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菀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無毒。 《本草經集注》:""畏鹵鹹。"

基本信息

女菀

正文

女菀
(《本經》)

異名

白菀、織女菀(《吳普本草》),女宛(《本草經集注》)。女腸(《廣雅》),羊須草(《雷公炮炙論》),茆(《別錄》)。

來源

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

女菀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都有細柔毛。葉互生,基部葉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厘米,寬5~12毫米,先端漸銳,基部窄狹,有短柄,邊緣粗糙,疏生細鋸齒,花後雕落;莖上葉無柄,線狀披針形至線形,上面光滑,綠色,下面有細軟毛,邊緣粗糙。頭狀花序密集成傘房狀,小形,直徑5~8毫米;總苞筒狀,長約4毫米,苞片披針形,有細毛,數列;周圍舌狀花白色,舌長約2.5毫米,筒長約2毫米;中心管狀花黃色,長約3.5毫米,花葯基部鈍而全緣;柱頭2裂,裂片長圓形,先端鈍。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稍扁,全體有毛;冠毛灰白色或帶紅色。花期秋季。
生長於濕潤處。分布東北及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採集

夏季採收。

化學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根含揮髮油。

性味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無毒。"

功用主治

溫肺化痰,和中,利尿。治咳嗽氣喘,腸鳴腹瀉,痢疾,小便短澀。
①《本經》:"主風寒洗洗,霍亂泄痢虺γ舷攣蕹4Γ錚勸偌病?
②《別錄》:"療肺傷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滿,飲酒夜食發病。"
③《湖南藥物志》:"溫肺下氣,止咳化痰,利尿。"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宜忌

《本草經集注》:"畏鹵鹹。"

選方

①治咳嗽氣喘:女菀五錢,金線吊白米三錢,路邊荊五錢。水煎服。
②治腸鳴腹瀉:女菀五錢,陳皮二錢,菖蒲二錢。水煎服。
③治小便短澀:女菀五錢,車前草五錢。水煎服。(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