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教育委員會

奉節縣教育委員會是縣委縣府領導下的全縣教育主管部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下設行政辦公室、黨建辦公室、紀檢監察室、人事師資科、安穩法制科、計畫建設科、財務審計科、職成體衛科、基礎教育科等九個科室,縣教委還設有縣招辦、教科所、電大站、電教館、教儀站、資助中心等六個直屬單位。

單位簡介

中共奉節縣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和奉節縣教育委員會是縣委縣府領導下的全縣教育主管部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下設行政辦公室、黨建辦公室、紀檢監察室、人事師資科、安穩法制科、計畫建設科、財務審計科、職成體衛科、基礎教育科等九個科室,縣教委還設有縣招辦、教科所、電大站、電教館、教儀站、資助中心等六個直屬單位。
奉節現有各類學校共485 所,其中,高完中5所,中職學校3所,初級中學29所,成人電大1所,國小38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稚園62所。全縣現有在崗教職工8355人,其中專任教師7953人。全縣現有教學班4023個,在校學生19.4萬人。

主要職能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研究制定本縣教育的發展戰略,管理、指導教育執法監督工作;研究、提出本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管理、指導全縣教育工作。
(二)編制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編制、上報、下達高中階段教育、國中教育、國小教育的招生計畫,指導、監督教育規劃、計畫的實施,負責教育統計、信息工作。
(三)統籌管理全縣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會力量辦學,指導鄉(鎮)的有關教育工作。
(四)統籌管理全縣教育體制改革,指導、規劃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審核審批學校的設定、撤併、調整和更名;對各類學校的國有資產進行巨觀管理,指導各類學校校舍、設施建設及教育技術裝備和圖書資料配備等工作。
(五)統籌管理本部門教育經費,督促檢查鄉(鎮)對教育的投入和教育稅費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等情況,參與教育經費預算、決算工作。歸口管理縣內外對本縣的教育援助。
(六)負責考察和任免直屬單位、全縣各中國小、幼稚園、特殊教育學校行政幹部;主管全縣的教師工作;管理、指導學校幹部和教師隊伍建設,組織學校幹部、教師的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
(七)巨觀管理教育系統機構編制、工資福利和人事調配工作,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管理教職工的考核、職評和獎懲工作,指導本系統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和人才培養、開發、引進、交流工作,管理縣屬高校和直屬單位人事工作。
(八)巨觀管理、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國防教育等工作。
(九)指導、管理縣內大中專招生、考試和高等教育自考考試工作;統籌管理中等學校及國小學生學籍;管理縣內各種培訓證書的發放和初高中畢業證書的辦理。
(十)參與協調大學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畢業生就業辦法的制定,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負責師範類畢業生的就業管理和就業指導工作。
(十一)組織、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及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管理、指導教育科研課題的開展工作;管理教育系統科研經費;負責管理全縣教育系統的對外交流工作。
(十二)指導、管理教育產業、勤工儉學、學校後勤改革和安全保衛、法制教育工作,負責管理的指導全縣教育工會工作。
(十三)管理、指導全縣的語言文字工作、歸口管理國語培訓和水平測試工作。
(十四)管理、指導全縣的語言文字工作,歸口管理國語培訓測試工作。
(十五)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領導信息

張和平,縣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縣教委主任。主持縣教委全面工作。聯繫辦公室、教育督導室、安全信訪穩定工作。
袁衍寧(女),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委副主任。主持縣委教育工委工作。分管黨的建設、幹部、統戰、精神文明、教育工會、婦女工作。聯繫紀檢監察、政風行風建設工作。
徐高華,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委副主任。分管中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語言文字工作。聯繫教育考試中心、教科所(中教、職教)、電大分校工作。
肖玉平(女),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委副主任。分管辦公室、人事、師資培訓、繼續教育、教育宣傳工作。聯繫教師培訓中心、退教協工作。
王耀明,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委副主任。分管規劃、建設、財務、審計、信訪、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聯繫資助中心、結算中心、電教館、教儀站工作。
李聖保,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學前教育、國小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德體衛藝、國防教育和計畫生育工作。聯繫教科所(學前教育、國小教育)、教育關工委工作。
吳 平,縣委教育工委委員。主持奉節中學工作。
劉伯忠,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負責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日常工作。聯繫片區教育督導工作。
AB角:
張和平 袁衍寧
徐高華 肖玉平
王耀明 李聖保

行業概況

全縣教育系統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533528”目標任務,努力創新工作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內涵品質,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探索統籌城鄉教育新路子,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
一、體制改革新突破。深化鄉鎮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撤銷原“鄉鎮教育管理中心”,成立了10個片區教育管理中心,進一步明確了鄉鎮黨委政府和縣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管理職責。推進教育經費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建立了由縣教委會同縣財政局編制義務教育學校經費預決算制度、縣財政按編制經費計畫直撥經費到學校制度等。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建立了憑業績條件報考、靠筆試面試入圍、按綜合排名選校的城區學校選調教師制度,規範了全縣教師上派和借調辦法,加大了中國小校長公選力度。積極探索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改革,建立了一年轉崗交流、一期跟蹤交流、一周定點交流、一天巡迴交流等“四個一”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其做法與經驗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
二、辦學條件大改善。根據城鎮化建設規劃和人口流動走向,合理規劃並調整城鄉學校布局;以標準化學校建設為龍頭,全面實施農村中國小排危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國中學校改造工程,促進了城鄉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大力實施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渝東教師培訓中心、縣職業教育中心新建工程進展順利,幸福中學移校遷工程順利推進,奉節中學創市級示範高中工作、永安中學創外語特色學校工作紮實開展。信息化建設效果顯著,全縣擁有計算機教室217間,配備計算機7901台,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建設,共實施模式一272個,模式二278個,模式三47個,累計投入資金1214.6萬元,基本實現了全縣中國小遠程教育的全覆蓋。
三、師資水平大提高。教師隊伍不斷充實,近年來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優大生、實施鄉鎮人才計畫、接受頂崗實習生等“外引內招”形式,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基本滿足全縣教育的需求。提高培訓不斷加強,採取提高學歷、上級培訓、校本培訓和自主培訓相結合,每年對中國小教師實施全員培訓,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全縣在崗教職工大學本科學歷2465人,占總人數的29.5%;大學專科學歷3893人,占總人數的46.6%。名師隊伍成效明顯,實施“三五培優成名”計畫,培養選拔了500名縣級骨幹教師、50名縣級學科帶頭人、5名教育教學專家。2008-2009學年度,全縣新增全國模範教師1名,新增重慶市骨幹教師18名、骨幹校長1人、特級教師2名、名師1人、優秀教師1人、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勞動模範1人、教育工作終身貢獻獎1名。
四、品牌特色初顯現。積極引進南開中學、重慶八中、巴蜀中學四川外語學院、湖

奉節縣教育委員會奉節縣教育委員會
北襄樊五中等市內外名校資源,助推了教育品牌的打造。目前,全縣已擁有奉中、永中、職教中心3所市級重點中學,永安幼稚園1億市級示範幼稚園。藉助詩城文化的底蘊,全縣各中國小積極開展“唱讀講傳”活動,掀起了“書香白帝城,書卷奉節人”的讀詩、寫詩熱潮;藉助“全國武術之鄉”的基礎,成功打造了“夔門保全”等職業教育品牌;藉助民族文化優勢,自主編寫了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等,充實了素質教育載體,展示了奉節教育特色。
五、各類教育齊發展。學前教育積極發展,現已建成市級示範幼稚園1所、鄉鎮中心幼稚園62所,幼稚園在園人數達到18303人,基本形成了“縣城有示範幼稚園、鄉鎮有中心幼稚園、社區和鄉村有幼稚園(班)”幼兒教育格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4年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奉節先後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重慶市“兩基”工作推進獎;近年來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控流防輟”措施,狠抓教育質量,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大力發展,堅持普職並重,擴大辦學規模,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逐年提升;加強內涵發展,努力提高質量,聯考教學成績顯著提高,2009年縣內就讀學生聯考參考人數4067人,上重點大學線504人,本科線以上1872人,上專科線以上3556人,上線率87.4%,奉節中學王偉、段丹同學升入北京大學。繼續教育穩步發展,繼續教育網路逐年完善,充分利用進修校教學資源,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充分利用重慶電大奉節分校、縣自考辦等成人教育資源,加強了職後學歷教育;充分利用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加強了新增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強化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了城鄉人口整體素質。
當前,奉節縣正著力打造渝陝鄂邊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對教育來說,就是要打造教育強縣、教育高地、人才強縣。全縣教育系統將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鼓足工作幹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