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維也納大學創建於1365年,是奧地利最古老和最大的高等教育研究學府。目前大約有80000名國內外學子,另外有約5000名專職教授、客座教授、助理教授以及其它教職工從事教學、研究及管理。該校占地約200000平方米左右,由一個高效的管理機構實現整體管理,並且在不斷地完善與進步。該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根據不同的學科共分為八個系190個學會。大學教學的實行都是通過透明及有導向性的方法進行的。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校徽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維也納大學由杜克·魯道夫四世公爵於1365年創立。十八世紀,奧地利女王瑪麗亞通過引進國際指定教育督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術交流自由,並對學校進行了重大改革。1783年,德語正式代替拉丁語成為教學語言,而且,穿著學術長袍的要求也被廢除了。1848年,革命為進一步的學術改革奠定了基礎。在這期間,教師與學生重新獲得了學術自由。1867年,一項有著憲法地位的法律獲得了通過,它使廣義上教育權利、學術自由成為了人們的一項基本權利。

本世紀初,維也納大學允許婦女入學,十世紀前二十年間,大學建造了大量建築以滿足不斷擴大的辦學規模。1938年,納粹分子接管了學校,驅逐了許多教職員工、猶太學生及其它政治對立者。二戰後,1945年5月,大學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重開。

大學簡介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維也納大學(德語:Universitt Wien)坐落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始建於公元1365年,是現存最古老的德語大學。憑藉63000名註冊學生和7100名教職員工,維也納大學亦是目前最大的德語大學。學校共設有130個學位 維也納大學是德語國家中最古老、最大的大學,由杜克魯道夫四世公爵於1365年3月12日創立,有近640 年的歷史。自從建立以來,維也納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教育組織。學校為學生開設極為廣泛的課程內容,並提供研究的機會。維也納大學可以頒發8個學院的學習領域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維也納大學位於歐洲地理位置的中心,既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以擁有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著名。維也納大學在全球排名前十位 維也納大學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擁有現代化的圖書館、實驗室和高效現代的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其每年行政管理部門的預算大約為3億9千萬歐元。環城大街上的維也納大學樓是在1884年建造完成的。大學採用的文藝復興式風格,象徵著人文科學擺脫了中世紀的宗教統治而成為一門科學。維也納大學的建築師是在感恩教堂的建築上一鳴驚人的海因里希費爾斯特。維也納大學是ERASMUS/SOCRATES的成員之一(這個組織由300所大學組成)與50多所大學有合作協定。維也納大學是由政府出資辦學的學院,任何擁有奧地利高中畢業證的學生及擁有具有與奧地利的高中畢業證具有同等效力的中學畢業證的學生都具有資格入學。維也納大學有來自世界各地128個國的約6萬5千名國內的莘莘學子,其中1萬左右是外國學生。這裡約有3千多位科學家,3千多位專職教授及其他教學管理人員,1千多位客座教授、助理教授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從事教學和研究活動,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水平之高,使其成為奧地利最大的高等教育學府,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多元化巨型學府和科學殿堂之一。

院系設定

維也納大學的8個學院分別為天主教神學院、基督教神學院法學院、社會經濟學院、醫學院和從哲學院分出來的3個學院:基礎綜合學院語言文學院自然科學院

維也納大學共設110多個專業,排列如下:非洲學,古代史和古代文化學,古猶太哲學和中東考古學,英國語言和文學,美洲學,阿拉伯學,天文學,企業管理,植物學,遺傳學,人類生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古生物學,動物學,生物學和地球學,生物學和商品學,古外希臘學,生物化學,化學,食品化學,德國哲學,地質學,礦物學和結晶學,石油學,營養學,匈牙利語,法語,地理學,經濟學,地圖學,歷史,歷史和社會學,營養學,信息學,國際企業管理,義大利語,藝術史,數學,醫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音樂學,教育學,音樂教育,藥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物理,政治學,心理學,新聞和傳播學,大眾傳媒,傳媒藝術,人文學,統計學,普通語言學,套用語言學,戲劇學,翻譯教育,比較文學,國民經濟等

座右銘

維也納大學在教學上的座右銘是:

教學內容直接為學生的專業知識作準備,並且培養下一代的學者;

學生將獲得老師給予的建議和支持,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充滿動力;

老師的授課能力及自我完善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整個課程設定中,學校力圖盡最大可能使學生的課程選擇具有靈活性,積極創造靈活的課程體系;

學生應該擁有職業的、專業的學習機會;

醫學院 

維大眾學院中最富聲譽的是醫學院,在本世紀初該院曾位於世界醫學之巔峰,成為當時世界醫學中心,1914年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巴拉尼,1927年得主尤利烏斯瓦格內一約萊克、1930年得主卡爾蘭特斯坦納。1936年得主奧托羅維和1973年的康拉德洛倫茨均來自該學院。目前醫學院有教授77 名,副教授40位,助教1,077位,工作人員1,023位,學生數達12,782名。該院有69個系和醫院,其中內科、實驗病理學、生理學、藥物學和皮膚病學居世界領先地位。各系研究的課題有骨髓移植、細胞生長規律、惡性腫瘤擴散、移植超速離心機對心臟的作用、人造心臟、有效的康復棗慢性病和病疾新路、癜病研究。器官移植是該院最大的研究項目,早在90年前,維大學者卡爾蘭特斯坦納就著手研究這一課題。1972年在維也納成功地移植了人體肝臟, 1984年移植心臟和胰腺,1989年移植肺。現在該院移植中心是歐洲最大的腎移植中心,該項目由教授克勞斯萊希納爾博士負責 在人才濟濟的維大里,羅伯特巴拉尼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人。巴拉尼1900年在該校被授予醫學博士,後在法蘭克福和弗萊堡從事醫學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採用新方法治療腦中彈並獲成功,因而聲譽極高,1914年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艾爾文薛丁格,1906年於維大讀物理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弗郎茲艾克斯納,5年後留校任職。1914年獲理論物理博士資格,從事物理法則的統計作用的工作。1921-1922年受聘於蘇黎世聯邦技術學校,他的前任即為愛因斯坦,後輾轉於柏林和牛津,直到1956年回難大。他突破經典物理學的概念,用數學物理方法演算出量子現象的公式,由於他在物理學上的突出成就,193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康杜德諾倫茨是本世紀最有影響的生物學家。他不僅是行為比較學的創始人,而且也是進化論的奠基者(僅次於達爾文)。諾倫茨1928年在維大獲醫學博士學位,1933年完成動物學和哲學課程。1937年獲動物學博士,1940年在昆尼希堡(現加里寧格勒)教授比較心理學。戰後在維大任講師,1949年主持奧地利科學院行為比較研究院。1951年赴德國巴伐利亞,1961年擔任那裡的行為心理學院院長。1982年再度回奧地利格律瑙繼續從事行為心理研究。 1973年他和另外兩個同仁因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上所取得的成果榮獲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諾倫茨一生獲得大大小小獎勵和榮譽無數,其中一個就是他一直是維大的聘用教授。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奧地利人,他與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而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學院環境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高雅的文化氛圍、優美的自然風光使維也納大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漫步維也納大學校區內就如同徜徉於藝術王國。 具有歐州文藝復興式的古典風格的大學主樓是維也納大學的中樞所在,整幢建築長161米、寬133米,占地面積約21500平方米,由2幢對稱的教學樓組成,面對環城大道,兩廂有長廊相接,背靠馬路。地下室是雄偉的大禮堂,二樓中央是慶典禮堂,一邊是會議室,另一邊是校長辦公室等行政機構。

這幢兩層的建築仿佛是一座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的博物館,主樓正面是11名雕刻大師的傑作,既有歷史故事、古代神話,又有現代科學巨匠,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一部西方教育、科技、文化發展史。大樓正中央是面積約3300平方米的庭院,院中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卡斯泰利婭(山林水澤女神)雕像噴泉,象徵智慧的源泉噴發不息,如茵的草坪上奇花異樹爭妍、馥郁蔥蘢,環城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越發現出校內的恬靜安謐。

主樓正廳是設計師借鑑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風格,吸取羅馬藝術的營養,結合本民族的特色精心設計而成,整個造型渾厚深沉,既與外部裝飾和諧統一,又與內部裝飾渾成一體。廳正中是一幅主題是光明戰勝黑暗大型圖畫,4幅側面畫的主題分別表現神學、法學、醫學和哲學四個系,另外還有表現別的學科6幅大型圖畫。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禮堂

主樓正廳是大學學術活動中心和舉行授職儀式的會場,也是維也納大學對先驅者永?的紀念,又稱榮譽廳。主樓正廳壁龕中安放著紅褐色大理石板和青銅做成榮譽牌。上面刻印著歷任校長的姓名。1965年600周年校慶時,大理石板上已刻有875名校長的姓名,正廳旁邊的兩個側廳的入口安有4個傳統系的光榮牌,牌上刻有各系有傑出的成就的學生名字:其中有奧地利前總理和總統倫納(K.Renner, 1870-1950)、精神分析創立人弗洛弗德(S.Freude, 1856-1939)、自由法學派的首創人埃利希(E.Ehrlich, 1862-1922)、現代規範法學派代表凱爾森(H.Kelsen 1881-1973)、維也納音樂學派首領阿德勒(Guido Adler 1855-1941)、著名作家茨威格(S.Zweig, 1881-194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里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 1905-)、物理學家都卜勒(Ch.J.Doppler,1803-1853)、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薛丁格(E.Schrodlinger, 1887-1961)、地質學家修斯(E.Suess,1831-1914)、遺傳學家孟德爾、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蘭茨泰納(K.Landsteiner, 1868-1943)和巴臘尼(Barany, 1876-1936),這些學苑英才是維也納大學永遠的驕傲。

正廳兩廂的長廊陳列著137座紀念胸像,第一座雕像於1888年落成,這些紀念像中有60個屬哲學系,47個屬醫學系、25個屬法學系、5個屬神學系,其中唯一的女性是當時著名的女作家瑪麗婭埃生巴赫(Maria Ebuer-Eschenbach)教授,他們是在任職其間對維也納大學作出不朽貢獻的教授和學者。這也是學子們向他們最敬愛的老師表達敬意的最好方式。

主樓的背面就是維也納大學的圖書館,1900年它成為奧匈帝國的公共重點圖書館。目前,全校圖書館總藏書量為423萬冊,居全國各大圖書館之首,名列中歐各大圖書館之先。圖書館圖書年增長量為79856冊,年圖書費用約3000萬先令(約合人民幣900萬元),期刊數達16649種。館內採用現代化網路管理,讀者借閱、訂購,圖書館的預算、統計均由計算機完成。

師資力量

維也納大學的教師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教師包括正、副教校和助教,非正式教師包括講師和專科教員。教授是由大學公開招聘,由學校從應聘者中挑選3名人選,然後上報聯邦科學與研究部由部長決定,維也納大學的終身教授是由聯邦總統任命的,屬國家四級官員,教授退休年限是滿70歲那年的9月30日,享受全額工資和附加工資。副教授和助教均採用公開招聘,前者由聯邦科學與研究部決定,後者由大學人事委員會自行決定。 維也納大學十分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推出了卓有成效的“助教面向經濟”方案:為了不讓青年教師成為象牙塔里的固守者,學校鼓勵他們走出校園、接觸實際,到經濟界和管理部門去工作1-2年,之後返校或者繼續留下工作。同時積極給年輕的教師出國進修創造機會,大學專門設立薛定鍔獎學金,改善留學生的物質條件,以便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師出國

社會與經濟科學系 21名教授,6個研究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國際品牌資訊</font><BR>醫學系 104名教授,67個研究所和專科醫院。基礎與綜合科學系 35名教授,10個研究所。維也納大學全校一周學時為19687個,占全國大學總計周學時的1/3,每個研究所平均開放136個周學時的課程,80%的課程由本校教師講授,20%的課程由客座教校和他校教師兼任,人文科學系有46%的教學工作量由客藉教師承擔。

大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任務自由選擇講授的內容和方式,各種形式的研討在教學中的比重非常大,有初級研討、高級研討、課外研討,同時在正常講授之外還有專業小組活動和實習,學生在這些環節中的表現是教師評定成績的基礎。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並激勵學生認真備課,這些被稱之為“有考試特點的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 維也納大學的課程按性質分必修課(占69%)、必選課(占18%)和選修課(占13%)三種,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特長合理安排知識結構。而且大學生們可以自由地從選修課中挑選一門或幾門作為考試科目計入學習總成績。另外,學校規定的考試科目亦可在一定限度內根據學生的要求由選修課代替。按階段分為本科課程、博士課程,以獲文憑學位而結束;進修課程,屬繼續教育範疇;短期課程,相當於文憑學位的第一階段,結業時授予職業稱號,目前只開設了“譯員短期課程”, 結業時授予“經過學術考試的譯員” 稱號。

知名校友

羅伯特·巴拉尼(醫學)

漢斯·菲舍爾(化學)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經濟學)

維克托·弗朗西斯·赫斯(物理,宇宙射線發現者)

卡爾·蘭德施泰納(醫學,人類血型發現者)

奧托·勒維(醫學,發現神經系統的化學原理)

康拉德·洛倫茲 (醫學)

埃爾溫·薛丁格 (物理,薛丁格方程發明者)

朱利葉斯·華格納-堯雷格(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