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身

奮身

奮身,漢語辭彙。 拼音:fèn shēn 釋義:謂奮力投身於某一活動。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投入身心奮力的去完成某一件事情。

詞目

奮身

拼音

fèn shēn

引證解釋

謂奮力投身於某一活動。

《後漢書·班超傳》:“平陵人徐幹素與超同志,上疏願奮身佐超。”

宋 蘇軾 《與章子厚書》:“愚夫小人,以一言感發,猶能奮身不顧,以遂其言。”

宋蘇軾《張仲可左班殿直制》:“爾能奮身,以除民害。”

宋 秦觀 《賀孫中丞啟》:“三朝充諫諍之官,奮身不顧。”

宋 岳飛 《奏辭男雲特轉恩命第四札子》:“臣奮身疎逖,冒國寵榮,陛下誤恩,擢置重任。”

宋 陳亮 《謝留丞相啟》:“亮青年立志,白首奮身,敢不益勵初心,期在重溫舊業。”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晉祖割雲應地入為契丹,崇恥事之,奮身南歸,歷鄆、河中、潞三鎮騎軍都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聶夷中》:“(聶夷中)性儉,蓋奮身草澤,備嘗辛楚。”

元 鄭德輝 《伊尹耕萃》第四折:“脫白衣平步上雲衢,高塵途奮身獨步。”

《元史》卷一百二十三:“從征回回、斡羅思等國,每臨陣,布智兒奮身力戰。身中數矢,太祖親視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滿體,悶仆幾絕。”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倭患》:“會募壯士為前鋒,先(朱先)奮身應募,以貌偉充隊長。”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秦王大驚,奮身而起,袖絕。”

清 李伯元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他自來未曾受過這般大辱的,一時拙見,奮身望海里便跳。”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四回:“奮身而戰,力盡神疲,疼心泣血,哀號請救。”

魯迅 《彷徨·傷逝》:“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

章士釗 《介紹〈革命軍〉》:“卓哉!鄒氏之《革命軍》也。以國民主義為主幹,以仇滿為用,驅以犀利之筆,達以淺直之詞,雖頑懦之夫,目睹其字,耳聞其語,則罔不面赤耳熱,作拔劍砍地、奮身入海之狀。嗚呼!此誠今日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