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應候

前541年趙武死,諡號文子,追封奕應候。 趙武當年藏身的韓山,由此民間便叫“救郎山”,為其修的廟也叫“救郎廟”。 實際就是趙文子祠,也叫奕應候廟。

趙武15歲時,在晉大夫韓厥等人的努力下,晉景公為趙氏平反昭雪,滅了屠岸賈,立趙武為大夫,恢復了趙氏的土地封邑。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趙武擔任正卿,主持晉國國政,代表晉國到宋國的國都商丘,出席了有十幾個諸侯強國參加的弭兵大會。弭兵大會體現了趙武偃武修文的政策,對制止和平息春秋時期的“多不義之戰”發揮了積極作用。
前541年趙武死,諡號文子,追封奕應候。趙武當年藏身的韓山,由此民間便叫“救郎山”,為其修的廟也叫“救郎廟”。實際就是趙文子祠,也叫奕應候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