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好孩子

好父母好孩子

本書實際上是根據作者數十年來面向家長和孩子的報告、談話、諮詢的內容集中理事而成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位成功的母親。她又是一位少先隊工作者,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和少年朋友有著密切的交往,傾聽過他們的許多悄悄話,深知他們的歡樂與苦惱。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少年兒童的“知心姐姐”盧勤為小朋友們、家長們和老師們獻上了一份精美的禮物。盧勤同志以她貼近兒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寫作風格,對大家十分關心的少年兒童教育的重大課題,娓娓動聽地講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該書總發行量突破5000000冊,連續兩年雄居開卷全國暢銷書文教類排行榜榜首。

她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可貴的積極因素,發揚這些積極因素就一定有助於克服消極因素。

她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積極因素,並且善於培育這種積極因素。

她熱情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把這種自信看做克服困難、挫折,抵禦不良誘惑的強大動力。

她重視培育孩子的責任感,培育孩子的愛心,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她懂得人的正確認識歸根到底只能來源於實踐,因此必須設計各種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實踐活動,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經受磨鍊,增長才幹,得到體驗,而不能只靠片面的灌輸。

內容簡介

孩子,理解孩子,又能從不同的孩子成長的經歷中反覆比較,得出若干切合實際的規律性認識,並且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三句話,這是有利於孩子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教育方法,這些都是極其可貴的。她又能理解年輕媽媽的心情,以過來的人的身份,向她們點明孩子成長中的秘密。她對年輕媽媽們說的知心話。這時,她就不僅是孩子們的知心姐姐,也是年輕媽媽們的知心姐姐了。

作者簡介

盧勤,1948年9月出生於北京。30歲調人中國少年報社,34歲起擔任《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欄目主持人,被廣大家長和少年兒童尊稱為“知心姐姐”。現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中國親職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韜奮新聞獎、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並獲得“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傑出公民”、“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巾幗建業標兵”等稱號。她所寫的《寫給年輕媽媽》發行量突破213萬冊並獲國家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做人與做事》發行量突破150萬冊,獲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寫給世紀父母》獲“中國圖書獎”;《告訴孩子,你真棒!》銷量突破50萬冊。30多年來,盧勤致力於對少年兒童及家長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全國各地巡迴演講數千場,是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多家傳媒名牌欄目的常邀嘉賓,深受億萬家長和孩子的愛戴。

目錄

序一 親職教育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

序二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做人

引言 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

第一章認識我們自己

1.我們是怎樣的一代

2.走出心理誤區——不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

3.走出教育誤區——不當“雞媽媽”

4.走出形象誤區——媽媽爸爸在忙什麼

5.走出行為誤區——孩子眼中的媽媽

6.走出語言誤區——家庭亮起的“紅燈”

第二章 了解我們的孩子

1.孩子渴求朋友——孤獨的“小螞蟻”

2.孩子渴求平等——小孩為什麼不愛逛商店

3.孩子渴求傾聽——鋇聽孩子說話

4.孩子渴求尊重——尊重孩子的隱私

5.孩子渴求賞識——學會賞識孩子

6.孩子渴求保護——家庭是孩子的港灣

第三章 學會關心學會愛

1.無情的果子自己吃

2.誰之過

3.懂得回報

4.大家為什麼愛呂鑫

第四章 培養責任感

1.共和國的兒女要為共和國負重

2.給誰過生日

3.媽媽和男孩子

4.媽媽和女孩子

5.種下責任的種子

第五章 手拉手——當代孩子的偉大實踐

1.從小視窗找到大世界

2.從對比中找到自己的責任

3.從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樂

第六章 快樂人生三句話

1.太好了!

2.我能行!

3.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

第七章 做現代文明人

1.訪日的刺激

2.要想到別人

第八章 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1.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

2.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

3.珍惜孩子的第一次成功

第九章 學會生存 培養能力

1.培養選擇能力——人生三大選擇

2.培養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

3.培養競爭能力——告別嫉妒

4.培養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訣

5.培養合作能力——學會微笑和讚美

第十章 親職教育面臨什麼——三大渴求

1.孩子渴求現代父母

2.父母渴求現代家教

3.社會渴求現代人才

第十一章 孩子成長需要什麼——五個需求

1.成長需要空間

2.成長需要理想

3.成長需要體驗

4.成長需要溝通

5.成長需要肯定

第十二章 父母該丟掉什麼——不健康心態

1.丟掉補償心找回平常心

2.丟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

3.丟掉虛榮心找回責任心

4.丟掉懼怕心找回保護心

第十三章 給孩子留下什麼——生命的禮物

1.媽媽的遺產

2.爸爸的體驗

3.無價的禮物

4.富翁的新招

第十四章 真正的愛是什麼——施愛八法

1.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

2.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

3.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

1.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5.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

6.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7.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8.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

第十五章 雙贏的訣竅是什麼——溝通九招

1.讓孩子傾訴——坐下來聽

2.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

3.與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4.讓孩子決定——學會選擇

5.給孩子寫信——巧妙地表達

6.替孩子著想一留點面子

7.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

8.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

9.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第十六章 家庭和諧呼喚什麼——三個善待

1.善待自己——保持好心態

2.善待孩子——成為好朋友

3.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

第十七章 打開我能行大門靠什麼——六種力

1.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3.發現的力量——你是奇蹟

4.評價的力量——你真棒

5.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

6.創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

第十八章 幫孩子開發什麼——六大財富

1.財富之一——會思考的頭腦

2.財富之二——會觀察的眼睛

3.財富之三——會傾聽的耳朵

4.財富之四——會說話的嘴巴

5.財富之五——會操作的雙手

6.財富之六——會走路的雙腳

第十九章 好心態能改變你的世界

1.太好了!

2.微笑著看孩子

3.我能行!

4.讓孩子喊出“我能行”

5.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

6.從國小會關心

第二十章 責任感幫你長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讓孩子自己決定

3.生日,父憂母難日

4.一切全靠你了!

5.從小立志報效祖國

第二十一章 奉獻愛的人一生幸福

1.理想不可少

1.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2.愛的麻痹症

3.發現愛,感受愛

4.把童心童趣還給孩子

5.播種愛,傳播愛

6.給孩子愛的機會

第二十二章 知難而進 祝你成功

1.在困難中微笑

2.助孩子一臂之力

3.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4.贏得起,輸得起

5.一人進步大家樂

6.為孩子的成功叫好

第二十三章 好形象受人歡迎

1.文明禮貌

2.父母如何包裝孩子

3.文明行為三件事

4.幫助孩子管住自己

5.待人接物三原則

6.把熱情傳遞給孩子

第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走天下

1.和同學友好相處

2.從小樹立合作意識

3.人人都重要

4.讓孩子多交朋友

5.取長補短走天下

6.換個角度想一想

第二十五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誠實守信

2.說話不算數的家長沒威信

3.知法守法

4.維護孩子的尊嚴

5.學會保護自己

6.你可以大聲說“不”

第二十六章 學會學習終身受益

1.要學會思考

2.誰來解答孩子的為什麼

3.要專心致志

4.請別打擾孩子

5.要嚴守時間

6.把時間交給孩子

第二十七章 努力請從今日始

1.明天做什麼

2.幫助孩子設立目標

3.生命的火花

4.芝麻芝麻開開門

5.愛惜你的生命

6.生命的教育

第二十八章 地球孩子責任大

1.對不起,大白熊!

2.管住自己的嘴

3.手拉手,撿回一個希望

4.撿與扔

5.請加入“手拉手地球村”

6.請你像我這樣做

書摘

第一章 認識我們自己

“媽媽”是一本書。

書的每一頁都記錄了母愛的親切、溫暖、深沉、堅強、無私和偉大,也記錄了媽媽的過失、不足,以及帶給孩子的煩惱和不幸。

這本書伴隨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孩子一生都在讀著媽媽這本書。年輕的媽媽在不知不覺地寫著這本無字的書: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

這本書寫得怎么樣,只有孩子最清楚。

在這部作品中,真實地記錄了媽媽的成功與失敗。

有位農民母親告訴自己的六個女兒:“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她用自己的心血,在孩子心靈中播種的愛,成為六個女兒不可動搖的人生信念。後來,她們都成功了,其中一位是我的朋友——一位年輕的女記者。

每當她跟我談起自己的母親,臉上總洋溢著一種幸福感,一種對母親的崇敬之情。她說:“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而成功的教育就在於,父母能按照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把孩子真正教育成為成功者。如果以這樣的準則來衡量成功的話,那么,我們的父母就稱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者。”

我們自己的孩子,將來會如何評價我們呢?

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回過頭來尋找母親在自己生命里鏤刻下的每一絲每一縷的印記時,我們並不奢望會聽到什麼感激的話語,只希望孩子們能夠發自內心地說:“假如可以選擇父母的話,讓我再選擇一千次,我還會選擇他們。”

1.我們是怎樣的一代

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

認識自己最難。

但是,我們不怕認識自己,我們敢於面對自己。

我們知道,這一代年輕女性,責任是多么重大!在我們身上,孕育著20世紀人類的希望;在我們手中,托舉著21世紀升起的太陽。

我們的失敗與輝煌,決定著我們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的強弱與存亡;我們這代女性自身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下一代人的素質,關係到民族的明天。

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自己,自覺地提高自己。

今天的年輕媽媽,究竟有哪些特徵呢?

女性的精神特徵

正因為我們成熟在社會轉型的時代,我們的身上始終充滿現代氣息。我們這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我們有立業建功、奉獻自我的事業心。

每一位女性無論職務高低,無論在什麼崗位,都十分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因為我們知道,今天女性能夠解放,是老一輩人奮鬥的結果。

我們有提高素質、完善自我的上進追求。

知不足而求上進,是當代女性的特徵。正因為我們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我們才有強烈的學習願望,我們才不顧別人的白眼,不怕工作生活的重負,帶著孩子去學習文化知識,為了孩子去充實自己。

我們有培養後代、創造未來的理想憧憬。

我們更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崇高境界。

我們自認為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們也能做到。我們堅信,“明天會更好”,因為明天的花朵是我們親手培育的。

年輕媽媽的角色特徵

年輕女性當了媽媽,除了要繼續扮演職業女性的角色,還要扮演好妻子、母親的角色,走上一條充滿責任與義務、壓力與追求的新時代女性的艱難之路。

事業、丈夫、孩子,構成了現代女性生活中的三個重要支點,與感情生活聯繫在一起,體現現代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愛,孩子——母親,職業——自愛。這三個方面,缺少一點,對現代女性來說,都不能說是完整的。

每一位身心正常的女子,都希望自己能有美滿的愛情生活,能有溫馨的母子之情,同時也希望有自己鍾愛的工作,有為之奮鬥、嘔心瀝血的事業,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受到社會的尊重。由於這三種幸福的感情都與責任、義務聯繫在一起,是用勞動的心血換來的,一些年輕媽媽往往無力兼顧,出現片面發展,造成個人生活的缺憾。

孩子的出生,對我們女子一生的發展,是一件大事。這不僅意味著女子做了“母親”,更意味著女子的心理素質的進一步成熟。孩子的出生,使我們的興趣中心很自然地轉移到孩子身上,這種轉變,無形中打破了女子心理上極為頑固的封閉性,促成女子心理品質的成熟。但是,由於我們自身轉變的力量強度不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第一種是只重視孩子,忽視了自我,忽視了丈夫。自我的意識自然而然地消失在無我的“母愛”之中,生活上不修邊幅,思想上不思進取,事業上不求成功。少數年輕媽媽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無視丈夫的存在,把全部的熱情都給了孩子,以母愛代替情愛、代替自愛。

第二種是只顧自己的事業,不顧孩子和家庭,以致取得了自身事業的成功,卻換來了家庭的不幸。

第三種是自我調整好心態,精心扮演好母親、妻子和職業女性的三重角色,在母親義務的制約中探索自我發展道路,為40歲左右女性第二智力高峰的到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對每一位年輕媽媽來講,這是一個新的考驗,是一個新的課堂,一切要從頭開始。

我們,就是這樣一代一切要重新學習的女性。我們相信:“我能行!”既然我們做了母親,我們就要做最好的;既然我們培育了孩子,我們的孩子就該是最強的;既然我們建立了家庭,我們的家庭就應是最幸福的。

對自己,我們充滿信心!對家庭,我們充滿信心!對未來,我們充滿信心!

2.走出心理誤區——不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

年輕媽媽的心理誤區剝奪了孩子寶貴的童年。

年輕的媽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從而殘酷地扼殺和剝奪了孩子自己的興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並不快樂。

有一次,“知心姐姐接待日”開展了營養諮詢活動,請了首都各大醫院20多位營養專家,專為兒童中的“小胖子”、“小瘦子”諮詢。

一位年輕媽媽,領著一個瘦弱的小女孩來諮詢,她問專家,她的女兒為什麼這么瘦?專家一問才知道,這個小女孩一個星期天要上三個“興趣班”:上午學英語,下午學數學,晚上學美術。小女孩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目光呆滯。專家結論:孩子太累了。星期天要休息好,不能總是學習。

興趣班變成了負擔班,媽媽的興趣變成了孩子的煩惱。

我們說,今天的孩子頭上壓著“六座大山”:媽媽、爸爸、奶奶、爺爺、外公、外婆,一人一座山。每個人都把這唯一的孩子看成掌上明珠,每個人的期望值都很高,每個人都在加碼。

孩子很累很累。家人的期望,變成了孩子頭上沉重的負擔。

為了圓爸爸媽媽“上大學”的夢,為了不叫父母在人前“沒面子”,家裡的書桌變成了課桌,溫暖的家庭變成了嚴肅的課堂。

我曾在一所國小搞過調查:“小學生最大的煩惱是什麼?”無論是學習差的,還是學習好的孩子,都異口同聲地回答:“作業太多,我們沒有玩的時間!”

孩子們的作業堆積如山,有的孩子寫到晚上10點,作業還沒有寫完。因為,除了老師留的作業,還有媽媽的A卷,爸爸的B卷。

許多孩子做作業愛磨蹭,為什麼呢?有個男孩曾對我說:“我不能趕快寫,寫完了以後,還有媽媽爸爸的作業呢!我就得磨,一篇作文從早上寫到晚上,他們就沒辦法啦!”

年輕的媽媽也很累很累。除了上班、做飯、洗衣服,還要天天晚上“陪讀”,看著孩子寫作業。

有份材料曾對“家庭課堂”做了極為生動的描述。

孩子看書看累了,想出去玩一玩,媽媽會說:“沒出息,傻玩能考上大學?沒有文憑,怎么找工作?”

孩子困了,眼皮直打架,媽媽馬上遞上一杯“雀巢”或一支“蜂王精”,鼓勵孩子連續作戰。

孩子想看看卡通片,媽媽的臉拉得老長。“不行,全家人為你都不看電視了,你還好意思看?”

就這樣,在媽媽的統一調度下,全家人始終處於“一級戰備”狀態,整天做事輕手輕腳,說話小聲小氣。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非要孩子爬上象牙塔尖不可。

一天兩天,孩子認了;一個月兩個月,孩子忍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壓、壓、壓,終於悲劇在孩子身上發生了。

一個5歲的男孩,因母親逼著他學彈琴而把自己的手指弄斷;一名北京女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跳樓自殺;一名南京大學生,媽媽爸爸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夫婦倆一心想讓這唯一的孩子出國深造,於是從國小到大學,天天看著兒子學,逼著兒子學,不給兒子一點自由,兒子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終於忍無可忍,就在過22歲生日那天,用皮帶勒死了自己的媽媽和爸爸!

失去的夢,是找不回來的。

我們不能用自己過多的欲望,去扼殺孩子的童年。

失去了童年,會給人的一生帶來許多不幸。是誰剝奪了孩子們的童年呢?

我們當媽媽的,是不是應該認真想一想呢?

3.走出教育誤區——不當“雞媽媽”

“雞媽媽”的溺愛使母愛變成了“母害”。

由於我們只擁有一個孩子,許多年輕媽媽產生了懼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

年輕媽媽就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呵護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弔膽,不敢離開半步,生怕失去自己唯一的“寶貝”。不知不覺,步入了教育的誤區。

於是,母愛變成了三點水加一個“弱”字的“溺”愛,母愛變成了“母害”。

溺愛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

代替型

一所學校通知學生打掃衛生,只見媽媽們拿著掃帚、抹布和鐵鍬,成群結隊來到學校,她們怕孩子累著,親自出馬上陣了。當有人問一位年輕媽媽:“你孩子在家做家務嗎?”那位母親毫不含糊地回答:“疼還疼不過來呢,還讓他做家務?”

孩子去參加活動,家長陪伴的陣容十分嚇人。某大報曾登出一張國小開運動會的照片,圍觀的家長比學生還多。照片題目是:是誰在比賽?

每天,孩子的書包,媽媽代替收拾;孩子的鉛筆,媽媽代替削尖;孩子的鋼筆,媽媽代替灌水;老師告訴孩子的事,媽媽全替孩子想著。有一天,一位二年級班主任批評幾個沒帶齊用具的學生,幾個孩子都埋怨起來。這個說:“都怪媽媽沒給我裝上!”那個叫:“都怪爸爸沒給我收拾好!”好像一切過錯都是媽媽爸爸的,他們什麼責任也沒有。

代替,究竟帶來了什麼呢?帶來了孩子的懶惰與無能,也帶來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

滿足型

孩子要什麼,媽媽就給什麼。有的家長,沒工夫去教育孩子,於是千方百計去滿足孩子花錢的欲望。

一個北京的小男孩,媽媽爸爸在國外工作,把他寄養在朋友家裡,每月給他寄兩三千元零用錢。有一天,男孩子買了兩瓶七八十元一瓶的香水,一瓶送給年輕的女班主任;一瓶由教學樓的一層灑到六層,又從六層灑到一層,說是為了“美化環境”。在他們班裡,沒有一個同學沒喝過他花錢買的飲料;選中隊幹部時,沒有一個人不投他的票。他平時不常寫作業,誰幫他做一道數學題,他就給誰五毛錢;誰給他寫一次語文作業,他給誰一塊錢。遠在國外的父母好像覺得,用錢可以彌補自己不能關心幫助孩子的歉意,卻不知道,無度地給孩子錢,是在害孩子,不是愛孩子。

一個個體戶的女兒說:“我家的枕頭裡、柜子里都是錢,但我們姐弟最不幸了。媽媽爸爸為了掙錢光做買賣,把我和弟弟關在家裡,頓頓飯都要自己去買。有一天,我打開衣櫃,發現裡邊的髒衣服堆成一團,都發霉了,等我把那些髒衣服洗乾淨時,發現衣服已經破成洞了。”

看管型

這是典型的“老母雞”式的教育。

中國有個傳統的稱謂,稱帶小孩的保姆叫“看(kān)孩子的”。這個“看(kān)”字,一下子勾畫出今天許多年輕媽媽的形象和作用。

孩子是需要照看和管教的,但不是要我們寸步不離地“看著”,事無巨細,什麼都管。許多年輕的媽媽,自己勞累一天,還要看著孩子寫作業,看著孩子洗臉洗腳,看著孩子穿衣吃飯……看孩子這不順眼,那不順眼,於是整天嘮叨個沒完。看得孩子很煩很煩,看得自己很累很累。

其結果呢?孩子覺得媽媽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母親覺得孩子太不聽話,十分生氣,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在少年兒童中開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提出了少年兒童要掌握“五自”能力,即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孩子們知道後,別提多高興了,他們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

我們的孩子,面對21世紀的天空,他們多么想展翅高飛,我們當媽媽的為什麼要抱住不放呢?為什麼不給孩子一片蔚藍色的天空呢?

第一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劉玉玲,12歲那年,獨自去美國參加世界兒童和平大會。當時,聯合國只邀請了3箇中國孩子,沒邀請大人。劉玉玲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代表中國在世界兒童和平條約上籤了字,出色地完成了出訪任務。

回國後,我問劉玉玲:“這次去美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她說:“我們中國的媽媽爸爸管得太多了。在美國,媽媽爸爸是非常放手的。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跟爸爸媽媽出去。路邊有一條小溪,爸爸媽媽在前面走,小孩在後面跑。結果,孩子不小心,過小溪時摔倒了。她的父母繼續往前走。這個小孩哭都沒哭,自己爬起來,像個小水鴨子一樣,去追趕她的父母。”

劉玉玲感慨地說,這要是讓我們的家長看見,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得跑上去,抱起孩子,訓斥媽媽爸爸:“你們怎么能讓孩子一個人過小溪呢?”媽媽就要心疼地抱著孩子“罵”小溪:“就是這可恨的溪水,把我們孩子嚇著啦!”

這是一名12歲女孩所看到的問題。

是人家的媽媽心太“狠”,還是我們的教育步入了誤區?

石家莊市一名學習成績很好的女孩子,去參加市里組織的三好學生夏令營,姑姑非要跟著去。原來,這個女孩子自己不會梳頭,不會倒開水。結果,五天的夏令營她只過了三天,因為“不適應”而提前回家,當了“逃兵”。

參加北京市中小學生北極村冬令營的一名小營員,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東北雪原長了一身痱子。原來,這名小營員臨出發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多穿衣服,但沒有說熱了時要脫衣服。這名小營員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在暖烘烘的屋裡也穿著出門時才穿的羽絨衣褲,難怪他焐出一身痱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