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史事研究

《姚廣孝史事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永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姚廣孝史事研究姚廣孝史事研究

姚廣孝是元末明初傑出的佛教人物,與姚廣孝相關的歷史遺蹟,如姚廣孝墓塔、天寧寺、匯通祠、永樂大鐘、《永樂大典》等,多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的重要文物。姚廣孝在政治、軍事、文學、科技諸方面也有巨大成就,尤以參與策劃“靖難之役”、輔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而名垂史冊,後又拜為明兩代帝王之師,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緇衣宰相”。《姚廣孝史事研究》通過發掘與利用姚廣孝的詩文、著述,以及碑刻、實錄、文集等各種原始史料,對姚廣孝的生平與交往進行了全面研究,就相關史事進行了詳細考辨,更正了長期以來的訛誤,為研究姚廣孝這一重要的宗教與政治歷史人物奠定了基礎,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又北京還長期流傳許多與姚廣孝相關的歷史與人文傳說,深入研究與北京歷史有關的人物、弘揚北京歷史文化,對建設“人文北京”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鄭永華,1968年生,湖南邵陽人。歷史學博士、宗教學博士後,現任北京社科院歷史所副研究員。近年來在《中國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清史研究》、《宗教牛研究》、《學術研究》、《民俗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主編《北京宗教史》,專著《清代秘密教門治理》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篇 姚廣孝求學與交遊考

第一章 身出貧家,時逢亂世

第一節 家庭與出身

第二節 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

第二章 少小存異志,童入寺門

第一節 幼年習儒

第二節 棄儒從釋

第三章 侍佛妙智寺,無由返冠巾

第一節 出家妙智庵

第二節 未返冠巾原因考

第四章 再遇明師,位列高僧

第一節 投師智及

第二節 前赴徑山時間考

第五章 廣交文士,早著才名

第一節 廣交文士

第二節 與高啟、王行的摯交

第六章 余少頗好異。每慕神仙家

第一節 與席應珍交往考辨

第二節 與其他道士的交往及其兵法來源

第七章 我生四方誌.不樂鄉井中

第一節 鄉邦雲林游

第二節 遠行遊歷

第二篇 姚廣孝與“靖難之役”考

第八章 三次受徵召,一朝赴北平

第一節 明太祖拔僧入仕的政策

第二節 三次受徵召

第三篇 姚廣孝晚年行跡考

主要徵引文獻

附一 姚廣孝《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記》

附二 《明史》“姚廣孝傳”辨正

附三 江蘇蘇州新發現的姚廣孝碑刻兩通考釋

附四 姚廣孝簡明年譜

後記

部分書摘

一是將明初大儒方孝孺之死歸於姚廣孝。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占,寧海人。少有大志,“顧末視文藝,以明王道、辟異端為己任””,其師宋濂重之,許以大成,作詩讚之:“方生來海上,玉粟而春溫。……所以自出之,愈見光景新。振古著作家,後先各繽紛。豈知萬牛毛,難媲一角麟。”方孝孺極孚人望,後人稱其詩“渾樸淳正,大率如其人”,甚至稱其“宜配食孔子之庭”。方孝孺在建文一朝深受重用,朱棣率兵進入南京後,盡忠於先君,不肯與朱棣合作,慘遭滅門之禍。對此,史籍多有記載。永樂初年官修史書說道:“丁丑,執奸惡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至闞下,上數其罪,鹹伏其辜,戮於市。””所言比較簡略,僅知方孝孺死時為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明史》所記相對詳細,謂:“乙丑,金川門啟,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執下獄。先是,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至是欲使草詔。召至,悲慟聲徹殿陛。成祖降榻,勞日:‘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日:‘成王安在?’成祖日:‘彼自焚死。’孝孺日:‘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日:‘國賴長君。’孝孺:‘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日:‘此朕家事。’顧左右授筆札,日:‘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日:‘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絕命詞日:‘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有六。”。方孝孺視死如歸的表現,是切合正統儒家的價值觀的,後人多贊其高風亮節,感嘆道:“噫烈矣,歷唐宋死事臣,無孝孺慘者。”對建文諸遺臣家屬的悲慘遭遇,也深表同情,“聞之未有不流涕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