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五首

奔亡道中五首

《奔亡道中五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五首詩描寫了安史之亂中人們流離失所的慘狀,同時抒寫了作者自身的處境和感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作品原文

奔亡道中五首
【其一】
蘇武天山上⑴,田橫海島邊⑵。
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其二】
亭伯去安在⑶?李陵降未歸⑷。
愁容受海色,短服改胡衣。
【其三】
談笑三軍卻⑸,交遊七貴疏
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⑹。
【其四】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⑺?
洛陽為易水⑻,嵩岳是燕山⑼。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⑽。
【其五】
森森望湖水⑾,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鳥⑿,連聲向我啼。

注釋譯文

⑴《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縣,在大磧外,南去玉門關八百里,東去陽關二千七百三十里,有折羅漫山,亦曰天山。《蘇武詩》:“食雪天山近,思歸海路長。”蓋以天山為匈奴地耳,其實蘇武齧雪及牧羊之處,不在天山也。
⑵《史記》: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田橫懼誅,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韋昭曰:海中山曰島。《正義》曰:按海州東海縣有島山,去岸八十里。
⑶《後漢書》:崔駰,字亭伯,為竇憲主簿,出為長岑長,自以遠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歸。
⑷《漢書》:李陵敗降匈奴,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于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後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夢溪筆談》:窄袖短衣,長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靴,便於涉草。
⑸左太沖詩:“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
⑹《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齊田單攻聊城歲餘,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於齊甚眾,恐已降而後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⑺函谷,關名。《後漢書》: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帝乃征超還。章懷太子註:玉門關,屬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長安三千六百里,關在敦煌縣西北。
⑻《通志·地理略》:洛水,出商州上洛縣,經虢州、河南入河。《史記正義》:易水出易州易縣,東流過幽州歸義縣,東與滹沱河合。
⑼《通志·地理略》:中嶽嵩山,在河南告成縣。《隋書》:漁陽郡無終縣有燕山。《太平御覽》:《隋圖經》雲,燕山,在易縣東南七十里。
⑽《左傳》:吳入郢,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秦伯使辭焉,曰:“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⑾《廣韻》:“森,大水也。”
⑿子規,即杜鵑鳥,鳴聲哀苦,若雲“不如歸去”,遠客聞之,心為悽惻。

創作背景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沒有想到安祿山會叛亂,軍事上毫無準備,當叛亂的戰鼓震動大明宮的時候,他才匆忙布置防禦。一時間大唐王朝狼煙四起,戰火瀰漫,百姓逃亡,生靈塗炭。此時,懷有安邦治國之志的李白希望自己能向皇帝獻上滅胡之計,拯救危亡的局面,於是攜妻子宗氏奔赴長安,同時派門人武諤奔赴東魯照顧自己的子女。在北行的途中,李白寫下《奔亡道中五首》,記錄了人們在戰爭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作品鑑賞

這五首詩是後人研究“安史之亂”爆發前後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後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駰、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歷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爭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當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內。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著茫茫的月色,冒著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眾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雖然自己所面臨的情勢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到達長安,覲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戰國時燕將據守齊國聊城,齊國攻克不下,齊人魯仲連射一箭書信入聊城,燕將見信之後自殺,聊城不攻自破。李白將自己比做魯仲連,認為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為玄宗所用。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轉變。從這組詩的第四首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谷關內(西),詩的意思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都被安史亂軍占領,所以洛陽之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此時函谷關以東盡為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商洛大道轉道江南,又經溧陽、杭州、金陵,隱居廬山屏風疊,靜觀形勢的變化。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從永王,是因為想效法申包胥慟哭乞師,以救國家之難。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靜寧縣),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