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鋩

套鋩

編鋩,傣族、佤族敲擊體鳴樂器。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製作並使用。將若干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鋩,按一定音序編排在一起,吊掛在一個長方形木架上,使之成為和雲鑼一樣的樂器——編鋩。演奏時,奏者立於架前,左右手各執一個木棰進行擊奏,可以演奏鏇律,音色悠揚動聽。

套鋩

套鋩,是傣、佤、基諾等族的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西盟、孟連、滄源等 地。
將三至五面經過音高選擇的鋩,按一定的調式音列組合配套,在合奏中可以演奏鏇律。這是在單面鋩演奏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多鋩演奏形式。演奏時,每人各持一鋩、敲一音,需互相默契配合,才能奏出優美的鏇律。
西雙版納傣族基諾族在打擊樂合奏中,通常使用三面鋩。西盟、滄源佤族常用三至五面不同音高的鋩合奏。
套鋩的演奏,常與象腳鼓、蜂桶鼓和鈸、鑔相結合。演奏時,奏者一邊敲擊一邊手舞足蹈。 孟 連佤族的民間舞蹈,也多由奏樂者為前導,眾人隨後踏節起舞。滄源佤族過節時,各村寨歡聚一堂,獨特的鋩鑼舞曲,是不同村寨的標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