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隨啼鳥識花情

如隨啼鳥識花情

《如隨啼鳥識花情》是一部言情小說,講述自唐代的花影,映著沉香亭前,一枝紅艷醉過李白;萬里橋邊,冉冉紅蕖留過杜甫;崔護惆悵人面桃花何處去?杜牧欣喜牧童遙指杏花村;來自宋代的花痕,留著晏殊徘徊過的梨花院落,蘇軾留戀過的香霧空廊.李易安憔悴時的滿地黃花。

基本信息

內容

《如隨啼鳥識花情》講述了:這是來自唐代的花影:映著沉香亭前,一枝紅艷醉過李白:萬里橋邊.冉冉紅蕖留過杜甫;崔護惆悵人面桃花何處去?杜牧欣喜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來自宋代的花痕:留著晏殊徘徊過的梨花院落,蘇軾留戀過的香霧空廊.李易安憔悴時的滿地黃花。朱淑真鬱悶時的斷腸芳草……

歲月如輪。不知不覺問,流年暗換,夢遠心驚。

紅塵輾轉,我待花開,花可待我來?

作者

江湖夜雨,本名石繼航。生於70年代,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地理系,現在一中學任教。自幼酷愛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近年來沉迷予蹲絡,以網上敲宇為樂。 天涯煮灑論壇著名寫手。出版有《長安月下紅袖香》》《華美的大唐碎片》《印象盛唐》《彩筆寫花花解語》《昨夜閒潭夢落花》等多部暢銷作品。

編輯推薦

《如隨啼鳥識花情》是由江湖夜雨編著的。

“漫漫古典情”書系再出新篇,網路著名寫手,天涯首頁超十萬點擊。以才子情懷解密中國古詩詞中的花意詩情。

目錄

花能解語,月可寄情(代序)

正月花令:蘭蕙芬。迎春初放。

壹 映水蘭花雨發香

貳 迎得春來非自足

二月花令:桃始夭。杏花出。梨花溶。

叄 桃花依舊笑春風

肆 一枝紅杏出牆來

梨花滿地不開門

三月花令:楊花入水。海棠睡。丁香結。

陸 溶溶春水楊花夢

睡雨海棠猶倚醉

捌 丁香空結雨中愁

四月花令:牡丹王。芍藥相於階。杜鵑歸。玫瑰香。薔薇蔓。茶蘼留夢。

玖 唯有牡丹真國色

拾 有情芍藥含春淚

拾壹 淚血染成紅杜鵑

拾貳 嘉名誰贈作玫瑰

拾叄 薔薇風細一簾香

拾肆 開到荼蘼花事了

五月花令:榴花照眼。

拾伍 五月榴花照眼明

六月花令:茉莉來賓。菡萏為蓮。

拾陸 茉莉天姿如麗人

拾柒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七月花令:紫薇浸月。

拾捌 月鉤初上紫薇花

八月花令:桂花香飄。

拾玖 冷露無聲濕桂花

九月花令:菊有英。

貳拾 菊花須插滿頭歸

十月花令:月季獨放。

貳壹 天下風流月季花

十一月花令:山茶灼。

貳貳 山茶相對阿誰栽

十二月花令:水仙負冰。梅花綻。

貳叄 夜涼彈醒水仙花

貳肆 一生知己是梅花

附:重評十二花神

紅塵輾轉,我待花開(後記)

序言

又將面臨幾個月的北方冬日,灰雲如絮,霧靄沉沉。

這樣的日子,心情很容易像郊原里的黃土一般冰冷枯寂。然而,葉子黃時,我們應該想到綠。古人為破解冬日孤悶,有《九九消寒圖》一說,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中曾提到:“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

意思是說畫梅花一枝,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每天染紅一瓣,這樣全染完後就過了整整八十一日,不知不覺已是冬盡春來,花開草萌之時了。

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冬天日曆。梅可自己畫,不會畫也不打緊,當時就有刻印好梅瓣圖來售賣的,一如現下流行的十字繡。

受此啟發,江湖夜雨決定也蜷縮進自己的小屋,在昏黃的燈光下翻一翻故紙堆,找一找古典詩詞中的妖嬈百花。書中自有花如錦,隨心拾綴,如觀“萬美人盡臨妝鏡”,寂寥索寞,一時或忘。

百花有七情:所謂“淡雲薄日,夕陽佳月,花之曉也。狂風連雨,烈焰濃寒,花之夕也。檀唇烘目,媚體藏風,花之喜也。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

百花有百態:牡丹雍容,富貴之態;蓮花高潔,君子之態;菊花淡雅,隱士之態;梅花凌寒,節烈之態;桃花明艷,麗人之態;海棠嫵媚.貴妃之態……又有山茶鮮妍、瑞香芬烈、玫瑰旖旎、水仙清絕……更有梨花瘦、玉簪寒、丁香愁、杏花嬌……

文摘

正月花令:蘭蕙芬。迎春初放。

壹映水蘭花雨發香

蘭花,和萬紫千紅的諸多花兒相比,想必是最素淡的了。宋末詞人張炎的《清平樂》一詞小序中曾寫道:

蘭日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蘭花雖無牡丹的富貴張揚、桃花的嬌媚明艷,卻有著其他群芳百卉斷斷不能相比的香氣,是眾望所歸的“國香”。那股馨香幽幽不絕、如絲如縷,沁人心脾。

自有幽香似德人

和諸多花卉相比,其實蘭花“成名”最早,《易經》中的句子大家都熟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相傳當年至聖先師孔子也曾經是屢屢面試失敗的“面霸”,他“歷聘諸侯,莫能任”。在歸家的路上見蘭花默默無聞地生長在隱僻無人的幽谷,不免也喟然嘆日:“蘭當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這可能是當年孔子最真實的感嘆。但後來《孔子家語》中記載時,就有粉飾美化之嫌: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這話就有點像講台上的味道了。

《孔子家語》一書有爭議,有人疑為後人所作的偽書。但屈原的《離騷》總假不了吧,其中也說: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我們知道《離騷》中最擅長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的德操,蘭作為“天下第一香”哪能忽略?

寫此文時,正好電影《梅蘭芳》在熱映,劇中人大都稱梅蘭芳的字——“畹華”。這“畹華”的來歷,就是從“梅蘭芳”的“蘭”字而來。說起這個“畹”字,其本意不過就是一個古代的面積單位(一說30畝為一畹,另說l2畝為一畹),如現在常說的頃和畝一般。但因為屈原那句“余既滋蘭之九畹兮”,這“畹”字就總和蘭花結了伴。所以梅蘭芳就取字“畹華”(“華”通“花”)。

秋瑾有《蘭花》一詩: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儔。

裡面就引用了上面我們所說的典故, “九畹”是屈原的典故,“夫子臨軒顧”是孔子的典故,知道這些典故,秋瑾這首詩就不難懂了。

蘭花不以媚色悅人,卻以幽香取勝。所以歷來的文人墨客提起蘭花,都是心生敬意。元代余同麓這首詩說得好:

百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明代薛岡也有一首《蘭花》詩,和余詩的意境相似: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以後我們會說到,不少花常常帶有多種意象,能“客串”多種角色,而蘭花所代表的始終就是“花中君子”的高尚情懷。 “君子蘭”的大名,孰

……

後記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樓里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並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

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百丈山頭日欲斜,三哺未醉莫還家。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裡衣香不如花。

這是一千五百年前庾信筆下的春光,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次春風來去,花開花落。花瓣雨落地無聲,化為春泥。難道真是花開花謝總是空?夢裡落花知多少?我俯首拾起古人留下的舊紙,依然尋得到那殘留著的幽遠馨香。

這是來自唐代的花影:映著沉香亭前,一枝紅艷醉過李白;萬里橋邊,冉冉紅蕖留過杜甫;崔護惆悵人面桃花何處去?杜牧欣喜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來自宋代的花痕:留著晏殊徘徊過的梨花院落,蘇軾留戀過的香霧空廊,李易安憔悴時的滿地黃花,朱淑真鬱悶時的斷腸芳草……

歲月如輪,來往何急!多少次風住塵香花已盡,多少次落花風雨更傷春!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