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摯

拼音

wěizhì

注音

ㄨㄟˇㄓㄧˋ

解釋

見“ 委質 ”。

(1).放下禮物。古代卑幼往見尊長,不敢行賓主授受之禮,把禮物放在地上,然後退出。《禮記·曲禮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摯匹,童子委摯而退。”孔穎達疏:“童子見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與主人相授受拜伉之儀,但奠委其摯於地而自退辟之。”漢班固《白虎通·瑞贄》引《曲禮》作“童子委贄而退”。
(2).向君主獻禮,表示獻身。《國語·晉語九》:“臣委質於狄之鼓,未委質於晉之鼓也。臣聞之:委質為臣,無有二心,委質而策死,古之法也。”韋昭註:“言委贄於君,書名於冊,示必死也。”一說下拜,表示恭敬承奉之意。《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杜預註:“屈膝而君事之,則不可以貳。”孔穎達疏:“質,形體也……拜則屈膝而委身體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3).引申為臣服、歸附。晉陸雲《盛德頌》:“越裳委贄,肅慎來王。”《魏書·張袞傳》:“昔酈生一説,田橫委質;魯連飛書,聊將授首。”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錢俶在本國歲修職貢無闕,今又委質來朝,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何以示信天下也。”明張煌言《子房報韓論》:“觀史載漢王歸國,子房送之南鄭。辭歸,勸以燒絶棧道。此時雖為畫策,尚未委贄於漢也。”
(4).送上禮物,拜人為師。《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雙髻道人》:“乃今而後知先生為當世之仙人也,願委贄為弟子。”
(5).棄身;置身。唐駱賓王《上司列太常伯啟》:“側聞魯澤祥麟,希委質於宣父。”唐白居易《感鶴》詩:“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宋王安石《招呂望之使君》詩:“委質山林如許國,寄懷魚鳥欲忘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