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菲伊德

奧爾菲伊德,是義大利歌劇的中文名稱;外文名稱為:SevenSongs(Orfeide),歌劇《奧爾菲伊德》,馬利皮埃羅(G.Francesco Malipiero)編劇並作曲。這是一部奧爾菲伊德三聯歌劇。

介紹

奧爾菲伊德,是義大利歌劇的中文名稱;外文名稱為:SevenSongs(Orfeide)
歌劇《奧爾菲伊德》,馬利皮埃羅(G.Francesco Malipiero)編劇並作曲。這是一部奧爾菲伊德三聯歌劇,首篇為:《蒙面人之死》(The Death of the Masks,1922);第二篇為:《短歌七闋》;末篇為:《奧爾菲奧》或《第八首歌》(Orpheus,or The Eighth Song,1920)。

首篇

《蒙面人之死》:可以說是開場白。演出人正在測試他們的本領時,一位紅衣人跳入大廳,將演出人逐出,並將蒙面人鎖入大廚中。而後自蒙其面飾為奧爾菲奧,手彈七弦琴,介紹下述情節。  

第二篇

《短歌七闋》:包括七段戲劇性場面,均系作曲者親身經歷的故事之描繪。
第一場:一位盲人慨嘆其跛足夥伴的不良行為,而不勝扼腕,因為這位跛足人將他們三人中的另一位女伴拐走。
第二場:一位貴婦正在禱告中。
第三場:一位老婦因憂傷其子之死,抱著一個洋娃娃不停地搖擺著,自稱是在哄她的兒子入睡。
第四場:一出愛情的場面為一個瘋子所阻。
第五場:一位年輕女郎為死者守夜,同時聽著她的情人向她奏小夜曲。
第六場:“失火警鈴之歌”。
第七場:有最後一支歌“灰燼的黎明”,配合著柩車的進行,行列中包括演員、牢騷客和流浪人。

末篇

“奧爾菲奧”的布景是舞台中的舞台。可以見到三類觀眾,裡面一個舞台上,演出尼羅(Nero)殺死他的母親阿格里皮娜(Agrippina),然後放火燒羅馬。觀眾對這種獸行的反應不一,老年人見了不勝驚恐,小孩卻大笑。屬於18世紀的觀眾則非常冷漠而無動於衷。奧爾菲奧向最後一類觀眾祝賀,並且稱讚他們的觀感和修養。皇后獨自在觀看,並不因奧爾菲奧的歌唱而入睡。最後奧爾菲奧一手拿著琴,一手挽著皇后慢慢離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