢業會考,一次合格率高達90%以上,高出縣平均水平四十多個百分點,躍居全縣榜首,令人刮目相看;參加高考,上大專線26人,不僅超額36.84%完成縣教委下達的任務,而且實現了“超三趕二”的奮鬥目標。為此,社會為之譁然,威遠教育界為之震動,學校聲名大顯,生源迅速改善,規模日益擴大。到一九九一年上期,教學班級從開辦時的三個發展到九個,學生人數從開辦時的217人上升至638人。
2、滾動發展建基地,求真務實上質量(1991年下期至1996年上期)
學校聲名遠揚,要求來校讀書者與日俱增,但學校規模狹小,窮於應付,再不自建校園,就難以實現“為民解愁”的辦學宗旨和“辦成名副其實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學校”的奮鬥目標。一九九一年下期,學校決定通過信譽擔保,先建房後分期付款的辦法興建第一期建校工程。一九九二年上期建成3100平方米的校舍,同年下期遷入新居,初步緩解了“供不應求”的矛盾和寄人籬下之苦。由於學校教育質量年年上個新台階,聲名日益遠揚,要求來我校讀書者門庭若市,供需矛盾又加劇起來,於是採取滾動發展的方式先後起動了第二、三期建校工程,到一九九六年下期,校園占地15畝,校舍10000平方米左右,再一次緩解了供需矛盾,徹底擺脫了寄人籬下之苦。
教學質量實現“超三趕二”之後,學校立即提出“超二趕一”的奮鬥目標,並要求應屆生“一屆優於一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九九二年高考,我校上大專線53人,比一九九一屆翻了一番多,上線率高達25.12%,超過重點中學一個百分點,完成任務196%,首次被評為“內江市教育教學優秀學校”。“超二趕一”初步實現之後,學校又提出“全面超一”的奮鬥目標。一九九五年高考,我校無論應屆、往屆、文科、理科以及上線檔次都全面“超一”,再次被評為“內江市教育教學優秀學校”。接著學校又指出,一次“超一”有偶然性,只有年年“超一”才算真功夫,於是又提出“年年超一”的奮鬥目標。一九九六年高考又如願以償,上統招線68人,上線率37.99%,連同上調節性計畫錄取線63人,成高錄取線39人,共上線170人,總上線率為94.97%,實現了兩連冠的奮鬥目標。從此蜚聲全省,來校求學者多達6個省(市)、24個縣(市),社會有識之士盛讚自強中學為“轉變差生的醫院”、“培養人才的鍊金爐”。
教學班級從第一階段末的9個發展到16個,學生人數從第一階段末的638人上升至1112人。
教師隊伍的結構亦有變化。開辦時全為退休教師和兼課教師,其中退休教師為主力。一九九零年下期開通了向農村初級中學借用富餘教師的渠道,從此,借用教師逐步成為主流。一九九二年上期,縣編委又給了自強中學23名教師編制,允許全民所有制的教師調入我校工作,其職籍保留在縣教委,費用全由我校負擔。從此,我校有了固定師資,且成為教師隊伍的主流。一九九四年下期,學校又開通了社會招聘教師的渠道,由於人才市場尚未全面開放,吸收人數不多。
3、初具規模,力創名校(1996年下期至2004年上期)
這一階段,學校的辦學規模和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聲名日益遠揚,成了威遠教育界僅次於省屬重點中學的第二大支柱。
一九九八年上期,教學班級增至18個,學生人數增至1188人,校舍又感緊張,高一年級招到4個班338人,仍不能滿足學生求學之需。適逢鄰近的電視大學搬遷,我校立即將其校址全部買下,新增校舍2000多平方米。二OOO年又買下高壓電線下的一塊荒地200多平方米,修建一座微機室。至此,校園占地18畝,自建校舍12000多平方米,設有能滿足教學急需的實驗室、微機室、圖書資料室、印刷室、文娛活動室、運動場以及能滿足1500多名師生的宿舍和食堂。固定資產已達1200多萬元,銀行還存有發展資金500多萬元,為國家節約了三千多萬元教育資金。
由於我校參加高考在縣內連續九年奪冠,生源擁擠一直成為學校最大的棘手問題。到二OO四年上期止,教學班級已達26個(含幼稚園3個),學生1920多人(幼稚園60人),高國中應屆生的班額高達八九十人,家長仍不放過,苦苦哀求接收其子女入校。真是卻之不忍,受之無力!因此,供需矛盾又上升為主要矛盾。現在校園周邊已無地可征,學校決定新征土地120畝重新修建一個現代化的校園,但又因今年中央嚴禁占用耕地面積,縣府遲遲不敢批准。
二OO四年高考,我校又創新高,重點本科上線61人,上線率12.2%,完成任務148.78%;本科上線271人,上線率54.2%,完成任務(不含藝體)157.25%;專科上線500人,上線率100%,榮獲全市榜首。在全市國重、省重、市重強手如林在內的50所參加高考的學校排名榜中,我校本科上線率居第7位,重點本科上線率居第6位。這裡要說明的是重點學校收的都是尖子生,而我校收的多是落榜生,如果加上這個因素衡量,我校的成績遠不止此。
4、規模繼續擴大,創名初步實現(2004年下期――):
辦學規模狹小我校創建巴蜀名校的最大瓶頸。正當我們走投無路時,忽聞鄰近企業傳出拋售之聲,於是學校派人先後與種子站、嚴建司聯繫。二OO五年上期正式與嚴建司簽訂協定,學校以一千萬元資金買下其塑膠四廠及附近所征的農田40餘畝,二OO五年下期學校正式改建新校區。二OO六年上期,新校區落成。從此校園占地60畝,校舍30000平方米,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還為國家節約了5000多萬元教育資金,創建巴蜀名校的物質條件初步具備。二OO七年下期教學班級已達32個,學生人數達2422人。教育質量穩步上升。
十九年來,我校共培養了近2000名國中畢業生和6000餘名高中畢業生。國中畢業生80%升入高一級學校。高中畢業生大多數人當年升入高等學府,部分人通過補習、函授、自考等完成了高校學業,總升學率,初步統計在91%以上。由於我校學生起點低而升學率高,生源充足,校風優良,管理模式獨特而靈活,深得家長好評,因而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先進集體和校風示範學校,其中特別突出的是先後十四次評為內江市教育教學優秀學校,二OO三年下期,在全省民辦教育暨農村教育工作會上,我校又被授予“四川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並在會上交流了辦學經驗。
在這期間,我校教師隊伍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一九九七年起,縣教委將我校編制內的23名教師陸續收回,充實省屬重點中學,我校只有通過社會招聘補充教師隊伍。目前招聘教師已占教師總數的50%,並且多數已成教學骨幹,教學效果有的已名列市、縣前茅。真是一代新人勝舊人!
校級領導班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老班子均已年逾八旬,體弱多病。從二OO一年下期起,新班子已全部上齊,老一輩除書記外全部退居二線。六年來的實踐證明,新班子完全有能力繼承大業,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亦更加充實完善,特別是教師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後,解除了招聘教師的後顧之憂,教師隊伍更加穩定,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
二、充分運用民辦教育的靈活機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十九年來,我校在黨和政府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的指引下,排艱歷險,開拓創新,建立起了一系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教育規律的管理體制,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自強之路,形成了一個凝聚師生力量、感召師生心靈的自強精神,開拓了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新局面。
1、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迅猛發展
我校開辦時,無資金,無校舍,無固定師資,一度被人譏為“三無學校”。招收的學生,全是公辦學校不收的“廢品”,一度被人為嗤為“落榜生的歸宿”。創業者全為年逾耳順的退休老人,體弱多病,被人視為幹不成大事的老朽。困難之大,可想而知。面對困難,我們毫不退縮,決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乾則已,乾則一鳴驚人。於是從提高社會效益入手帶動經濟效益,然後以經濟效益反促社會效益,形成良性循環,滾動發展,開闢一條在毫無外援的條件下辦好學校的成功之路,展示“餘熱生輝,老有所為”的風采。十九年來的實踐證明:只要方向明,路子正,辦法巧,信心足,就能化險為夷,取得輝煌勝利,乃至創造人間奇蹟。
2、以崇高的辦學理念導航,路子越走越寬
我校正確的辦學宗旨,高標準的奮鬥目標,科學的發展思路和工作準則,都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創業者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在辦學過程中,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變壓力為動力,出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
3、制度先進,執行認真,效果顯著
我校的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工作方針和管理制度也符合教育規律。這一點,在實踐中已得到驗證。但有了好的制度,如不認真執行,制度就成為一紙空文。我校的特點之一是制度先進,執行認真,效果顯著。如:執行人事制度,在選賢問題上做到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唯賢是用”,在裁員問題上,做到了“一視同仁,不避權貴,六親不認”。工資制度開頭就說:“在提倡無私奉獻的前提下……”這個“無私奉獻”誰來提倡?當然只有領導以身示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我校校級幹部的工資只有教師平均工資的60%左右,高考升學獎只有教師平均獎金的四分之一左右。領導如此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然令行禁止,一呼百應。學校的管理,一講科學,二講嚴格,三講全面,四講認真,形成校長總管,部門分管,教師細管,學生自管,上下左右擰成一股繩,四面八方聯成網的格局。實踐證明,管與不管大不一樣,管好管壞迥不相同。但管理不是管、卡、壓,而是正面引導,指前途,明方向,辨是非,識美醜,鼓幹勁,樹信心,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自強中學之所以能快速成長,長盛不衰,其中管理嚴格認真起了保證作用。
4、弘揚校本精神,凝聚師生力量,感召師生心靈
一個好的學校,不僅要講法治,還要講德治,只有雙管齊下,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創建意想不到的奇功。我們自強中學在十九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強、感召力大的自強精神,那就是立校為公、辦學為民的奉獻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與時俱進、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簡言之,即“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銳意創新”。它是自強人引以為榮的形象標準,也是鞭策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武器,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生難忘。這種精神,也是一種時代精神,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動力。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學校才能披荊斬棘,巧渡難關,化險為夷,做到“期期有新招,年年更上一層樓”、“一屆優於一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永不疲倦地向著更高目標邁進。
三、依法辦學,內涵發展,是民辦學校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十九年來,我校之所以能戰勝重重困難,走出一條值得肯定的民辦教育之路,我們的體會有:
1、黨、政支持,是民辦學校發展壯大的前提
十九年來,市、縣黨、政和教育局以及有關部門對我校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增強了我們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正式實施,為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正因為有黨和政府這一堅強後盾,我校才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這再一次說明“中國共產主義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
2、有無正確的辦學宗旨,是民辦學校成功與否的根本
辦學宗旨,是民辦學校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為誰辦學、如何辦學的總綱。民辦學校的辦學宗旨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做到立校為公,辦學為民,才能站得穩,行得正,坐得端,才能得到人民民眾的支持,路子越走越寬,否則將會成為曇花一現的事物。
3、準確定位,是民辦學校辦出特色的基礎
全國各地經濟千差萬別,社會各階層對教育的需求不盡相同,時代在飛速發展,因此,無論辦什麼學校,都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確定學校的性質、規模、檔次、發展思路和收費標準,既要充分估量有利條件,又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又不能脫離實際,盲目冒進。只有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大眾消費水平和民眾的迫切要求來確定如何辦學,學校才有深厚的根基,豐富的資源,強大的生命力。無論什麼樣的學校,社會評價的標準,主要是看其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這是共性。因此,民辦學校必須走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的道路,扎紮實實地以教學為中心,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永葆青春,否則就是自速其死。
4、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民辦學校成功的關鍵
毛澤東同志講:“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由此可見領導班子的作用何等重大。民辦學校的領導班子比公辦學校的權力大得多;權力越大,危險越多,一念之差,可能導致學校的興衰存亡。我校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長盛不衰,主要在於有一支“大公無私,高瞻遠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我們辦學,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完全是為了回響黨“科教興國”、“餘熱生輝、老有所為”的號召,竭盡綿薄之力而已。我們共同的誓言是:“壯志未酬心不死,風馳電掣度殘年”、“聞雞起舞譜新篇,餘輝不惜美人寰”;共同的憂慮是“但慮百年身死後,將何遺物教兒郎”;共同的願望是:“春蠶到死絲方盡,但留一縷在人間”。我們每天工作時間最長,所得工資、獎金最少,為的是想以自身大公無私的言行作為無聲的命令,帶領民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由於我們年事已高,所以一開頭就注意接班人的培養,把熱愛民辦教育、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作為培養對象,經過長期的考驗,終於選出了一支理想的隊伍。二OO一年下期,新班子全部上齊,實現了新老班子的平穩過渡。六年來的實踐證明,新班子確實是一個可堪重託的隊伍,完全有能力率領師生日新月異的前進。
5、建立一支素質較好、業務配套、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民辦學校質量的保證
民辦學校的教師隊伍,多數學歷、職稱不高,教學經驗不豐,或是“初生牛犢”;但他們的改革意識、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強,接受新事物敏感,只要培養提高的方法得當,就可能快速成長。自強中學培養提高教師的方法,總的說來,叫做“實戰練兵,逼上梁山”。具體做法如下:一是組織新教師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使其明確工作要求和目標。二是開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師培工作。三是學校無償地提供大量最新、最前沿的教育資料,使他們博採眾長,見多識廣,有備無患。四是堅持相互聽課和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制度。五是優勝劣汰,逐年更換。上述方法已成為學校幫助新教師過好教學關、提高教學質量和加速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避免了因教師的變更對工作的影響,從而保證了學校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十多年來,儘管縣內重點中學先後抽走了我校三十多名高三教師,我校仍後繼有人,而且出現了教學質量一代優於一代的可喜局面。
四、不斷前進,開拓創新
風雨如磐十九年,不圖已艷為人研。
八千弟子多英俊,捷報頻傳樂不眠。
昔日人譏落第所,而今盛讚育英籃。
校園幾度換新貌,自力更生別有天。
“三無”一去埋忠骨,“四有”層來展美顏。
年年步步登高望,異草奇葩處處鮮。
這首《自強頌》不僅高度濃縮了自強中學的辦學經歷和輝煌業績,而且高度讚揚了自強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憧憬未來的情懷,特以此作為本文的結局以饗讀者。
時代在飛奔,教改在奮進,十九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只能說是有了個良好的開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前途任重道遠,坎坷崎嶇,等待著我們去探奇歷險,採摘麗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放慢腳步,決心進一步發揚自強精神,以更快的速度實現“超一創名”的近期目標,從而邁上一個更新的台階,向著更高目標邁進,為加速民辦教育的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