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里茲

作者:(德)塞巴爾德 版次:1 開本:16開奧斯特利茨,倫敦一藝術學院講師,因改名之故,開始了對自己身世的追問。

圖書信息

作 者:(德)塞巴爾德 著 刁承俊 譯
叢 書 名:21世紀外國文學大獎叢書
出 版 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05356
出版時間:2010-08-01
版 次:1
頁 數:23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奧斯特利茨,倫敦一藝術學院講師,因改名之故,開始了對自己身世的追問。伴隨著他對“自己到底是誰”的探尋,那段德國黑暗期的畫面一幅幅展現,從古代日耳曼英雄到納粹帝國對期的各類要員,從高層政治人物到底層市民百姓,從圖書館到捷運站,從安特衛普到柏林……作者以冷靜寂寞的筆調,重現德國悲劇,以他獨特的方式與歷史相遇。該書為塞巴爾德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作品,集中體現了塞巴爾德創作命題與特色,2002年獲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2009年因其經典性被英國文學網站評為新千年最佳小說。

作者簡介

W.G.塞巴德,1944年5月18目生於德國,2001年l2月14曰卒於英國。
特定的出生和成長年代注定他是受二戰影響的作家。l966年移民英國,l980年代起開始文學創作,在英國、美國和法國反響熟烈,在法國他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他的作晶以獨特的手法處理當代文化論爭的中心論題,比如回憶和記憶的作用,視覺藝術(如攝影)對歷史、記憶和回憶的意義。他的作品多反硤局外人、外鄉人的命運,就像他自己離開家鄉到異地諜生。德國與猶太人的歷史淵源也在他的文章中有較大的比重。
模糊事實和虛構的界限構成了獨特的“塞巴爾德之調”,他的書中多穿插黑白照片,構成文字與圖像之聞的張力。所有的作品都穩含著深沉的憂鬱,穿行在歷史和文學之聞。曾獲得眾多文學獎項,包括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德國不萊梅文學獎、海因里希·伯爾獎、海涅獎、柏林文學獎等。

前言

作為長篇小說,《奧斯特利茨》具有德語小說的一般性特點,即故事性不強,思辨性勝出。就德國的戰後文學史軌跡而言,二戰主題並不新鮮,無論是廢墟文學集中體現的戰爭對個體與民族的重大影響,還是當代大家諸如格拉斯等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重新回到的那段歷史,皆為明證。
“昔日重來”(Yesterday Once More),並非僅僅是迴響於歌詞中的溫馨回憶,也可能包含著重溫歷史的理性思考。當《蟹行》(Im Krebsgang)將歷史上的“法西斯主義”與當代的“恐怖主義”如此妙手相融地揭示出納粹理念可能的持續性摧毀力量時,《奧斯特利茨》則帶我們走入歷史,去尋蹤那已經湮沒風塵的滄桑往事。跟隨著敘事者“我”,我們結識了此書的主人公奧斯特利茨。此君乃是倫敦一家藝術史學院的講師,兼具學者與文人氣質,因了改名的刺激,而開始了他對自己身世的追蹤查尋。伴隨著他對“自己到底是誰”的追問過程,我們得以進入到那段曾經如此黑暗的人類歷史瞬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